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步:詢問保修以及售后等相關信息
筆者之所以選擇在這個時候詢問這些內容,一方面是因為這是每個買家都在購買前都必須了解清楚,以免日后糾紛,另一方面則是通過這段時間讓投影機繼續工作,使其達到一定的連續使用時間,再進一步觀察。雖然半年燈泡保修和兩年整機保修基本上是行業標準,但也有些品牌提供更長的保修時間,或者提供上門,備用機等其它貼身服務。
第五步:長時間連續工作測試
經過上一步的拖延之后,投影機應該已經起碼連續開機超過1個小時,這是不妨再觀察投影機的輸出,會否更加光亮,有些投影機比較慢熱,啟動很長時間才達到正常亮度。另外,用手感覺一下散熱口的溫度情況,大致可以判斷其是否適合長時間持續使用。噪音這時也一定達到穩定,也不妨感受一下。記得關機時問問商家能否直接拔去電源哦,斷電保護功能也是便攜機的一個重點測試項目。
到這個時候,消費者應該對候選的幾臺機的實際表現得出了結論,不會像剛開始那樣認為“都差不多”,現在只剩下價格問題了。
第六步:價格商討技巧
大家可能覺得奇怪,為什么筆者沒有在事前先在網上查查報價就直接去跟商家交涉。其實,網上報價一般不太準確,因而并沒有多少參考價值,還不如多跑幾家商家實際殺殺價。在整個過程中,消費者最好不要以散戶的身份出現,而要自詡是“團購”,一開口就要買上百臺的。這樣得到的批發價自然要低得多,然后大家再根據零售價和批發價掂量掂量就心里有數了。當然要是買家覺得面子上過不去,也大可以離開不買,貨比三家之后再通過電話訂購也無不可。另外,線材的齊備與否大家也必須關注,一套標準的線材大約值100元左右。有些機型甚至需要另購額外的遙控器和鏡頭,這些成本都要加以考慮。
第七步:驗明正身
由于同系列機型往往相差僅是亮度,外觀完全一樣,所以為了不被“黑”,收貨時驗貨的程序絕不能少。本頻道有關這方面的文章已經很多,筆者就不再贅述。只是強調一點,為了降低風險,從總代或者信譽好的商家那里提貨會比較讓人放心。
幾點技巧:
在多臺投影機“同場競技”時,可以使用各自的“Blank”空白功能屏蔽暫不使用的投影機,比較時也要注意投影同一組畫面。每臺機都要盡可能使用相同的設置以增強可比性。做測試的過程中盡量少說話,以免被商家看出自己的不專業。測試過程中不要受商家影響,草草了事,或者被商家引離正題,而過分集中到該機的優點上。
總結:
以上七個步驟僅作為參考,實際測試時可以根據自己所需增刪項目,筆者寫這篇文章的意義在于幫助大家仔細區分同類別的投影機,從細處著眼,一步步確定最終的方案。功能的強弱,人性化的多少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該機的整體水平,在性能和效果難分高下的情況下,這往往是致勝的關鍵。作為用戶,除了要注重關鍵參數的實際表現之外,日常使用是否方便也是頭等大事,不可不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