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通過虛擬現實技術讓人看到虛擬世界,僅僅是將屏幕安裝在人的眼前是不夠的。如果要讓人對屏幕上呈現的畫面產生“世界”的錯覺,實現虛擬現實的效果就得做到這兩條:
第一,雙眼看到的視角略有差別的畫面,這樣才能更有立體感。
第二,當用戶轉動頭部的時候,畫面就會隨視野而改變。
實現第一條很簡單,只要在雙眼各覆蓋一個屏幕,并顯示不同的畫面就可以實現。但做到第二條,就要有點技術含量了。虛擬現實頭盔要有能夠測量頭部運動的手段才可以,而且這個手段還要足夠“快”,否則畫面的顯示跟頭部運動就會脫節,用戶就會感到嚴重的暈眩感。
VR頭盔的機構基本上都是這樣:一個穿戴式大方塊,里面是一塊屏幕和戴在眼睛前面的兩個透鏡。為了達到測量頭部的運動的目的,頭顯一般還會有一些類似慣性傳感器的手段,以及使用跟蹤頭盔上的馬克點來測量頭部的移動。
VR頭盔是目前虛擬現實最重要的硬件組成部分,但是卻并不是虛擬現實的全部。
除了能“看到”虛擬世界、“走進”這個虛擬世界,我們還希望能與虛擬顯示做交互。而虛擬現實技術的另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就是在虛擬世界中感知自己的身體。
基本上,所有的人第一次戴上虛擬現實頭顯之后的第一個動作就是抬起雙手想要找到自己的手。 因此,我們又發明了各種跟蹤人身體和手部運動的技術,比如使用慣性傳感器來跟蹤全身的運動;使用攝像頭來捕捉手部運動等,戴上虛擬現實頭盔后,再穿上《三體》中所說的“V裝具”,用戶就可以漫步于虛擬世界之中,想想都覺得很酷!
這就是虛擬現實技術帶來的科技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