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28日,常態旅游演出《關中八景》在西安人民劇院正式公演,為西安旅游又添一好去處。關中地區是中國最早被稱為“金城千里,天府之國”的地方,先后13個王朝在此建都,無數才俊留下絢爛文化篇章,這些都是先人給這片土地的遺贈。為了與更多人分享這些自然、歷史與文化遺產,陜西演藝集團聯袂加拿大皇城國際影視傳媒集團,奉獻了大型唐樂舞詩《關中八景》。
關中八景流傳于周秦漢唐,形成于明清,在西安碑林的一塊碑石上,書、畫、詩相結合集中展現了八景,一景一色的形式將自然景色與人文情懷生動表現。為了讓流傳千古的關中八景從畫中來到現實,集中呈現在觀眾眼前,主辦方特邀請數虎Digital Tiger為該演出進行多媒體舞美制作,重現關中八景。
《關中八景》全劇采取意識流風格,讓觀眾在觀劇過程中掙脫了時間與空間的束縛,得到不間斷的“觀光”感受。觀眾可以從舞臺裝飾與演員緩慢的動作中尋找細微的情感變化與表達,放慢心靈的腳步,跟隨演員細致入微的表演與舞美影像,靜下心在歷史時空中,體驗關中的繁華與八景中所蘊涵的自然靈性。
為了讓人、景、情三者交融,創作團隊在編創過程中,借鑒了能劇的敘述風格,使整個演出成為一臺結合舞蹈、戲劇、音樂與詩歌的舞臺美學表演。數虎團隊針對演出的風格形式,在舞美影像的創意與制作上,采取了日本浮世繪與中國潑墨山水風格相結合的形式,與演出強烈的儀式感和空間感相對應,以抒情的形式表達了華岳仙掌、太白積雪、曲江流飲、雁塔晨鐘、灞柳風雪、草堂煙霧、咸陽古渡與驪山晚照等八景中的景與情。
《關中八景》的舞臺與舞美設計堪稱是空間藝術、裝置藝術與平面藝術的結合,是舞美設計的一次大膽創新。數虎在舞美影像設計中,充分利用舞臺條件,使多媒體影像制作與舞臺相呼應,將二維與三維巧妙結合,讓不同機理碰撞出耀眼的火花。
在對“華岳仙掌”的展示中,影像將華山險峻的山路呈現在舞臺上,極顯“自古華山一條路”的天險之途。“我們注重影像細節展示,努力讓山石紋理都絲毫畢現。通過影像與舞臺上屏風式移動景片配合,營造‘誰將依天劍,削出倚天峰’的華山挺拔如削的特點,讓觀眾伸手便可觸及華山之險。”數虎聯合創始人喬風表示。而道教音樂元素的使用、帝王祭祀西岳大殿的舞蹈內容,將觀眾帶到了古時華山,體驗帝王家的儀式。
在“雁塔晨鐘”中,背景舞美影像中呈現的禪院、佛殿內景、宇宙星空與舞臺前側蓮花須彌座等布景,與舞者、燈光,在梵唱中共同表現了佛國禪境。在“灞柳風雪”中,影像呈現春日中遠處京都城樓、近處楊柳依依。此時,舞臺上綠色紗幔垂下,柳條影像從中透出,搖曳生姿,既突出了春日的綠意,也在表演中展現了柳在古時象征“留客”的不舍,讓觀眾看到了李白與朋友離別之際折柳相贈的惜別。
“太白積雪”一幕舞美影像是對全劇舞美水墨風格的典型體現。影像灰色調畫面呈現水云氤氳的流動感,與舞臺上擬人化的雪山、灰色的枯枝叢、枯朽的老樹樁等道具布景配合,讓觀眾穿越歷史的幽深,目睹太白山六月飛雪的詭異靈動。唯美的燈光、精致的舞臺設計、中國潑墨山水般大氣而雅致的舞美影像與動聽的音樂等元素相融合,在舞臺上勾勒出迷人的關中八景,滲透出秦漢風骨、盛唐氣韻,給觀眾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觀劇感受。
《關中八景》以樂舞詩的形式,以三秦大地豐富的文化底蘊作為依托,將亙古的自然文化遺產與旅游演出融為一體,讓景色從畫中來到現實,帶領觀眾在動態演出中感受歷史的輝煌,欣賞山水的靈秀。“西安旅游資源豐富,但是如果僅看表面,那么在兵馬俑、華清池之后,還有哪些理由吸引游客繼續來?只有歷史文化。因此,應促進文化旅游的發展。”數虎喬風認為,“關中八景不僅是自然景觀,更是一種文人浪漫情懷的積淀。由于氣候、環境的變化,其中有些景觀已經難以頻繁再現。《關中八景》通過舞臺表演的形式,結合舞美影像,將景觀放在古時天空下重現,不僅是景的再現,更是文化的重溫,讓游客感受歷史文化的溫度,使旅游從觀光化向文化體驗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