售價千元,年內上市——第一款使用中國人自主研發CPU“龍芯”的電腦,在一批青年科研人員的努力下,目前正在江蘇蘇州批量生產。 高科技成果難以產業化,一直是我國亟待解決的一大難題。據統計,我國科技成果轉化為商品并取得規模效益的比例為10%至15%,遠遠低于發達國家的60%至85%。被譽為我國電子核心技術零的突破的“龍芯”,從2002年研制成功以來,一直停留在實驗室里。夢蘭集團龍芯產業化基地研發中心主任張福新說,如果不搞產業化,高科技成果就會往柜子里一鎖,然后再也無人問津。 在2005年年初,為“龍芯”找婆家的中國科學院和尋找新項目的江蘇夢蘭集團,在一個偶然的場合相遇了。 創造出中國床上用品第一品牌的夢蘭集團,正積極探索創新,渴望跨越傳統家紡業向IT行業進軍。董事長錢月寶說,勞動密集型企業只有進行產業升級、轉型,才能更有活力。 雙方一拍即合?墒,在一個完全被跨國公司壟斷的領域合作,風險很大。 江蘇扶持自主創新的新機制,讓雙方的合作最終拍板。 江蘇省科技廳有關負責人說,目前在江蘇,高新項目除了能享受各種優惠政策之外,省財政還設?罘龀郑@種機制對科技成果轉化來說,起到了穩定和推動作用。 2005年4月,夢蘭集團提供研發資金,中科院提供技術支持,“中科夢蘭”龍芯產業化基地正式籌建,經過半年攻關,已經形成年產40萬套電子產品的生產能力。 除了生產千元低成本電腦,龍芯產業化還將涉及機頂盒、稅控機、網吧專用計算機、智能化酒店專用系統和太陽能節能空調。該集團負責人預計,如果融資方面能夠得到保障,今年龍芯產業化計劃實現銷售4.86億元,實現利稅預計可達4000多萬元。 為了更好地讓“龍芯”走向市場,中科院計算所把十幾名一線青年科研人員派駐夢蘭龍芯產業化基地技術研發中心。張福新說,讓科研人員通過企業了解市場,將縮短科技成果轉化為產品的周期。 龍芯總設計師胡偉武說,建立夢蘭龍芯產業化基地,是中科院計算所兼顧戰略技術和產業發展,探索適合我國國情的技術創新體系的重要實踐,開創了一條“院地企結合,產學研并進”的產業化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