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內大屏拼接市場被南京歐帝與創維群欣的訴訟官司擾的沸沸揚揚。作為一起不正當競爭案件,該事件本是商業市場上較常規的“公堂對簿”,只因其涉及到目前本已“十分混亂”的液晶拼接、DID拼接,而讓大屏幕顯示這個年銷售額僅有三四十億的小產業顯得頗為躁動。
作為液晶拼接市場諸多混亂因子之一,這場官司也許很快就會被更多的紛擾淹沒掉,但是對于整個液晶拼接產業,此次事件表現出的一些問題依然值得深思,甚至會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持續影響整個行業。
國內大屏幕市場從沒有這么熱鬧,也沒有這么復雜過。據統計,僅僅是叫得出品牌的液晶拼接從業廠商的數量都已經超過數百家之多,其中不乏三星、夏普、LG這種上下游資源健全的全產業鏈參與者,以及三菱、飛利浦、NEC、優派等世界五百強企業,威創、GQY、巨洋等國內傳統DLP拼接市場巨頭,長虹、TCL等傳統彩電企業,以及為數眾多的中小型專業企業。
品牌廠商只是國內液晶拼接產業的冰山一角。除此之外,DID拼接市場還包括三星原廠拼接單元的代理商,采購三星DID屏幕的副廠(創維和歐帝均是此類)廠商的代理商,使用普通“后邊”顯示器作為拼接單元的渠道商;而液晶拼接又不僅限于DID產品,使用LG、臺灣奇美等廠商屏幕的液晶拼接原廠單元的代理商、副廠廠商和副廠代理商;夏普液晶拼接產品的原廠單元代理商等等數不勝數的企業走都有“液晶拼接”概念。
液晶拼接,海量制造下小眾市場的無奈
國內大屏幕拼接市場,甚至全球大屏幕拼接市場都不是一個“大眾市場”。液晶拼接單元每年的銷售量趕不上彩電或者PC顯示器的一個零頭。在這樣的一個小產業中,為何會擁擠如此多的廠商呢?
不得不提的一點是,液晶面板的規模制造:一條八代線,每年的液晶面板屏幕大單元的產量超過千萬塊。三星DID液晶屏幕的生產也不能擺脫這一點。也就是說,要么拼接屏所用的單元不生產,要么就是以十萬計的海量數字出產。這對于國內整個拼接市場每年三四萬塊單元的消耗無疑是一個巨大的產量。
產得多,DID面板要解決的第一個問題就是庫存。于是更多廠商能夠拿到DID的面板單元,市場上眾多品牌也就一起推出了眾多的液晶拼接產品。更為重要的是,在全球市場,雖然夏普等也推出了成熟的、甚至更先進的液晶拼接產品,但是三星DID由于起步早,其統治地位依舊。這樣在眾多不同類型的企業,原廠單元、副廠單元的背后就有了一個統一的名稱三星DID——這就如同PC領域的inter insider,無論誰的液晶拼接都會擁有三星的品牌光環。
既然大部分液晶拼接都采用三星DID屏幕,那么三星DID成為液晶拼接的代名詞也就不足為過。但是在更多的副廠(區別于三星原廠單元)采用DID做宣傳的時候,一種“山寨三星”的概念就開始流行。
對于山寨一詞的準確性的判斷,必須回歸到對液晶拼接市場為何品牌林立的分析上。上面提到,液晶制造的規模化特點是DID屏幕大量出現在市場上的原因之一,但是這不是唯一的原因。對于一個產業的現狀,只有上游技術上的推力是不夠的,下游客戶的需求也必須得到重視。
拼接墻不是一個簡單的產品,而是一個系統的復雜的應用工程。既包括前端的單元、后端的處理器、傳輸、底層的軟件功能和控制,更包括建筑上的眾多施工細節,是一個技術、服務、資金三密集型的產業。對于這種系統性的工程產品,不同客戶的需求往往各具特點。客戶需求不同就誕生了更多的不同的解決方案,也就是市場上眾多的不同設計的拼接單元、處理器、系統解決方案和軟件。
正因為拼接墻市場上液晶拼接的品牌倍出不僅與上游技術有關,也與客戶需求多樣性和客戶需求的本地化趨勢有關,所以如果真的要說誰是山寨,倒不如說恰恰是山寨文化的創新精神和對客戶需求的差異化滿足能力成全了液晶拼接市場輝煌的今天;倒不如說液晶拼接的山寨,本質上是客戶需求和本地化服務的“山寨”,是客戶自身的“山寨”。
魚龍混雜,也是各有營養
對于市場上不同品牌企業、不同渠道商企業激烈競爭的液晶拼接市場,諸多業內人士愿意用“魚龍混雜”來形容。但是一旦問道誰是魚、誰是龍,確又各有各的道理、或者說不出所以然。
對于業內廠商的劃分,一個比較客觀的方式還是用原廠和副廠的概念比較合適。三星、夏普等擁有自己完整液晶產業鏈的企業的整機單元可以算作原廠,除此之外其他大部分企業均是副廠。這樣的產業結構絕不是劃分誰是龍、誰是魚,而只是一種簡單的品牌格局的構成。
其實,對于客戶來講,魚和龍的區別、原廠和副廠的區別遠沒有產品自身的獨特性和設備供應者的本地服務能力來的重要。一個青壯年小伙子,吃上半斤人參,哪怕不中毒身亡也會七竅流血——這個很簡單的中醫道理就說明了,對癥下藥的重要性。對于饑餓中的這個小伙子,半斤米飯是好東西,半斤人參則是毒藥。這樣的結局如何分辨魚和龍水更勝一籌呢?答案是,適合的才是最好的。
存在主義認為,尊重事物存在、就是把握了世界最根本的規律。液晶拼接市場品牌林立,本質上是行業需求決定的,也是不同品牌的產品在客戶需求面前“優勝劣汰”的自然選擇過程的結果。
雖然目前液晶拼接產業的相對混亂和品牌林立的局面具有“歷史和產業規律的必然性”,但是這一現象必然對于任何從業企業的市場競爭造成巨大的壓力。在高壓之下,如何避免采用違法手段,在保護行業秩序的前提下,實現企業價值的逐步升華和發展,就成了液晶拼接市場從業者必須認真考慮的問題。
在現有的市場結構中,液晶拼接從業企業競爭意識主要分成兩個層次。第一是三星、夏普、NEC、三菱、飛利浦、優派等形成的“品牌”優勢競爭陣營。這類企業先天的給人以更多的可信感,并容易讓人聯想到非常優秀的產品、出色的售后服務。這是數十年品牌文化積淀形成的歷史遺產。
另一個層次是諸多的本土競爭者。在這些本土的非品牌優勢性競爭者中,又可以分為傳統市場從業者和新興市場從業者。
其中本土傳統市場從業者主要是傳統DLP拼接墻企業廠商推出LCD拼接,或者是較早將LCD拼接引入市場并作為主打產品的專業液晶顯示企業。另外的所謂新興從業者主要是近兩三年內,在液晶拼接第二代、第三代以至于第四代產品逐漸取得市場強勢的背景下,選擇切入這個新興的增長性市場的企業。
而無論是屬于哪個類型,這些本土液晶拼接從業企業,在品牌積累上都落后于第一個層次的外資巨頭。其中,即便是DLP拼接墻企業廠商推出LCD拼接,或者是較早將LCD拼接引入市場的企業,由于其業務范圍比較集中,在業務量、業務種類和業務空間區域上的局限性,都決定了這些企業在品牌性的較量中處于弱勢地位——這種弱勢也成了有人將“山寨”這個貶義詞扣在這些企業頭上的原因之一。
與傳統的DLP拼接市場比較,液晶拼接產業最大的特點就在于“品牌概念”隨著三星、夏普、三菱等巨頭的加入已經逐漸蘇醒,并加快成為市場主要的競爭實力之一,尤其是成為這些全球性和一些全國性企業、品牌蠶食一些區域性品牌市場的重要法寶,并百試不爽。
俗話說亂世出英雄,但是在英雄從亂世中脫穎而出之前,英雄必須具備足夠的能力和強烈的“英雄氣質”。分析認為,2010年三菱、飛利浦、優派、夏普等企業已經加大了液晶拼接市場國內業務的拓展,這些企業的大舉進會改變國內液晶拼接市場的生態環境。國內液晶拼接市場的競爭會在激烈程度和競爭層次上邁上一個嶄新的臺階。
面對這樣的局面,更多的本土品牌必然表現出一種特殊的英雄氣,一種“亮劍”式的競爭態勢和決心,開始突破傳統的市場競爭規則、規律。從2010年起,液晶拼接市場也將進入市場整個、品牌淘汰和產業規范化的良性市場規則誕生時期。在這樣的“巨變”時期,更多的行業亮點事件,甚至更多的侵權訴訟的出現并不是沒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