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素質教育從最初的提出至今,政府、學校、家長都為此做出了很大貢獻,也取得了一定成就,但由于歷史、社會、經濟等各方面原因,還有很多地方需要去改變、完善。近年來進入中國的兒童職業體驗館這個寓教于樂的產物儼然成為了這一矛盾的良好疏導場所。
長期以來,學校、家長和兒童都一直圍繞著“高考指揮棒”在轉,成天在題海中“游蕩”,無暇顧及對社會以及未來的職業進行深層次的體會和了解,以至于到填報志愿時比較盲目,進入大學以后,學習目標設定、人生規劃普遍存在被動性、盲目性、盲從性,學習動力不足。這種種現實都從不同程度反映出我國在職業啟蒙教育階段的教育還有待加強和改進。
在美國,一些學校有一個“職業日”。“職業日”那天,校方會請各行各業的人到學校來給兒童們介紹各自的工作,“職業日”讓兒童們看到多姿多彩的職業世界,小學校請人做講座,一方面有所謂的高端人才,更多地是請一些平凡的工作層,比如消防員、環衛工人等平凡工作崗位上的人,讓兒童們透過交流了解職業。因此,美國兒童對職業的選擇從小就名目繁多。美國的小學課堂,老師都要組織學生做游戲,課堂形式都是“玩”,在玩的過程中,理解某些知識和概念。美國中學里,“職業興趣分析”十分流行,學校幫助兒童在“想干什么”和“能干什么”之間提供分析。此外,每年的4月22日是“帶兒童上班日”,這一天,父母們可以帶年滿6歲至16歲的兒童去上班,讓兒童了解父母的職業,從小就體驗到任何一個崗位都是社會所必需的,都是值得尊重的。美國學校的圖書館也收藏一定數量的與職業有關的書,并都是以小學生為讀者對象的。
平行空間,為了提早讓小朋友們樹立職業觀、 人生觀 、價值觀在體驗館里讓小朋友充分的體驗職業帶給生活的樂趣,自己憑雙手通過勞動換取酬勞,培養孩子興趣愛好,在兒童職業體驗館里面設立80余種的職業,孩子可以憑興趣愛好一一體驗,給小朋友設定目標,將來上大學填報志愿就不會盲目填寫,自己喜歡的工作做起來才會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