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即將過去,美國《福布斯》雜志網絡版近日撰文,列舉了2017年不容錯過的7大科技預言,涉及VR、智能設備、區塊鏈等。以下為原文內容:
大數據、物聯網、虛擬現實、工業4.0,這些都是2016年的主要增長和創新領域,預計這些趨勢明年仍將延續,甚至有可能遠遠超出現在的水平。
其中的很多技術有可能在2017年進入主流,而不再是財力雄厚的大企業的專利,更不再是精通科技的高管團隊的獨門絕技。通過云計算平臺以服務形式提供的技術實現了強勁增長,硬件同樣實現了進步,出現了很多價格低廉的傳感器和顯示器。這都有助于數據驅動型企業的普及。
下面就是明年的一些關鍵預測。那些渴望走在潮流前沿的企業,肯定希望挖掘這些趨勢所蘊含的所有機會。
1、智能設備真正智能
得益于機器學習技術的發展,手表、家電、娛樂設備甚至電燈和電線等基礎設施都將成為真正的智能設備。盡管我們之前已經用了差不多10年的“智能手機”,但實際上,它們更為精確的名字應該是“多任務手機”。
將Siri和OK Google等人工智能技術集成進操作系統,是讓這些設備真正智能的第一步。明年肯定還會看到更多類似的趨勢。預計自動化個人助理功能將更有前瞻性和預測性,而智能家用電燈、安全設備和空調等互聯網產品也將更加符合我們的預期。
2、軟件開支增加,硬件開支降低
隨著越來越多的功能可以通過云計算技術以服務的方式獲取,企業的基礎設施投入逐漸向軟件轉移。與此同時,硬件開支卻在降低——一方面是因為越來越多的服務放棄了本地化部署模式,另一方面則是因為服務器和存儲器等廉價的標準化硬件產品受到青睞,而價格昂貴的定制硬件逐步被拋棄。這一趨勢將持續到2017年。市場研究公司Gartner分析師估計,明年的整體的IT開支將達到3.5萬億美元。
3、我們在現實世界中花費的時間將減少,虛擬世界中花費的時間將增多
隨著多家廠商首次面向大眾市場推出擁有先進技術的眼罩產品,很多人今年首次嘗試虛擬現實技術。雖然虛擬現實行業幾年前就已經在工業領域流行開來,但主要限于擁有充分預算的大企業開發的定制系統和軟件。
隨著大眾市場虛擬現實設備的發布,加之越來越多的開源軟件允許用戶設計自己的世界,預計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的觸角將在2017年大幅擴大。
4、非結構化數據的神秘面紗被揭開
多數組織的絕大多數數據都是非結構化的,比如日志、電子郵件、會議記錄、視頻、音頻數據等。這些數據雖然很有分析價值,但卻很難制作成格式統一的數據,從而對其展開直接的量化分析。
隨著圖像識別、感知分析和自然語言處理等領域的進步,這些信息也逐漸揭開了神秘面紗,對這些數據的挖掘將在2017年逐漸成為一項重要業務。例如,很多組織將有機會對成千上萬小時的客戶服務電話進行自動化分析,甚至還能立刻回答諸如“想要提供客戶滿意度,需要重點改進哪些方面?”這樣的問題。
這種技術的價格正在降低,而且可以通過云計算服務提供商獲得,從而加強其在中小企業中的普及率——把這些需求匯總起來之后,在我們的經濟中占據的比例甚至比大企業還高。
5、區塊鏈技術的實用性得以展現
區塊鏈是一種分布式總賬技術,它最初用于比特幣,但今后卻有望給在線支付和合同帶來革命性的變化。Gartner預計,到2020年,將出現估值超過100億美元的區塊鏈企業。
已經有一些大型銀行開始圍繞區塊鏈技術采取行動,展開投資。2017年應該會看到區塊鏈技術在物聯網設備中得以應用。這種自動化的智能總賬非常適合追蹤和記錄由海量設備組成的網絡中的各種活動。
6、越來越多的組織使用“數字雙胞胎模型”
2017年,“數字雙胞胎模型”(Digital Twin)這個詞將越來越流行。這種想法的根本在于,隨著計算能力提升,加之傳感器價格下降、精度提高,多數事情都可以在電腦上進行高精度模擬。
企業也不例外,他們正在開發數字雙胞胎模型,利用數據驅動的方法來模擬所有流程,為企業提供一個嘗試各種變化的試驗場。用于建設這個模型的數據還可以用來搭建先進的預測型分析系統,從而在一個安全的模擬環境中了解各種流程變化可能產生的結果。
7、我們將適應同時身在兩地的生活
“遠程呈現”(Telepresence)將虛擬現實/增強現實與數字雙胞胎模型概念融合到一起,讓一個人可以同時身處兩地。無人機和遠程控制設備可以幫助我們擴大影響范圍,不再局限于手腳所能觸碰的半徑。
通過手術機器人便可實現遠程手術,而無人車或無人設備也能幫助我們接觸原先難以接觸的地方,或者加快我們的探索速度。
最簡單的應用方式就是遠程會議,這雖然是在Skype等虛擬環境中發生的,但卻可以通過科技手段給人帶來身臨其境的感受。此外還有更多更加先進的應用方式,包括通過極具沉浸感的方式幫助我們安全地探索外層空間和海底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