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許多朋友在小時候都玩過一種紅藍立體卡片,只要帶上簡單的紅藍雙色立體眼鏡,書中的形象就會躍然紙上。這就是最常見的3D立體影像了。另外也有一些印刷品在某個角度看上去會產生立體感,也可以算作是啟蒙級的3D立體影像,在路邊小攤販那里還經常能看到。
《阿凡達》讓3D電影首次登上了大雅之堂,同時在世界范圍內掀起了一股3D浪潮。不僅好萊塢的電影大作紛紛決定采用3D技術拍攝,許多軟硬件廠商也積極投身其中。各種3D的輸入輸出設備層出不窮,仿佛一夜間“千樹萬樹梨花開”。一開始,3D電視、3D投影等輸出設備大行其道,然而3D內容的缺乏讓消費者大有“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感覺。近來,索尼、松下、富士等廠商接連推出了多款3D數碼相機和3D數碼攝像機,使得普通用戶可以自己制作3D內容并播放出來,真正引領了影像領域的3D全面普及。
然而各個廠家的3D技術都有所不同,3D技術中晦澀難懂的名詞也很多,它們之間到底有什么區別,又應該怎樣選購……這些問題經常搞得消費者無所適從。那么接下來,就讓小編一一為大家進行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