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前,同事朋友們談到投影機,第一個想到的大概就是作為演示文稿用途。君不見早期在各種會議場館,特別是那些高檔的商務中心,一個個套裝筆挺的紳士淑女,拖著大大的行李箱,理所當然地聯想到這位高人可能是剛剛從國外洽談業務歸來吧,非也非也,這里面裝的,大有可能裝的便是早期的三槍投影機。可別小看這一箱笨重的家伙,其價值有可能抵得過一部小March。別懷疑,早期的投影機,就是這么大,也這么貴,常常以神秘嘉賓的形式不經意地突然竄出到吾等小老百姓眼前,讓人不禁望而生敬。此時節,投影機還是陽春白雪的圣物,只可遠觀,而不敢褻玩的陳列級電子設備。
把時間回轉到2003年,投影機的價位開始垂直下落,入門的機種大約已經和一臺筆記本電腦不相上下,萬元左右的機型開始鋪入市場。價格以外,新一代的投影機體積出開始縮小縮小再縮小,最小的投影機比我們的手掌也大不到哪里去,這除了可以歸功新技術的成熟與零組件成本降低外,背后自然也夾雜著不少廠商的眼淚。當投影機價位可以用平易近人四個字來形容時,也觸動不少消費者渴望大尺寸畫面的吸引力。想想,能用不到一萬元的價位把電影院搬到家中,總有些消費者會砰然心動,白話地說,就是可以拿投影機打造家庭劇院啦,此時節,投影機雖不是下里巴人,但卻真正開始進入尋常百姓家,筆者謂之以投影機的繁榮時代。
2004年,特別是進入第三季度以來,更多的用戶已經真真切切地體會到投影機的細分時代已經來臨。從筆者的角度來分析,如果是以需求來區分,目前投影機大致可區分為商用型與家用型兩大類,而其中商用型又可區分為實用型、便攜式與大型會議室專用,而家用型則有入門型與玩家級兩大類。基本上商用型與家用型的需求不一樣,消費者在采購時,應注意的把握,希望能夠作為用戶在采購過程中的能買到自己滿意的投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