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龐大的液晶拼接陣營相比,DLP拼接的陣營顯然過于單薄,主流廠商屈指可數,而也正是這種相對簡單的廠商構成,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行業內的競爭,讓整個行業顯得“云淡風輕”。不過,這并不意味著DLP拼接行業沒有野心家,“優勝劣汰”依然是最根本的發展規律,所欠缺的僅僅是一個反轉的契機。如今,激光光源的崛起正是這樣一個拐點。
行業格局求穩,主流DLP拼接廠商謹慎對待激光光源崛起
即使在市場份額不斷收縮的情況下,DLP拼接依然穩坐大屏拼接市場銷售額的冠軍。相關數據統計顯示,2013年大屏拼接市場規模在100億元左右,而DLP拼接銷售額占比仍高達60%。之所以會出現這種局面,DLP拼接行業的高技術門檻功不可沒:較高的行業技術門檻,阻擋了大批不具備技術實力的廠商入局,有限的廠商對整個DLP拼接行業進行了實質上的“圈地”發展,核心技術穩定,價格體系不透明,從而為廠商贏得了更多的利潤空間。沒有了價格戰的“貼身肉搏”,DLP拼接行業的發展更為理性化。
不過,凡事有利就有弊。少了“你死我亡”的劇烈沖突,加之DLP拼接本身核心技術的成熟,既有的廠商格局就很難打破,一線廠商自然滿足于“高枕無憂”,而新興企業卻不甘心一直“二”下去。為了給自身爭取更大的發展空間,他們不會輕易放過任何一個改變現狀的機會,這也就可以解釋,在背投拼接光源的變遷上,為何一線廠商始終淡定,而非一線廠商則會最先興奮起來,從前的LED光源推廣是如此,如今面對激光光源的崛起,更是如此。主流的DLP拼接廠商雖然也推出了激光光源產品,卻持保留態度——發力新光源的同時,也力挺時下主流的LED光源。
如,彩訊科技莫總在接受投影時代相關采訪時就層明確表示,激光光源產品的性能和產品價格應該跟原有的LED光源產品差異不大,光源壽命也相近,只是顯示效果和對比度有明顯的提升改變,因此,它們之間的選擇是不同項目、不同應用場合的選擇。
沖擊一線,新興企業借力激光光源
與傳統強勢DLP拼接廠商對激光光源崛起的保留態度不同,不少非一線企業以及新興企業將其視為了上位的絕佳契機,破有放手一搏的架勢。這是由DLP拼接行業的發展格局所決定的。
在如今的DLP拼接市場,LED光源產品處于絕對的主導地位,而處于行業領導地位的DLP拼接企業對其有著突出的技術優勢以及市場占有優勢,并且,憑借于此,為企業帶來了巨大的利潤空間。對于他們來說,為了尚處于起步階段,前景并不明朗的激光光源,放棄已經發展成熟并且得到市場高度認可的LED光源,無異于自毀長城,顯然明智的選擇。不過,為了搶占行業的發展先機,以鞏固自身的行業領導地位,他們不可能對大熱的激光光源視而不見,因此,采取積極研發、慎重推廣的保守策略成為了不約而同的選擇。
與巨頭企業相比,新興企業明顯是“光腳不怕穿鞋”,在已經成熟的LED光源產品市場,完全處于跟隨者的地位,如果按照既定的發展軌跡,難有出頭的機會,而依靠革命性的創新,則完全有可能實現華麗的逆襲。這促使他們對激光光源寄予了厚望,態度決定行動,進而對激光光源的推廣表現出了前所未有的熱情。
當然,除了對自身長久發展利益的考量,國家對激光光源的大力支持也不容忽視。與液晶顯示領域核心技術幾乎全部由外資企業掌控不同,激光顯示作為一個新興的技術,尚處于發展階段,這就為國內企業提供了成長空間,特別是在本土企業主導的背投拼接行業,更容易打造出“國貨自強”品牌形象制高點。這將成為企業行業地位提升的捷徑,對于市場影響力欠缺的新興企業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誘惑。
結語:
對于DLP拼接行業來說,激光光源或許仍是一次前途不明的創新,尚需時間的驗證,但是,對于非一線的DLP拼接企業而言,這就是一場實打實的權威挑戰,無論激光光源的最終結局如何,都能夠讓涉足其中的企業在背投拼接行業迅速打響知名度,特別是在初級發展階段,是提升自身市場地位的良機。可以預見的是,在激光背投的發展初期,較之行業巨頭,二三線企業以及新興企業將會更加活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