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備受關注的5G套餐終于“正式”開齋。有行業專家指出,此前的5G建設更多的像是在修路,現在終于“登堂入室”:5G套餐上線,是真正打開5G時代大門的關鍵里程碑。
從技術角度看,此前的5G工作主要圍繞該通信技術可行性和可行設計的實施進行;今后的5G重點會轉到應用道路上,“能跑什么”的產業創新上來!——甚至,沒有5G套餐開閘,可以說“任何應用創新”都是紙上談兵。
新階段,應用行業要緊張起來
“5G來了,我要干點啥?”這或者是11月1日,所有移動互聯網巨頭們心里最重要的事情——因為,此前的準備可以按部就班,而現在大家有必要“率先推出新應用”了。
而且,5G必然會改變很多應用的“固有形態”:例如,4G的移動互聯網時代,視頻應用不得不考慮“流量”瓶頸。因此,電視劇要先通過wifi下載,這是常識;而短視頻則可以“1分鐘即時”應用。反過來看,5G時代流量會不斷廉價、通信效果會極佳,“實時長視頻”的內容豐富完整性是不是會對今天火熱的短視頻造成沖擊呢?
再勵如,4G時代實時視頻應用必然意味著“高成本”,很難有全面普及的基礎。例如,移動警務和執法記錄儀的數據,必然需要存儲在應用端。而應用端的可靠性顯然有限:容易損壞、沒有冗余、可能丟失。但是,5G時代基于云存儲和分析的警務視頻應用,通過智慧分析技術全面的支援前端作戰,就可以成為現實。
對此,行業專家指出,“城市道路的擁堵和高速的暢快,對于車輛與司機的要求截然不同——這就是4G與5G時代的重大差別之一。”既利用5G的高帶寬特性,一些重要的商業模式和應用方案將可能被顛覆。
所以,應用端優先緊張起來,為可能的未來模式做準備、做開發、做部署,現在正是時候。“換道超車”,同時也意味著可能“換道落后”,搶抓時間節點是很重要的競爭策略。
產業物聯,5G應用必然“寬”起來
5G的技術進步主要體現在帶寬更大、實時性更好。但是,在5G之前解決帶寬與實時性并非沒有辦法:第一,光纖網絡的帶寬比5G都要大、且實時性并不落后;第二,衛星通信網絡在帶寬和實時性上的支持,甚至可以領先5G。
但是,以上兩種傳統方案都有致命缺陷:首先是成本問題,拉一條光纖并不容易,尤其是到臨時場地、臨時用一次、移動應用過程,部署一條光纖的投入產出比完全無法接受;同樣的道理,衛星通信也是昂貴的選擇——雖然不大受到場地的限制。其次,既有的衛星網絡有容量限制,即保障高帶寬和實時性,就不能保障客戶服務數量;光纖系統具有“安全上的終端暴露性”,容易被破壞。
而5G技術的優勢恰在于保持了高帶寬和實時性,但是成本更低、部署更容易、終端靈活安全高效:因此,行業人士指出,5G時代將讓一些傳統的只有高端用戶在高端網絡上、或者衛星通信上實現的功能,普及到社會的每一個角落。
或者說,5G會讓眾多數據應用的“路”變得更寬廣。因此,5G又被稱為一場“產業通信”革命。即,相對于4G主要改變消費生活;5G在高標準通信的普及意義上,將更多的改變“產業通信”——比如,基于5G的自動駕駛技術:青島港全自動無人碼頭,依賴大量的預置傳感器和光纖網絡。而應用5G技術,完全可以靠帶寬、實時、云端算力與衛星定位結合,將這種全自動化無人技術普及到任何“臨時場地”。
5G時代應用的道路會更寬,創新的領域會更大,對社會生產與生活的滲透會更全面:這是5G的終極戰略意義。專家表示,如果說4G的創新是高速公路、高速鐵路,他依然是平面的;但是5G的創新會是一個維度的提升、是立體的,全方位的。
把握數據產業大爆發的新機遇
5G是一條嶄新的高標準信息高速公路:但是公路自身不能創造任何價值,必須有“車”才行。這些車就是數據!
或者是說,圍繞5G的創新,首先是去了解哪里有數據、這些數據能做什么、數據如何發掘,存儲,分析和應用——1到 3代的移動通信技術,依然是以通信為中心,4到5代的移動通信已經是“數據為王”的時代。5G的意義,就在于讓跑不起來的數據高速的跑動起來,從而創造信息產業的新高度。
所以,5G不僅是通信產業、消費產業的機遇,而是所有數據產業的機遇:是所有涉及信息技術的相關應用和產業的機遇。尤其考慮到實時數據能力,這一前所未有的技術改變;以及超低成本的高帶寬性能,這一應用成本的改變,5G必然給數據產業的爆發插上翅膀。
而數據產業是“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產業的基礎:沒有大數據也就不會有人工智能。所以,在5G之上第一層是數據、第二層就是人工智能:而人工智能本身又會成為巨大的數據創造源,進而為數據產業的發展提供正反饋的“不斷放大和迭代”效益。在這樣的應用中,智慧城市這樣的“傳統行業”會顯著受益;區塊鏈這種對帶寬要求更高的信息可信技術,也將大幅得益。
如果到終端設備層面,無論是手機產品的存儲、計算和顯示,還是居家大屏、TV的智慧化,或者是工程顯示的控制中心、工業顯示與控制設備、商業與廣告顯示系統也都會因為“數據洪流”出現“數量規模和質量層次”的新升級。——比如,會打5G電話的TV不在遙遠,因為廣電網絡有一張5G牌照:雖然廣電系統獨立建網能力較弱,但是依靠用戶和頻譜資源優勢,合作共享共建的模式,實現快速5G-TV網絡部署并不是難事。
空白懼怕的是“缺乏想象”
4G網絡之前,誰能夠想象移動支付是菜市場的“基礎設施”;誰能想象深山中的大爺大媽是全國十億網民的網紅;誰能想象占社會零售額四分之一以上級別的移動網絡電商交易額……
所以,空白點最具怕的是“缺乏想象力”。5G的大門已經打開,前面眾多空白,填充這個新世界,需要更多的想象、前所未有的想象,做前人不敢做、想前人不敢想的顛覆,就從這個11月份開始。
2014年,4G初期運營商的資費套餐中,“1GB全國流量+500分鐘通話”組合費用為129元到166元之間,不過隨著4G網絡的普及,4G套餐的價格也隨之下降。5G套餐時代,中國移動按上網速度定價的方式,169元價格的5G套餐,上網速度限制在500Mbps,30GB全國流量——套餐內單位流量成本5年下降了96%!5G時代套餐價格也會越來越低。
但是,這只是5G想象力的開始。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指出,到2035年,5G的應用會給全球經濟增加4%的經濟產出,也就是14萬億美元(約合95萬億人民幣)。而且,這些增量中三分之二屬于“產業互聯網”,后者更是互聯網誕生以來從未有過的“比例”。
綜上所述,5G大門正式打開。這是改變的開始,也是新機遇和新挑戰。當然,更是我們這個時代的幸運,我們可以藉此書寫完全不一樣的明日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