“殤”,指未成年死去。屈原曾寫下《國殤》,借以謳歌為國犧牲的勇士。筆者所謂的機頂盒之殤則是對這一原本就有先天缺陷,卻被熱炒得紅極一時的“過渡技術”以及為此技術盲目下注的眾多企業的嘆息。
昨日,眾多媒體都紛紛報道,創維集團組織攻關的中國首臺機卡分離“模數一體機”電視機(簡稱“一體機” )在9月24日通過了信息產業部專家組的鑒定。盡管“一體機”的問世并不意味著機頂盒立即遭遇“突然死亡”,但原本就缺乏市場競爭力的機頂盒的命運其實已經掌握在他人手中,其余去之日的多寡或許更多的是取決于“一體機”市場化進程的快慢。
中國人初識機頂盒是托微軟的大當家蓋茨的“口福”。5年前的春天,網絡正熱得發燙,在操作系統領域一統天下的蓋茨將“維納斯計劃”親自帶到了中國,而機頂盒正是該計劃的產物之一。據說蓋茨童年有一個夢想就是,在每張書桌上、在每個人的家里都有一臺電腦。
那時電腦還貴,遠沒有電視普及率高,如果能將現有的電視通過一個“魔盒”轉換一下就變成可以上網的電腦,那絕對是妙不可言的,其中的巨大商機也是令人垂涎不已的——當時的估計是僅在中國就有1000億元。而當蓋茨之夢附在眾多對新經濟頭暈目眩的中國企業家身上后,一輪機頂盒熱潮就席卷而來。可惜夢終歸是夢,當整個新經濟的環境盛極而衰,當大量的前期投入面臨根本看不到有啟動跡象的市場時,機頂盒在隨后的幾年里名存實亡。
令機頂盒似乎要起死回生的是數字電視產業的發展,但此“機頂盒”已非“維納斯計劃”的機頂盒了,它已經由原來的幫助電視上網變成了幫助模擬電視接受數字電視信號,此之謂數字電視機頂盒。毫無疑問,從今天的產業環境與消費者偏好來看,數字電視機頂盒要比網絡機頂盒更有活下去的基礎,但高昂的價格以及標準的混亂成了其走向成熟的軟肋。而“一體機”的出現正彌補了數字電視機頂盒的不足,給了其致命一擊。
然而,“一體機”的問世并不宣告其產業化之路就一帆風順,相反,如果沒有整個產業界以及管理部門的眾心一處,這個“中國首創”的前途仍然令人擔憂。昨日《新京報》報道了創維與TCL爆發了“一體機”之爭,盡管所謂的“爭”不過是雙方都認為自己是首先研究出“一體機”而已。但聯系到中國家電企業一向的“劣跡”,筆者仍然擔心“窩里斗”將伴隨“一體機”的成長。眼下,中國的家電巨頭如長虹、康佳、海信等等還未對“一體機”表態,很難想象如果沒有國內產業界共同的呼應,單靠一兩家力推是定難成事的。更讓人擔憂的是,盡管創維率先通過了信產部鑒定,但這個標準是國家通用標準還是創維標準?
是大家一起共同做大蛋糕,還是互相拆臺?或許我們很快又將看到新一輪關于“一體機”的口水戰了。
如果真如此,“一體機”將和機頂盒一樣難逃多舛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