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在京聯想召開了一次別開生面的發布會。會議的主角不是什么新產品,而是一個被稱為“中國最靠譜的互聯網創業平臺”——聯想NBD(New Business Development,昵稱“新板凳”)的“內部項目”。
NBD這樣的內部項目概念并不是聯想獨創的。百度或者谷歌這類科技巨頭早已有這樣的“內部創新孵化機制”。甚至,海爾這樣傳統色彩的企業,也已培育出“雷神電腦”等成功的內部創業項目。但是,對于聯想NBD卻著實是一個全新的課題。這將意味著,聯想“造血機能”的改變。筆者認為,NBD的出現,將是聯想有史以來最具意義的創新嘗試。
如何改變聯想的增長方式
2008年聯想模仿很多深圳的中小企業,推出了自己第一款服務于客廳娛樂的科技產品:高清盒子。當時,推出類似產品的企業還有國內彩電市場占有率第一的品牌:海信、全球最大的DVD代工企業:央企華錄等。但是,高清盒子,并沒有成為聯想的一個新戰略支撐點。一方面,這個產品自身就具有極強的過渡性,另一方面和靈活得多的中小競爭對手比較,聯想在運營、支持、研發和創意方面都處于劣勢。
無獨有偶。2012年聯想再次向客廳娛樂發起沖鋒。這次的主角是智能電視。聯想推出智能電視的路數還是模仿。因為,彩電產品從2003年的流媒體電視、07年的網絡電視、10年的智能電視,一路走來已經形成成熟且完善的“應用創新”思路。聯想實力雖強、品牌雖大,在這個領域也只不過是跟隨者和模仿者。這導致聯想的智能電視發展之路也不甚成功。至少在新興品牌中,比聯想還要晚到的樂視、小米的聲勢早已超過聯想。
值得一提的是,樂視也在早年推出過盒子產品。09年樂視模仿盛大盒子的路數,推出了一款盒子,希望互聯網視頻能夠進入客廳娛樂。這款實驗產品也并不成功。但是,2013年在智能電視上,樂視卻抓住了“互聯網”規律這個核心競爭點,并利用產業生態優勢,成功成為國內最受關注的新興彩電品牌之一。
從盒子到電視,這條路聯想模仿過;樂視也同樣模仿過。在早期盒子階段二者都未能成功。但是,在智能電視階段,樂視的成效卻顯著優于聯想。雖然聯想的軟硬件實力、品牌能力、售后服務能力等都要優于樂視。但是,這些卻不能成為“市場選擇聯想的理由”。為什么呢?因為樂視更懂互聯網,尤其懂得互聯網時代如何和消費者溝通。同樣新闖電視圈的聯想,卻在用“再傳統不過”的老思維開啟新業務。
盒子到電視,這項業務上,聯想表現出的“成長方式過于傳統”,對新機會的把握缺乏建設性方法的劣勢,不是獨自存在的。
聯想看家業務PC上,聯想走向全球依靠的是收購IBM。今天,聯想手機業務走向全球依然要依靠收購摩托羅拉;聯想低端服務器產品市場拓展也依然要依賴收購IBM——十幾年前和現在,聯想的增長都沒有離開“拐杖”的支撐。更有意思的是,聯想第二大主要產品,手機業務上,聯想還曾經有過先出售、再贖回該業務的“反復經歷”。
這些跨越度很大的事件,如果獨立來看,都具有莫大的合理性。但是,綜合來看卻能反應聯想企業文化深層次的東西:聯想缺乏長遠成長的深層戰略。
收購IBM PC、低端服務器、摩托羅拉手機,每筆都是漂亮的交易,都最有利于聯想那時那刻業務的成長。不過這些業務操作都是“解一時之計”。為什么IBM要出售他的部分業務部門呢?因為IBM認為這些業務部門已經不能代表自己的未來。或者說,這些業務是“過去式的繁榮”。聯想需要這些業務,則是因為聯想停留在更為低層次的業務競爭環節,缺乏前瞻性的業務布局,甚至這些“過去式繁榮”的業務領域,聯想還處于“補課階段”。
聯想作為國內最大的科技企業之一,擁有品牌和品質的口碑,但是卻沒有長期堅持下來的創意和創新產品。這個企業擅長在成熟領域依賴品質、成本和服務優勢占據市場優勢,但是卻與任何業務產品的“初級成長階段”、以及“早期暴利階段”關系極少。從最大的PC企業,到四屏一云的戰略,聯想一直以“撿剩撈”的方式增長。不過,現在聯想已經決心要改變這一切。
文化升級才是真正的“高端”
NBD是什么?他不是聯想的未來。但是聯想的未來卻被裝在這里面。
7月24日,聯想發布的三個新品:智能眼鏡、智能空氣凈化器、智能路由,都談不上產品或者技術層面的巨大創新。這些產品在市場上具有很多替代者,很多雷同功能的產品。當然,技術或者產品層面的新意,也不是聯想這次發布會的看點。
內行人真正看到的門道是:聯想這次運營新產品線的“方式不同”。08年聯想就做過高清機頂盒。很多當時的盒子企業現在已經成長的非常健壯,更有華為、小米這類新巨頭在涉足這個領域。不過聯想在盒子市場卻要重新開始——這就是智能路由產品。為什么聯想這個第一批進入內容盒子產業的品牌,產品沒有延續下來、創業中途中斷呢?
答案在于,聯想以自身龐大的身軀、那些只是為PC全球市場巨大穩態服務的治理機制,調整一個處于雛形階段、規模有限的產業品項時,必然遇到很多的不適應。因此,聯想智能眼鏡依賴于Vuzix公司、智能空氣凈化器是與德國LUFTMED公司合作的產品、智能路由的合作伙伴則是諦聽科技……聯想三款新品的運作路數已經截然不同。
NBD是一個創業平臺,他首要強調的是“自由的創造”。在這個平臺上,聯想新業務即可以得到聯想全球實力的支撐,又具有任何中小創業者的無比靈活性和創業精神——這樣的部署,就是為了在聯想的新產品線上引入“全然不同、卻適應于這個新產品”的文化。NBD“新板凳”,這個名字代表了聯想的精神(準確的說是聯想的新精神),“自帶板凳搶占互聯網一席之地”。
在發布會上,聯想指出,NBD的意義就是聯想對互聯網精神的尊重:聯想正在用“互聯網思維重新構建全新的業務模式”——持續加強現有體系競爭力建設;用互聯網工具改進業務流程;用互聯網精神來進行自我革命;重新按互聯網模式建立新業務。這其中,精神重塑必然是聯想一切行動的核心和成敗關鍵。
一個再好的產品創意也會有“老掉”的時候,一個再領先的技術成果也不會一直“沒有競爭對手”。無論有無互聯網的出現,企業需要的都是“一種持續創造新事物的內部驅動”結構。這就是企業永葆年輕的“新陳代謝”。這種新陳代謝自然是技術和產品型的:比如聯想現在不只做PC,還做服務器、盒子、電視、手機、甚至投影機、打印機等辦公家電。但是,這種新陳代謝更是文化性的:NBD的力量之一就在于引入外部力量進行自我轉基因改造、并催生內部團隊的基因變異,進而構建新的企業文化因子。
上文講到,聯想以更強的實力、更早的時間節點投入到智能電視新產品線,但是成效卻不如實力更弱、時間更晚的樂視:原因何在呢?
因為樂視引入的是全新的互聯網基因——即便這些基因很多是從小米身上“轉基因”而來。但是樂視將互聯網概念和規則整合于智能電視,卻造成了一個“嶄新的競爭領域”。在這個新的競爭領域,樂視具有話語權優勢、具有和消費者心靈相通的文化共鳴、具有和消費市場平等且自由的溝通語境。因此,不需要時間領先、不需要品牌領先、不需要產品技術卓越超群,樂視就能以同等技術、同等產品,依賴產業模式和文化精神的新勝,給聯想、也包括所有傳統彩電業者“當頭棒喝”。
這就是文化的力量,樂視彩電的成就既是文化價值在企業經營中的體現。類似的案例也包括小米、蘋果等。以文化的“新生”,取得產業的“新勝”。這是高端競爭者的玩法。對互聯網規律的遵從,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和一種而已。
畫餅不能充饑,但是卻是第一步
以NBD為引子,談聯想的戰略、思維和文化,總會惹得人們說:這些東西不能當錢花,聯想NBD的新產品能不能成,還八字沒有一撇呢?
但是,持有以上觀點的人忘卻了一件重要的事情:大企業的發展和經營,就如同一項復雜的建筑工程,他必須先有合理的規劃和圖紙——這可不是小孩子玩家家酒搭建的“泥屋”,幾乎可以隨意來的。雖然畫餅并不能充饑,但是一個連畫餅都不會的人,又有何能令人相信其能作出真正的大餅呢?
NBD之于聯想的意義就在于,他是一個開放和自由的制度安排。這個制度安排,滿足產業和產品創新所需要的精神和文化氛圍,當然這個制度安排也提供任何創新活動所需要的資源和體制支持。
對于喜歡聯想的人,肯定希望聯想能成為一家擁有很多出眾產品線、很多原生創意產品、在更多的科技領域能夠獨樹一幟的公司。這樣一個藍圖描述,誰能用具體的數字和已知的名詞來解釋呢?無人能這么作!事實上。未來聯想要做什么?這個命題就是一個今天無論如何也解答不了的命題。
任何具體的科技領域都有發展頂板。與六七年前比較PC和智能行業的核心,CPU產品已經達到一個逐漸飽和的階段。例如,這六七年來電腦cpu的性能進步中,貢獻最大的不是設計水平的提升,而是采用更先進的制造工藝和容納更多的內核。業內人士指出,如果沒有新的材料、工藝和原理出現,半導體IC產業則會很快到達發展的頂峰。
革命總是從產業邊沿開始。十年前的諾基亞和摩托羅拉一定想不到今天自己會如此之慘。他們更想不到,打敗了這些巨頭的是蘋果這家外行人,也想不到小米等新秀會“一日即成功”,更不會知道昔日很多自己瞧不上的手機品牌,今天比他們還活得滋潤。為什么如此呢?因為這兩個企業太迷戀自己的強大,他們忽視了來自邊沿力量的“破壞”。與諾基亞傳統的高端手機比較,蘋果第一臺智能機的顯著差異只是:蘋果的產品功能是更為開放的。這一點看似是小小的改變,卻贏得了消費者真正的喜愛。同樣的例子非常之多:十一二年前,東芝和索尼還在為次世代影碟標準爭得面紅耳赤,大有一副不掐死對手誓不擺休的勁頭。但是,互聯網和光纖寬帶的發展,卻極大的縮小了BD等產品的必要性和社會價值,讓昔日空前慘烈的標準之爭在今日看來完全是虛耗光陰。
這就是科技產業的事實:一方面,手里的優勢產業必然會遭逢一個瓶頸或者頂板——這個瓶頸和頂板可以預見;另一方面,不知道何種邊沿化的技術、商業模式、新應用會“悄然站在舞臺中央”,成為傳統產品的“革命者”。對這一規律,聯想必須具有提前的預見和準備。NBD則在提供一個有效的機制,讓聯想從一開始就是“邊沿革命”的主要推動者,并注定能夠在下一波主流產品應用中,撈得一片自己的天地。
今天的科技界,是一個應用導向性的市場時代。新概念、新應用層出不窮。尤其是互聯網規律的作用,使得把握行業科技革命變成了一件“千頭萬緒”的事情。在互聯網思維的持續作用下,消費者也變得“喜好無常”:消費市場對新事物的接受速度、對老事物的淘汰速度前所未有。
這樣的產業背景使得“科技創新和創業平臺”正在成為大型科技企業的核心部門之一。聯想NBD的誕生就是對這種產業競爭新規律的把握和掌控,更為國內眾多的智能科技企業指明了產業發展的方向。
未來,NBD很可能使得聯想變得和今天截然不同:你不知道聯想會推出什么產品、采用何種營銷方式、構建如何的客戶廠商關系和品牌文化。從這點看,NBD的最大現實意義就是——聯想已經決定改變,并在內部生成了一個容納轉基因和基因變異的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