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編碼轉換
身為數字家庭網絡核心位置的STB,除了提供電視節目的視頻轉換播放之外,目前也成為家庭中如DVD、PMP、數碼相機等各種不同設備的互連中心。為了讓視頻內容能在不同設備間進行播放及存取,STB還得具有視頻編碼轉換的能力,也就是調整位元速率以符合特殊的通道速率或儲存格式;或是用來改變分辨率,如將高分辨率(HD)視頻串流傳送給標準分辨率(SD)電視,或是在CIF移動終端上顯示SD視頻等。
動態位元串流規劃(Dynamic Bitstream Shaper;DBS)技術,即采取最佳化的演算法來支持MPEG-2與H.264之間的位元速率、訊框速率、訊框大小與編碼標準變化。它的開發目的在于降低視頻編碼轉換的架構復雜性、運算耗能、存儲需求,以及運算延遲等,讓視頻內容不需經過再編碼(re-encoding)而能獲得相同或更佳的品質。
DBS MPEG-2轉H.264編碼轉換技術
數字內容管理技術
進入數字內容的時代,復制盜版的難度大減,這也成了電視服務業者邁向數字電視或IPTV時最關心的問題之一,負責接收轉換數字內容的STB,自然就被賦與了版權管控的任務。目前對于數字電視內容管理的技術作法不少,其中以條件式接取(CA)和數字版權管理(DRM)被視為基本的保護機制,新興的標準中比較受重視的是安全視頻處理器聯盟(Secure Video Processor Alliance;SVPA)推出的SVP標準。以下將分別進行探討:
·條件式接取(CA)
CA是系統服務業者經營數字電視業務的一項關鍵性機制,它能為廣播式網絡提供定址化管理(Addressability),其關注的重點是電視頻道與收視戶的權限。收視戶需通過專屬STB或智能卡來取得授權,才能解開擾碼(Scrambling)。除了加解擾外,CA也能接收控制用戶的管理信息,包括用戶名稱、位址、智能卡號、賬單等等,并搭配后端客戶管理及賬目系統來提供更個人化的加值服務。
由于CA得處理復雜的加解擾等演算問題,是STB制造商比較難跨越的一道門檻,也是掌握此技術者的極大優勢。過去CA往往與特定系統業者的專屬STB綁在一起,收視戶一旦要換系統業者,就得連STB一同更換。這種情況除了造成系統業者與用戶的困擾之外,也讓STB因通用性低而受到局限,因此相關的組織或政府政策上都致力于推動CA從STB中獨立出來的機卡分離作法。
以DVB來說,此系統原先只就CA做了共同擾碼(DVB Common Scrambling)的定義,上層運營面的操作(Operation)及管理(Management)則開放讓系統業者可以自行發展。目前DVB已針對頭端與用戶端分別提出了同步加密(Simulcrypt)與多重解密(Multicrypt)的方案,以解決互通運營上的問題。
此外,美國、歐洲及亞洲多國都已將機卡分離視為電視產業發展的既定政策。目前將CAM(CA模組)獨立設計的作法有三種,分別是采用PCMCIA、USB或智能卡的方式,其中又以PCMCIA為市場主流,包括美國的POD標準及歐洲的DVB-C標準,都以PCMCIA為其基本的物理接口。
不同DRM規格的互通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