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ny VW100的出現對投影機市場造成一定的震撼。原因是她的售價比目前其他1080P投影機低了一大截,也迫使德州儀器提早推出單片式1080P DLP來迎戰VW100所用的晶片SXRD是屬于LCOS類別,和JVC的DILA相同,它結合了LCD的穿透式和DLP的反射式。但其開口率比LCD和 DLP更高,即是晶格更精密,走到離屏幕一至兩尺的位置才能看到晶格。由于晶格的副作用是使畫面更銳利,所以LCOS看上去沒有DLP和LCD那般銳利,相對來講LCOS能呈現更滑和沒有數碼感的畫質。LCOS也面對如LCD的席紋和偏色問題,但程度比LCD輕微得多。
其實Sony在LCOS技術領域中屬于新丁,Qualia004是第一代SXRD晶片而VW100是使用第二代晶片。LCOS的老大哥是 JVC,原來JVC在九十年代已推出2000x1280解像度的投影機,1080P投影機也一早在那年代出現,他們一直使用Xenon燈泡作為光源。當然這類超高解像度投影機的售價也是天文數字,并祇供給專業用途。LCOS可以說是LCD的改良產品,這技術提高開口率及解像度,顏色不平均和席紋現象也被壓制在低水平。不過LCOS和LCD一樣面對黑色不夠黑和低對比度的弱項,直至2004年HD2K的出現,在沒有光圈的幫助之下,能達到2000:1。我在不同的環境看過四部VW100的表現,想在這里和大家分享我的感受。由于那幾部機并非借給我作測試用途,我不會在這里貼出測試圖象。
XENON 燈泡的特性
VW100使用400W Xenon燈泡,而非一般DLP/LCD所用的UHP水銀燈泡。Xenon 的優點是顏色的飽和度比UHP較豐滿,色溫更接近6500K。缺點是價錢昂貴,VW100的燈泡售價是一千美元,另外它輸出的亮度比同火數的UHP 膽低,使用Xenon膽為了追求完美,但效率就不化算。我在調校VW100過程當中,發現她的特性和UHP膽很不一樣。UHP膽的紅色水平比藍綠色低,為了校正6500K色溫,通常要降低藍綠色水平去遷就紅色。Xenon膽的紅色反而略高于藍色,光譜儀也反映了人眼可視的色譜范圍比UHP膽明顯豐滿一截。經校正色溫和光位水平之后,一部全新的VW100在最短投距之下,能輸出接近六百流明。AVSForum 有用家匯報一百小時亮度下降三分之一,UHP膽通常在二百多至三百小時亮度才下降三分之一,這反映Xenon膽老化的速度也較快。我建議用家把VW100 裝在最近屏幕的位置,去增取最高的亮度。低增益幕料根本發揮不到VW100,如果用一百英寸屏幕,起碼要配1.3增益或者更高。
鏡頭質素和投距
VW100 的投距是屏幕闊度的1.4至2.4倍,已包含了長中短投距。雖然變焦的范圍很廣,方便安裝在不同的環境,但鏡頭質素難免下降。有玩攝影的朋友都知道定焦鏡比變焦鏡更銳利,而短變焦比長變焦更清晰。色散也是鏡頭常遇到的問題,在這方面VW100并不明顯。對焦也算平均,祗是整體有些不夠利的感覺。我看的頭一部比后期的銳利一些,不同機號也有參差。Qualia 004 有不同焦距的蔡司鏡給買家選擇,平價的VW100當然不可和三萬美元的004 相比。鏡頭質素在高解像投影機顯得更重要。至于三塊顯示晶片的排列準確度,幾部機都有不同的程度和方向。這是正常的情況,不論三片式的LCD、DLP或LCOS投影機,我未曾看過一部能做到百分百準確重疊。
由于開口率的關系,LCOS比DLP和LCD更難準確地排列。VW100用的SXRD晶片只有0.61英寸,但上面裝置了超過二百萬象素。大家可想像困難程度如何。就算限量制作的Qualia也有三晶片排列不一的問題,何況是平價的VW100 。有一些數碼機,可進入工程模式來微調晶片排列的位置,它能以每個象素的幅度來移動,但偏差的程度通常都小于一個象素,所以這功能幫不了忙。我認為偏差的情況在正常的視距(即屏幕闊度的1.5-2.0倍),察覺不到便可接受。用白色字幕來看有沒有彩色捆邊是一個好的測試方法,但YC Delay也可能出現彩色捆邊。要校正YC同步后才可進行此測試。我看過的幾部VW100 的偏差都在可接受的范圍。美國有些用家投訴VW100的三晶片偏差大而需要更換,我相信有此問題的存在,但比例不太多。
設計水準
Sony的產品一向保持很高的設計的水準,VW100也不例外。密封式機箱沒有漏光,大型散熱器設于機后方,風扇噪音是我遇過的投影機當中最低的。輸入端子齊備,菜單的設定項目也很充足,除了一般的畫面調校項目,自設色溫當然不缺少,還有一個叫做RCP的系統,來調節紅、綠、藍、青、黃和品紅的飽和度及色澤(hue) ,更可連接電腦透過軟件來微調各級伽馬。電動式對焦、變焦、鏡頭垂直移動都非常方便用家。鏡頭垂直移動的范圍不是很大,有小量OFFSET ,即返轉裝在天花時,機身可略為高于幕頂。白色流線型機身裝在一般家居的天花也不礙眼,但機殼的質感頗塑膠。
點對點
VW100能在DVI和HDMI輸入時做到1080P點對點,但HDMI祇能行50Hz和60Hz頻率。如果你想行48Hz,就要用DVI 輸入。不過VW100有嚴重的捆邊情況,垂直和橫向都有此問題。我嘗試將Sharpness推至最低位,這樣能減少捆邊程度,但不能完全把它消除。進入工程模式關掉Sharpness的控制,這時菜單的Sharpness 項目變為灰色不能操作,便可完全消除捆邊的問題。我建議Sony在DVI和HDMI輸入時關掉Sharpness的控制。
自動光圈如何影響對比和黑位
她的光圈設定有自動、開和關的模式,在校正6500K色溫和正確的光暗位之后,自動光圈的全光暗對比能達到超過萬五比一,這是數碼投影機的一項記錄。自動光圈的速度比HS50、Epson TW600、Hitachi TX200 為快,和Panasonics AE900 、HS60差不多。如果你不刻意捕足畫面光暗變化時光圈的運作,你不會察覺它放大縮小的痕跡。速度尚算可接受,也沒有發現字幕在暗場景時干擾自動光圈的運作(工程版的HS60有此問題,但正式售買版已解決了)。自動光圈的最大缺點不是速度,而是光位壓縮問題,它會使光位細節消失。以AVIA調校光位的片段為例,自動光圈會使右手邊移動白棒消失。我把Contrast由原廠的80往下調,右邊的白棒又重現,但過了幾秒再次消失。這表示自動光圈使光位高過于某個水平(例如95IRE ,我忘記了AVIA右邊白棒是什么水平) 不見了。
但看后期的VW100情況卻不一樣,祇要把Contrast略為下降到某個水平,右邊白棒可在自動模式重現。我不知道后來看的VW100,有否采用較新的韌體。 光圈被打去手動的ON模式時,亮度被減去一半,VW100不是一部太光的投影機,所以我不建議采用此模式。把光圈打到最大(即off),全光暗對比能達到二千幾接近三千比一,這數據和一般Darkchip3 DLP差不多。LCOS一向的全光暗對比都比較低,Sony今次在這方面有明顯的進步。不用自動光圈沒有光位壓縮的問題,可把Contrast推得高一些,即亮度比自動模式更高,二千幾的對比也足夠欣賞大部份電影,所以我建議用家長期采用這模式。自動光圈在50IRE以下開始收縮光圈,它能使暗位更黑。自動模式下,VW100的沉黑感可媲美DarkChip3 DLP 。雖然它能提升全光暗對比,但此增長并不線性,沒有改善中灰度與光位的對比,她和真正擁有萬五比一的三槍機還有距離。我建議用家采用自動模式來觀看昏暗的影片。
伽馬的設定
不同的光圈模式會影響伽馬曲線,從而要選配不同的伽馬。環境的反射程度也會左右我選用那組伽馬,我喜歡用上下十級反方向排列的垂直灰階來作初步挑選,以十級灰階呈現平均差別為基礎,再比較最低兩級的差別,從中取舍,然后用光譜儀確定伽馬在2.2-2.5范圍便”收貨”了。選用正確的伽馬之后,我發現VW100能呈現相當清晰的暗位細節,我看幾部VW100在不同組合和環境當中,只要周邊的反射不多,她總能給我優秀的暗位細節。
顏色的準確度
VW100的預設Mid色溫有小許偏藍而Low色溫有些偏紅,進入自設色溫調校后,能得到準確而平直的D65標準。有一點比較特別, VW100的自動光圈模式會使色溫起變化,所以需調校各自色溫來配搭不同光圈模式。對應自動光圈的色溫調節,會較復雜,需要重復以Window Pattern 和Full Field 灰階來取得準確的白平衡。至于三原色的準確度,我想在這里解釋清楚一點。我經常張貼的CIE圖表是以x-y座標來量化代表顏色,三原色紅綠藍是否準確,是相對參考標準而言,標準視訊 (SDTV) 是以REC601為標準,而高清視訊 (HDTV) 是以REC709為標準。不準確的三原色可能由于DVD機升頻時錯誤地設定Color Space, 投影機錯誤地感應輸入訊號,投影機把訊號轉化為影像時出現的偏差。這些錯誤,可能透過改動DVD機和投影機的設定來修正。如果用光譜儀量出三原色有所偏差,不了解當中的原因,而沒有嘗試改動設定,就責罵投影機的顏色不準確,未免有欠公正,也對那產品不公平。VW100無需啟動RCP系統,也可得到準確的三原色(以NTSC標準視訊而言)。
內置增線器的水準
不論輸入480P、720P、1080i,VW100都能呈現條理分明的TVL200 Resolution(AVIA) ,轉曲位很流暢。可見她增線器有相當的水準。要用高質的1080P DVD機才會超越VW100的內部增線器。在這里提醒用家,要留意1080P的傳送,1080P已接近銅線的極限。所以它對線材的要求更嚴謹,特別是需要用10米以上的線,盡量避免使用轉接器(如DVI轉HDMI) 及將兩條線接駁來用。要留意畫面有否出現閃爍的粒子,和干擾波紋。如果有問題出現,又不想用高價的光纖線取代銅線,可購買訊號增強器,如PMS出品的 Signal Enhancer 。
VW100的視像處理器,能進行3:2Pulldown將1080i電影還原至1920x1080六十格,又能以動態補償把交錯的1080i video 埴滿至1920x1080六十格。把高清訊源發揮本身終極的解像度。這都是外置高價視像處理器才有的功能,Marantz 12s4配備Gennum晶片也有此功能。VW100 處理1080i訊源相當不錯,Video片段的”狗牙”很少,電影片段頗流暢。要看VW100的強項,就要看高質的高清節目。細致度非常驚人,完全發掘出儲藏在內的每點高解像訊息。其實1080i高清節目有些是1920x1080i ,有些是1440x1080i 。以往720P投影機不易分辨兩者,但VW100能看到兩者在畫質上的分別。
比拚DLP及畫質特性
VW100的顏色準確自然,飽和度已達到三槍機的水準,今人看得很舒服。她帶有LCOS一貫光滑而傾向柔調的風格。和LCD及DLP的硬與利很不一樣,喜歡后兩者的用家未必接受這種特色,會嫌她不夠銳利。VW100不會使你眼前一亮或一見鐘情。但慢慢地你會發現她的優勢,是耐人尋味的機種。相對來講,三槍機用家或者不喜歡,數碼味過重的發燒友會喜歡她。由于她的晶格精密和低訊噪,VW100適合作近距離(如屏幕闊度的1.5倍)觀看,長時間觀看也不疲倦。這能發揮大畫面的震撼力,在我們眼里,大畫面不等同大屏幕,而是視距與屏幕大小的比例。
就算以光圈的off模式來計算,SXRD的全光暗對比已追及DLP的DarkChip3 。在自動光圈之下,其沉黑感和DC3差不多。Off模式的黑位就略高于DC3 。DC3的格子對比明顯占有絕對的優勢,所以DLP擁有更強的立體感,對抗周邊反射的充淡現像較佳,DLP整體對比感也較優勝。SXRD比DLP乾凈,黑位沒有DLP的暗綠蟲蟲,蚊子閃動訊噪量也比DLP少。大家要留意,訊噪量和亮度成正比。亮度越高,越容易呈現訊噪。我比較一部全新的VW100和一部用了百多小時的,后者的訊噪量明顯較低。和最乾凈的數碼機JVC Dila比,VW100還有所不及。VW100另外比DLP優勝的地方是流暢度,她沒有DLP在鏡頭移動時出現的雜訊。
需要改善的地方
先前提及VW100的一些缺點,現在來一個總結,及提議一些可改善的項目。
(1) 把變焦鏡頭一分為二,有長短距兩個版本給用家選擇,縮短變焦范圍可提升鏡頭質素,增加銳利度。
(2) Xenon燈泡雖然顏色美麗動人,但改用300W UHP燈泡的成本效益更佳,不但可以降低機價及換燈泡的費用,消除準買家的心理障礙,也能提升亮度不足應付大尺英寸屏幕的問題。
(3) 改善自動光圈壓縮光位細節的毛病,增設多級手動光圈,可用來調節輸出亮度來對應不同的屏幕和環境。
(4) 改善全黑畫面時的亮度平均度,現時四個角比中心略為光一些,雖然播放影片時不會察覺此缺陷,但仍需改良。
(5) 在DVI和HDMI輸入時關掉Sharpness 的控制,可免除捆邊的副作用。
(6) 增設Color Space的選項給DVI,HDMI和VGA輸入。
(7) 改良品質控制的一致性,把三晶片排列和鏡頭質素保持在更佳的水準之上。
總結
不論售價多少,世上沒有完美的產品。雖然VW100的售價高達八萬港元,但在目前來講,她祇是1080P的入門級,一些硬件的質素當然和十多萬甚至幾十萬的Hi-End機有距離。準買家要親眼看看她的風格是否適合自己,事前做好準備功夫,了解她潛在缺點。在觀看示范時,留心那些缺點對畫質有多大的影響。那就不會買錯機了。Sony的第二代SXRD,其對比率(以光圈off來計)在LCOS晶的領域中算是一項突破。雖然VW100有某些缺點,但這些缺點沒有影響畫質最重要的項目,例如顏色的重現、沉黑感、對比度、訊噪量和流暢度,雖然銳利度有改善的空間,但我是滿意VW100在這些要項和整體的表現。如果你是DLP的支持者,等1080P DLP 推出市場是理所當然。
從CES公布的資料,今年年中至年尾各DLP制造商推出單片式1080P,設計依然沿用目前720P的舊藍本,加入新晶片而以,相信畫質除了提升解像度之外,應該和目前的 720P DarkChip3差不多。并不能擺脫單片式DLP一向的缺陷,如彩虹現象和雜訊。強項方面,仍然保持高立體和對比感。所以我認為單片式1080P DLP和LCOS比并,依然互有勝負。價錢也和VW100差不多,消費者可有多些選擇。除去風格差異不談,以技術層面來分析,三片式DLP的缺點比 LCOS和單片式DLP較少。但光學引擎較復雜,雖然三片式720P DLP的售價比當初已下調相當的百分比,仍然高據十五至二十萬元。以目前八萬元這個價位,只可選高階單片式720P DLP 或VW100,我會選VW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