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國內投影機市場大約已出現近70個品牌的投影機產品,但面對如此激烈的市場競爭,卻有很多人都認為,投影機是渠道商堅守的最后一座高利潤堡壘。為什么投影機在高熱度競爭環境下依然能保持高利潤?因為中國人口眾多,全國各地的學校是不計其數。而投影機最開始的對象就是教育行業,于是就有了投影機行業中這樣一句話:“得教育者得天下”的說法。
真的就有“得教育者得天下”這個局面嗎?依我看投影市場的精彩、火暴,不能單從某個點去探究。我們應該從看到投影機技術、渠道、銷售方式、服務策略的不斷變化造成廠商間的相互碰撞,從而給市場帶來了勃勃生機。
投影市場三足鼎立
縱觀2004年投影機市場是教育市場、商務市場、家庭投影三強割據。傳統上,投影機市場有“得教育者得天下”之說。投影機經銷商即使受到其他市場的“誘惑”和沖擊,教育型投影機產品在經銷商業務中所占比例仍為60%左右的市場。在技術上,LCD投影機以其在亮度、均勻性、色彩及細節的優異表現,深得教育用戶信賴與支持;在市場渠道上,則往往以視頻設備、影音工程等系統集成渠道為主。但在1999年之后,DLP投影技術被引入市場,尤其是被BenQ、華旗、以及歐美著名投影機廠商奧圖碼、惠普等投影機領域的“新生代”廠商所采用。他們大多以“拓荒者”姿態出現,主攻商業和家庭市場。甚至PLUS投影機就已現身國美電器城中。因此,DLP投影機初期一直在走“開拓而非侵占”的發展路線。據有關權威數據調查,有35%的渠道商認為商業投影機帶來的利潤最高,居各類投影機產品之首。一直被認為是IT邊緣產品的投影機也開始被引入通用IT渠道中。可以說,技術的發展使投影機單行線的渠道,變為雙行線。
在這里我們想引用神州數碼通用信息產品事業本部東芝投影機產品總監王哲一種觀點:“技術的發展和競爭只影響到投影機渠道初期的變化,投影機市場需求的不斷增長對渠道的變遷起著更重要的作用。” 王總認為,投影機市場容量每年都以超過50%的速度增長。高速增長帶來的高研發投入使兩種技術處于競爭發展態勢,各自的相對優勢都在淡化,LCD和 DLP都有資本瞄準了對方的市場。商業市場的潛力使東芝、夏普、索尼等老牌LCD廠商都有發展DLP投影機的趨向。Epson雖仍然堅守LCD陣地,但也積極推出1.9公斤的EMP-530、EMP-730/720等LCD商用機型。而另一方面,DLP投影機也在發展高流明產品,甚至達到工程機標準。這兩中技術是在不斷的融合,從而是各投影機商家在摸索,在磨合各種市場的新需求。
近年來家庭投影機市場的興起也把投影市場的精彩程度推向了另一個高度,因為家庭投影市場的巨大,眾投影機廠商對這個行業的關注也是虎視眈眈。只不過受中國經濟水平的局限,家庭投影市場還沒有掀起波浪,但并不意味著死氣沉沉,因為歐美許多家庭影院的組建都加入投影機這個高端的顯示設備。并且受到不斷的IT媒體的傳廣,那種富有溫馨、豪華的影院的般感受一定會是中國家庭全新的推崇。我相信未來投影機一定會走進廣大的尋常百姓家庭里。隨著中國經濟水平的發展,人們生活、娛樂層次的提高,家庭投影機也會是三足的很有勢力的一極。
應該說,技術的競爭開闊了新渠道,而市場容量的擴大又打破了投影機廠商原本涇渭分明的渠道界限。不難看出,技術在改變市場,市場也在悄悄地改造著投影技術的走向。因此我們可以說教育還在占有優勢,但已經不是“得教育者得天下”的局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