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市場洞開
在2015年我國停止播出模擬電視節目之前,收視用戶有兩種選擇:一是淘汰舊的模擬電視,更換內置了機頂盒的數字電視;二是保留現在的電視,購買一個機頂盒。
顯然,對中國普通老百姓來說,淘汰所有的舊電視幾乎是不可能的,對即將到來的數字電視時代,他們中的大部分最可能的選擇就是機頂盒。特別是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這些大城市,在未來三年至五年就有可能停止模擬電視的播出,機頂盒對這些大城市的消費者來說顯得更加急迫。
雖然今年國內機頂盒需求量僅僅在10萬臺~20萬臺,但在未來幾年內,機頂盒市場將會迎來一個井噴的發展時期。
按照國家廣電總局的規劃,明年我國有線數字電視用戶將達到1000萬,2005年將突破3000萬,如果進展順利的話,未來兩年將會迎來第一個數字電視機頂盒發展的高潮。
1998年我國已啟動了機頂盒市場,但是這個市場主要是配合“遠程教育”和“村村通”兩項工程,機頂盒還都是基于衛星接收的。
據介紹,機頂盒主要分為衛星機頂盒、有線機頂盒、地面廣播機頂盒。其中,中國機頂盒市場最誘人的還是有線機頂盒,因為中國1億多有線電視用戶將最先成長為機頂盒的有效用戶。如果每臺機頂盒按600元來計算,1億多有線電視用戶,單就機頂盒這一產品就會形成產值為600億元的市場。
而今年底即將出臺的數字電視有線傳輸標準已經初步定為歐洲的 DVB - C 標準,這實際上為有線數字電視市場的啟動掃清了標準障礙。
生產漸成規模
面對市場潛力巨大的機頂盒市場,國內廠家早已未雨綢繆,而且他們更看好相對成熟的發達國家市場,其產品已經出口美國、歐洲、中東等國家和地區。
斯坦福商業咨詢研究所不久前公布的數據顯示,2002年全球有線數字機頂盒的用戶數量為2800萬,衛星機頂盒用戶數為5100萬,數字地面廣播機頂盒用戶數為200萬。這些數字在2003年平均以20%左右的速度增長,其中數字地面廣播機頂盒用戶數的增長率比衛星機頂盒用戶的增長率高5%。
實際上,目前支撐我國機頂盒企業不斷擴大產量的就是龐大的出口市場。據深圳同洲電子公司市場總監陶鋼介紹,國內機頂盒市場還沒有大規模啟動。
創維、長虹、康佳、TCL等傳統彩電企業也已經進入機頂盒市場,就連清華同方、長城等IT廠商也開始涉足機頂盒領域。此外,芯片供應商、整機方案集成商、中間件供應商、條件接收(CA)供應商等也都在中國展開了布局。
據陶鋼介紹,最先進入機頂盒領域的是那些專業做機頂盒的企業,比如同洲電子、中視聯等,他們一般在技術上占據優勢。不過,國家已經確定了“機卡分離”的政策,為機頂盒的大規模生產奠定了基礎,目前傳統彩電企業在機頂盒生產上可能占據規模生產和品牌的優勢。
銷售模式變革
上海廣電通訊網絡有限公司增值業務事業部副總經理葉濤認為,制約機頂盒能否大規模啟動的一個關鍵因素就是機頂盒能否實現大規模生產。雖然,信息產業部已經確定了“機卡分離”的產業政策,但目前各地有線數字電視網絡運營商各自為政的局面仍然沒有改變。
據了解,由于目前各地運營商采用的條件接收(CA)不一樣,從而形成了機頂盒市場的條塊分割局面。葉濤告訴記者,目前機頂盒的利潤率大約在5%~10%,一些廠家為了占領市場甚至把機頂盒免費送給運營商。
據介紹,目前市場上出售的大部分機頂盒都不帶中間件,功能相對簡單,價格也只有600元左右。
而未來的機頂盒不但要有接收數字電視的功能,還要有股票交易、電視節目指南等功能,這些都需要配備完備的各種軟件操作系統。高檔的機頂盒甚至還要配備互聯網接口,但價格在2000元~3000元。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如果不改變運營商和廠家一對一的供應關系,就不可能帶動中高檔機頂盒的發展,也不會形成機頂盒的大規模生產。不過,專業的機頂盒廠家似乎對機頂盒大規模生產并不感興趣,因為它們可以坐享與運營商傳統的關系,在市場上落得實惠。
陶鋼說,實行“機卡分離”會增加機頂盒的生產成本。據了解,每臺機頂盒的成本要增加10美元,這對我國消費者來說已經相當高了。不過,一旦“機卡分離”得以在中國市場正式實施,會對啟動有線機頂盒市場產生非常積極的意義。
葉濤認為,也只有“機卡分離”才能實現機頂盒的大規模生產,從而打破有線電視網絡運營商向廠家定制機頂盒的模式。實現柜臺銷售將是機頂盒市場的最終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