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體3D內容又離消費者家的電視機近一點點了…美國電影電視工程師協會(Society of Motion Picture and Television Engineers,SMPTE)表示,該組織將為通過電視、PC與手機屏幕來觀看光盤、廣播網絡或因特網播放的3D內容,訂定一項通用標準;相關工作預計6月份展開,并期望能在一年之內完成規格草案。
“可能在2010年,就會有一個適用各種消費性系統的共通3DTV標準出爐;”SMPTE工程副總裁、華納兄弟(Warner Brothers studios)技術長Wendy Aylsworth表示;除了SMPTE之外,其它也在訂定3DTV標準的組織還包括消費性電子協會(CEA)。
根據SMPTE去年八月所公布的訊息,該組織旗下的專屬任務小組即將著手定義所謂的“3D Home Master”標準;未來制片公司、游戲出版商能根據此標準做為透過DVD、藍光光盤(Blu-ray disks)、地面/衛星廣播,以及因特網下載、串流媒體等形式播送3D內容。
Aylsworth表示,該3D標準基本上將可能包含“影響3DTV設計的高階影像格式要求”;她指出:“也許會有一些影響到硬件設計的關鍵項目,不過有關3DTV硬件標準的大部分工作,還是會像是CEA這樣的其它產業組織來進行。”CEA在去年十月表示,將以HDMI規格為基礎著手訂定3DTV標準。
SMPTE的任務小組建議以1920×1080像素分辨率、60 frames/second/eye為基礎,來訂定3D內容的標準。該組織并表示,新規格應該提供可將內容回歸為2D影像的支持功能,此外也應支持混合性產品,例如同時能播放2D、3D影像的藍光光盤。
該組織還認為,可擴充性(extensibility)也將是一個關鍵,因為立體3D技術還在發展階段。目前的3D顯示器基本上是以2D影像為基礎,利用一些附加技術提供瞬時或交錯的兩種畫面(分別供左右兩眼觀看);而未來的顯示器也有可能是采用完全不同的技術原理。
該標準也應該預期未來可提供更高頻寬的傳播網絡,同時也需要支持較窄頻的網絡。另外該組織表示,目前還不清楚新標準是否會關注透過網絡傳送數據的失真問題,以及是否會支持限制某些顯示裝置更改內容的功能。
盡管問題多多,Aylsworth樂觀表示:“我希望我們能很快將某些成果送上市場,然后接下來我們可以進行改善。”據了解,業界對3DTV興趣濃厚,目前已經有200位個人與90家公司成員加入該任務小組,包括芯片供貨商NS、TI,以及電視、廣播制造商Panasonic、Sony,還有制片商Disney、Warner Brothers等。
在今年1月份的美國消費性電子展(CES)上,已有不少電視制造商展示了3D產品;Panasonic也呼吁產業能盡速在今年內訂定3DTV標準。但已經展示過一款42寸裸眼(autostereoscopic;編按:不需配戴特制眼鏡就可觀看立體內容) 3D顯示器的飛利浦(Philips)近日卻宣布,該公司將放棄3DTV市場。
Philips的3D顯示器以HD液晶面板為基礎,外面覆蓋了一片雙凸透鏡片;看過原型機的分析師曾對該產品贊譽有加。但該顯示器需仰賴昂貴的雙凸透鏡(一片要價1萬3,000美元),再加上可播送的3D內容太少,讓Philips決定退出3D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