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圓明園
用遲偉的話說,“2010年是偉景行豐收的一年”。
如果說拳頭產品數字沙盤為公司贏得了數千萬的營收,而另一項產品,“數字再現圓明園”第一階段成果的展現,則奠定了偉景行在業內的獨特地位。
早在2009年4月3日,由北京清華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牽頭,清華大學建筑學院郭黛姮工作室、清華偉景行等權威學術機構參與并匯聚眾多圓明園研究資深學者的重大科研項目——“數字還原圓明園”在北京啟動。
這其中,偉景行的角色是數字圓明園項目的發起者和技術解決方案提供方,中國圓明園學會副會長,清華大學建筑學院敎授郭黛姮教授是項目的學術核心,以北京清華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為依托,由來自于建筑歷史、文物保護、歷史園林與景觀植物、VR技術、數據庫技術、網絡工程和視覺藝術等多個領域的科研人員組成了文化遺產數字化再現與綜合展示科研隊伍。
項目只是載體,這一過程其實關乎信念與心靈。
大家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聚在一起,那就是致力于圓明園歷史文化遺產保護、歷史文化遺產數字化綜合展示、文化遺產數據庫搭建、文化遺產數字化產品公共推廣。
為什么打造數字圓明園?似乎可參考的原因還不止一個。
“罹難”前的圓明園占地約5200畝,由圓明、長春、綺春三園組成,園內匯集了當時江南若干名園勝景的特點,融中國古代造園藝術之精華。這座皇家園林于1860年10月,遭到了英法聯軍的野蠻洗劫和焚毀,成為中國近代史上的一頁屈辱史。
近幾年來,重建圓明園的呼聲越來越高。而采用實體重建的形式又恐勞民傷財,招致了很多人的反對。關于圓明園的遺產保護理念已經從“重建之爭”轉變為在文化遺產保護概念下的具體實踐,公眾對于圓明園的關注度日益提升。如今,通過建立圓明園數字博物館可以滿足公眾了解和體驗圓明園的部分需求。
截止2010年9月21日,偉景行發布了“再現圓明園”項目的最新成果——數字化復原了圓明園多個歷史時期的22個景區的4D效果圖。同時,“再現圓明園”網站正式開通,公眾可觀賞發布景區的圖像與3D視頻,實現網上虛擬游園。為大家緬懷歷史,再現圓明園輝煌提供了網絡平臺。這個項目得到了“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科技部創新基金等多項政府科研計劃的支持。
雖然沉浸于項目備受好評所帶來的光環和成就感,但在先前的項目建設過程中,也讓遲偉頗費了番腦筋,這其中也暗含研究圓明園時遇到的一些瓶頸,如對圓明園研究、展示和管理重要意義的遺存和檔案藏處分散、信息不公開,遺產管理與展示的矛盾等問題。
最終,遲偉和他的團隊達成了一套數字化文物保護和固件復原的綜合性解決方案。
首先,修建圓明園的數字化檔案館,將圓明園研究數據輸入檔案館中,為專家提供專業的知識庫。數字檔案館前臺具備提供對檔案文獻的基本瀏覽、查詢功能,對三維空間信息的檢索功能;后臺可以實現對系統進行維護,包括檔案管理、用戶管理和日常維護三大模塊的功能。其次,提供一個古建復原的三維工作平臺,對圓明園進行三維建模管理,利用CityMaker平臺,運用數字化復原設計工具,對遺址進行數字化保存工作。再次,建立數字圓明園網站,實現公眾數據與專家數據的選擇性互通,觀者可以身臨其境地進入圓明園的景點去感受和體驗不同時期的圓明園。
記者點擊進入數字圓明園網站后,就直觀地感受到了利用烘焙技術讓圓明園場景建筑呈現出的厚重感。亭宇、景觀與植物所產生的光影效果看上去真實溫暖,又不乏莊嚴。如果走近一座中式建筑,網站就會播放中國傳統音樂;而在西洋景觀前駐足,西方古典音樂就會噴薄而出,氣勢恢宏。更為驚喜的是,離噴泉越近,流水聲就越大。通過調節“太陽方位角”及“太陽高度角”,還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或直接應用程序默認的太陽光暈。甚至在天氣選擇上,也可以憑自己喜好設置陰天、下雨或下雪的場景。
數字圓明園幾乎可以說是CityMaker平臺一展身手的競技場。
在整個項目建設中,CityMaker采用了基于金字塔結構的與視點相關的LOD技術,實現了海量數據的調度管理與可視化,精確復原了圓明園建筑的彩畫裝飾,精確真實到一磚一瓦,仔細觀察建筑中的油飾彩畫、楹聯匾額、亭臺樓閣和家具陳設,都被十分精細地予以展現。基于CityMaker技術的復原數據保證了設計的精準度,重點建筑的構件全部通過建模制作出來,保存了內部良好的粱架結構,有利于空間定位和專家審核,還可以隨意拼裝與拆卸。
在已完成的項目中,課題組復原設計人員經過對圓明園文獻檔案研讀、樣式圖片辨析、寫景圖/老照片辨析、遺址詳細勘查、營建技術分析等基礎研究,已經完成了圓明園22個景區、55個單元(時期)的復原設計。
在數據處理上,平臺將三維數據、專業信息數據以服務的形式提供給專業的用戶和互聯網用戶,輔助他們開展基于網絡的專業3D地理信息系統應用和公眾參與互動應用。
CityMaker的結構化異常處理機制,可以保證寶貴的文物保護資料、數字化和工作成果等等信息數據不會因軟件和系統的原因遭受任何破壞。同時,影像不僅支持桌面應用,還支持C/S或B/S架構的網絡應用,觀者可以按照設定權限共享和使用數據,在普通的PC機上就能獲得身臨其境般的視覺體驗。
項目的第二階段也已經于2010年9月19日正式啟動。
據遲偉介紹,數字圓明園網站會持續更新,偉景行將繼續對圓明園虛擬復原,最終完成全部108個景觀的復原工作。網站也會持續更新,“逐漸成為公眾喜歡參與的互動平臺。”
數字城市產業的確在中國起步晚了點,但遲偉堅信他的事業就像自己名字一樣會后來者居上,堅信他的偉景行一定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