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當前中國的幾億臺電視機中,絕大多數都是老式電視,只有模擬信號輸入口,無法播出數字信號,所以機頂盒只能把傳輸到家庭的數字信號再轉換成模擬信號——廣電行業內的說法是照顧“弱勢電視”,在廈門,對機頂盒質疑演變成一宗官司。
“先生,這里不允許拍照�!痹趶B門市后濱路廣電網絡營業廳的“數字電視體驗館”,工作人員客氣地把記者請出門外。營業大廳內,一位電視用戶正與接待人員交涉:“明明說是免費發放,怎么現在又要錢了?”這位前來繳納每月18元收視費的用戶被告知,如果不承擔機頂盒費用,廣電不會受理繳費請求,并將按欠費處理——停機。
“剛停的那幾天,幾乎天天都有來吵架的�!睆B門市民韓濤說,事情起源于2005年的秋天。廈門廣電網絡公司在社區貼出告示,要求市民持房產證到固定發放點免費申領一臺數字電視機頂盒,告示同時說明,原先的有線電視信號將停掉大部分,只保留6套基本頻道�!按蠹叶寂d高采烈地去排隊領取,發放人員也很亢奮�!被貞浧甬敃r的情景,韓濤覺得有些怪怪的。但對比現在,他恍然大悟。
2008年1月1日,廈門廣電網絡公司突然發布通知,稱每臺機頂盒收費380元,每月按揭6.5元,分5年結清。如果用戶一次性買斷,每臺機頂盒只要345元,此前免費申領機頂盒的用戶,也要補交相同的費用。逾期不交者,將會被停掉電視信號。
每天停機3000戶
2008年8月6日,北京奧運會開幕在即,廈門律師林頌昀發現,自己家的電視信號被切斷了,上網交流才知道,很多用戶也都在這個時段被停機。廈門廣電網絡公司出爾反爾的舉動引發廈門市民的強烈不滿,很多市民用欠費和銷戶來抵制,但都遭到停機或繳納機頂盒折舊費的“懲罰”。
“要是家里有老人和小孩,那電視還真不能斷�!笔忻窭闲煺f。自打去年9月被停機之后,老徐就沒怎么看電視了,“我去繳費,他們不要,說是必須先把機頂盒的錢交了才行�!崩闲觳⒉皇怯嬢^那點錢,但要爭一個理。在他的海景豪宅里,記者看到兩臺一模一樣的機頂盒,“當時他們上門發放機頂盒,我有兩臺電視,就又花800元錢從他們手上買了一個副機。”
老徐給消費者協會打電話投訴,消協說“市長專線”專門處理此事,撥通“市長專線”卻又被推到廈門廣電的服務熱線那里,皮球被踢來踢去。選擇忍氣吞聲去繳費的人越來越多。廈門廣電湖里區營業廳的值班經理告訴記者,很多人剛開始也不理解,爭論半天,“但爭是沒有用的,你要看電視,還是得乖乖繳費�!�
“停機策略”收到的良好效果,使得廈門廣電非常自信。在湖里區營業廳,記者親身體驗了他們的應對策略:第一個接待你的小姐和顏悅色,但言語含混,拋出很多專業術語,當你指出她的硬傷之后,第二位工作人員出馬了,這是個面露嚴肅的先生,翻出一份被復印了很多遍的紅頭文件,“我們執行的是福建省物價局的文件�!彼驳卣f道。當記者舉出同樣是地方法規的福建省廣電局文件時,他不再吭聲,值班經理出現。經理手持計算器,異常流利的背誦出大段的“通知”內容,并提供多個數學公式,為你計算資費,最后告訴你,“幫你省了100多塊呢�!比绻@還無法說服你,只好祭出殺手锏:“要想看電視,就得按規定繳費,我們不是公益單位�!�
這顯然是一套行之有效的應對策略。值班經理面帶笑容地說:“90%以上的人都不會一直爭論下去,轉而照章繳納機頂盒的費用�!币灾劣谌ツ�9月在北京召開的中國數字電視產業高峰論壇上,廈門廣電網絡公司總經理張瑜要分享她的“停機”經驗:“你要培養他按月交錢,這時候你要給用戶停機,你早上給他停機,在廈門當天交錢的20%,早上八點就停了,今天停三千戶,有20%交錢,中午停了來交的是15%,一直持續到一周左右能達到70%�!�
被綁架的物價局文件
2007年3月,福建省物價局下發通知,規定數字電視收費標準為城市18元/月;農村為15元/月,但通知并沒有規定機頂盒的具體定價。在廈門廣電網絡公司提交機頂盒招標材料之后,物價局才專門為廈門機頂盒定價。
廈門早在2005年就開展了數字電視推廣,而福建省在2007年才開始大范圍運作。福建省物價局的工作人員在電話中解釋說,發布《關于制定全省有線數字電視機頂盒和智能卡銷售價格的通知》,是為了避免由價格混亂導致的地區間攀比及不平衡,造成政策執行上的混亂。
廈門私企業主周先生分析說,廣電網絡公司之所以把該通知作為收費依據。是因為之前的經營策略受到上述通知的限制。公司本來打算免費贈送機頂盒,然后通過增加收視費的途徑收回成本。但省物價局的通知規定城市數字電視收費標準為18元/月,這就不得不迫使廣電網絡公司通過機頂盒按揭的方式增加6.5元的費用。廣電網絡公司公開招標的材料顯示,機頂盒的采購價格高于物價局的定價40多元。
福建東方格致律師事務所的馬萬輝也提出質疑:“物價局的通知也僅是對最高限價進行規定,并沒有不允許低價或者免費。法律都不溯及既往,通知也只能對之后的行為有約束,何況行政部門根本就無權干涉合法的商業行為。”
“廣電網絡公司綁架了物價局的文件�!蓖对V無門的老徐說。如果按照廈門廣電對物價局文件的領會:對已經發生的事情還有約束力。那么老徐花800元購置的那臺副機,是不是退還455元?網絡公司給出的回答是,不能退還。并舉例反問:你高價買了房子,現在價格下跌,能讓商家退還差價嗎?
除了福建省物價局的定價文件,還有一份“補充通知”成為廣電網絡公司最常用的擋箭牌。這份發布于2008年7月3日的通知是對1月份 “機頂盒免費改收費”通知的補充。整個通知長達1800余字,重新劃分了收費時段,里面夾雜多條數學公式,條件繁瑣,計算復雜,前后矛盾,語焉不詳。比如,2006年1月10日配置機頂盒的用戶,該用戶只需從2008年1月1日起按6.5元/月·臺的標準繳納機頂盒分期付款費用,繳滿230.5元/臺為止,計算方法如下:380元-6.5元/月×23個月(2006年2月至2007年12月)=230.5元。
韓濤經常路過湖里區營業廳,他說很多用戶不是被紅頭文件唬住,就是被繁瑣復雜的計算方法弄暈,大家看著錢也不多,干脆交了了事。
為公益而戰的廈門公民
“路過商場時,遇到一個商家在作促銷,一個帥哥對我說,MM,來,吃一口香腸吧,促銷期,免費的。由于是免費的,我就吃了一口。沒想到半年后,帥哥找上門來,對我說,你以前品嘗過的那口香腸現在要收費了,一口算你10元錢吧�!�
“天下有這樣的道理嗎?”廈門網友“天下才能”調侃之余不忘尋求公理。對于機頂盒亂局,廈門市民除了撥打市長熱線投訴、向省人大舉報、到法院起訴。還在網上舉證、討論和批評。網絡逐漸成為凝聚力量、交換信息和互相打氣的主要場所。
退休教師陳夏海依然保留著一張“免費申領機頂盒”的告示。這是去年初廣電網絡公司發布“補交機頂盒費用”通知之后,陳老師從路邊墻上揭下來留作證據的。在民意沸騰、有人號召開展廈門第二次“散步”時,是陳老師力主通過組織和法律途徑解決此事。他不斷給中央、廣電總局、福建省政府、福建省人大、廈門市委宣傳部等寫信反映情況。但目前還沒有收到令人滿意的答復。
馬萬輝律師是將此事訴諸法律的第一人。2008年2月,他聯合數10名用戶,收集證據,撰寫訴訟狀,向思明區法院提請立案�!拔覀儧]有提供與廣電網絡公司關于信號服務的合同作為證據,目的就是為了避開仲裁條款,因為收取機頂盒費用跟信號服務合同是不同的法律關系。擅自從用戶的賬戶中扣除6.5元,是合同之外對用戶的侵權行為�!瘪R萬輝分析道。但思明區法院認為,用戶與廈門廣電網絡公司是有合同關系的,那就應先啟動仲裁條款,駁回立案請求。
“走仲裁程序最大的障礙就是仲裁費的問題�!瘪R萬輝說,現在每個用戶涉案金額是345或者380元。如果提請仲裁機關立案,首先要根據合同標的預交1250元以上的仲裁費,然后還要收取300元的受理費。對單個用戶來說,非常不劃算。而且由于仲裁是一對一的法律行為,無法啟動集團訴訟。馬萬輝說,“各家各戶受侵權的情況個不一樣,基于對案件并不樂觀的判斷,一旦仲裁機關做出對用戶不利的判決,那么廈門廣電網絡公司就通過這個途徑確立了其收費的合法性,就可以對所有用戶名正言順的收費,到法院立案就更加難以實現了。我們沒去仲裁機關立案,起碼能保證他現在還是在非法收費的狀態�!�
陳夏海說,廣電網絡公司的一位李處長一直在催他:“你們嚷了那么久,怎么還不去申請仲裁啊,我們律師都等得不耐煩了,浪費我們律師感情啊。”陳夏海認為,廣電可能對仲裁比較有把握,所以歡迎大家去仲裁機關立案�!拔覀円獣壕忂@一步,在法院不受理的情況下,繼續通過組織途徑反映問題�!�
隨著越來越多市民的加入,大家發現廈門廣電網絡公司不光在誠信方面有問題。在其他環節也有貓膩。在機頂盒推廣期間,廈門廣電網絡公司向社會“公開招標”機頂盒,公示資料顯示:2007年2月與4月的兩次公開招標一共采購了機頂盒14萬臺。編號2007-ZS801的招標會采購了8萬臺,編號為XM2007-209的招標會采購了6萬臺。廈門有30萬數字電視用戶,那另外16萬臺機頂盒又是通過什么途徑采購來的呢?
即使公開招標的那14萬臺機頂盒也存在違標、串標問題。居然有四家廠商同時中標,中標價格相差不大,在388-398元之間。廈門廣電網絡公司聲稱低價推出的“廈華”機頂盒檔次最低,中標價格卻最高,為397.9元。
廈門作家連岳說:“無論結局如何,陳夏海們為公益而戰,這本身就是了不起的公民行為。陳夏海們維護的,無疑是公眾利益多一些,自己家的機頂盒不過幾百塊錢。他們若是成功,就為每一個用戶維護了同樣的利益,那就有上億元的金額。陳夏海們可能不僅能制止廈門廣電對用戶的欺詐,也能對其他城市的類似維權行動提供樣本,功德無量�!�
網友: 機頂盒其實是一場商業騙局
由于當前中國的幾億臺電視機中,絕大多數都是老式電視,只有模擬信號輸入口,無法播出數字信號,機頂盒的作用就是把傳輸到家庭的數字信號再轉換成模擬信號,廣電行業內的說法是照顧“弱勢電視”。
因此,廈門機頂盒事件爆發后有網友發帖質疑,機頂盒其實是一場商業騙局,中國的電視臺根本就沒有“數字電視”節目源,只是通過輔助設備把模擬信號調制成數字信號進行傳輸,到達用戶機頂盒后,再還原為模擬信號輸入電視機。并稱“機頂盒其實是多余的�!薄皵底蛛娨晻r代尚未真正來臨�!�
專家:這其實是一種商業模式的轉換
陳任是中山大學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的博士后,參與研究機頂盒技術已達八年。他說原先的有線電視傳輸是廣播模式,只要你有一個端口,任何一臺電視機都可以接入收視,每一個終端的信號都是一樣的。數字電視的好處是,經過碼流認證的電視終端,可以開通和定制自己喜歡的電視頻道,獲得與一般用戶不同的信號傳輸。
既然全國絕大多數的模擬電視無法適應數字時代的要求,為什么還要進行整體轉換呢?陳任介紹說,這其實是一種商業模式的轉換,廣電系統舊有的商業模式是通過收取少許電視收視費用維持,每月每用戶平均貢獻值(APRU)只有十幾塊錢,但同樣的網絡,中國移動的APRU值是100多元,中國聯通稍遜,但也有50多元,在這個層面上說,廣電是“守著金礦的乞丐”。所以廣電要通過數字電視的轉換,細分用戶,吸引高端用戶定制如高爾夫、歐洲足球、電視游戲等收費較高的頻道,以滿足不同層次的需求,提高APRU值。 文/潘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