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講述--
2000年,明基開始切入投影機市場,那時的行業市場中處處跳躍著日系廠商的身影。如果明基選擇和日系廠商正面競爭,投入成本非常高,而當時明基在各地的渠道伙伴實力也只位列10名左右,正面攻擊顯然不是一個明智的方法。為了迅速打開局面,明基將重點放在了競爭不那么血腥的新興市場——商用市場。目前明基在商用市場的成績單無疑證明了當初選擇的正確。
黃振宇
明基電通中國營銷總部產品管理部高級產品經理
2006年,明基投影機開辟了新的大眾娛樂市場,在明基看來,投影機市場不能簡單地定義為行業、家用和商用傳統三大類。在家用和商用市場之間還存在一個“三吧”市場,即酒吧、網吧、K吧。在這些場合,由于溝通的需要,大屏顯示產品的需求正在全國各地吐露新芽。為了把握這一細分市場,明基適時推出了拳頭產品MP510,在2006年年底推出后的一個月時間內,這一型號產品出貨量即達1700臺,由于其毛利空間合理,MP510迅速占領了很多新興市場,產品的投入產出比很高。這可以看作明基把握細分市場的兩個成功案例。
我感受--讓老樹發新芽
明基總是在不斷發掘新的市場需求,在細分市場中尋找新商機。當大多數廠商都在關注行業市場時,我們選擇了商用市場;當商用市場如火如荼時,我們前瞻性地瞄準了大眾娛樂市場。2007年,明基的目標是總成績挺進前三。對明基而言,這是一個很難達到的目標,所以,我們將其化解為細分市場及細化目標,即在家用新興市場占據20%以上的市場份額,在商用市場位列前二,在行業市場挺進前四。我們相信,只要做好一個個細分市場,一切皆有可能。
其實,市場細分的過程就是廠商結合自身優勢,在分析競爭對手能力之后,尋找藍海的過程。不同品牌、不同廠商、不同渠道商都會依據消費者對產品的不同訴求,把整體市場分割成不同的或相同的獨立市場群。什么模式都不能復制,只有融入自身特色,打上自身烙印的模式才可能取得成功。
雖然不同的產業對細分市場有不同的理解,但市場細分是營銷學里一個基本的概念,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那么廠商如何把握細分市場呢?
首先是學會自我分析。廠商要準確衡量自己,做好競爭分析,即SWOT分析。分析市場趨勢、競爭對手情況、自身的優劣勢,然后結合自己的品牌特征、產品特性,用最具競爭力的產品迅速切入到細分市場中,并采取最合理的市場策略。MP510在細分市場的成功,在于其有非常獨特的產品定位、清晰的價格策略以及適合其銷售的明基城市代理體制。
其實,任何產品的賣點都不在于便宜或某一個配置,而在于其清晰的市場定位。MP510 4999元的價格是明基與上游廠商德州儀器一起商議的結果,而1500流明以及銀白色的外觀對商用市場而言,顯然是“不對”的產品——流明數不符合基本的2000流明的規格、也不同于商用的傳統黑色外衣。但如果適用于“三吧”環境,它就是一款“對”的產品——不太亮的流明數讓人不感覺 刺眼、 時尚、經濟、服務好、投入成本相對較低。
其次是學會發現細分市場。廠商要有敏銳的頭腦,努力開辟新領域。一旦新的應用領域出現后,廠商就要量身定做產品。有了“先行一步”的時間保證,才有可能在細分市場做到第一。投影機產業只有不斷發現新藍海才有發展,否則其前景只會越來越慘。為什么?目前,投影機每年的降價幅度已超過營業額的增長,即銷售量成長了,但營業額卻沒有成長,這對上市公司來說是非常可怕的。因為沒有回報率就不可能有再投入,而對新興細分市場的挖掘就是學會“如何做大蛋糕”。廠商只有發現了細分市場,才有可能確定合理的產品策略、適合的渠道策略以及合適的推廣策略。
給產品找“接班人”
通過細分市場,廠商的目的是尋找藍海,讓產業“老樹發新芽”,延長生命周期,最終獲得合理的利潤回報。
如果企業中有A、B、C三類產品,企業需要給他們不同的定位:A是需要不斷地投入,在一定時間內不期望它賺錢、但卻是未來的主流產品,可稱之為“明星產品”;B類產品是企業需要通過它去達到利潤最大化的,可稱之為“金牛產品”;C類產品是需要密切觀察的,一旦它逐漸走向沒落, 企業要及時抽離出來,可稱之為“乳牛產品”。由于資源、精力有限,廠商要學會對產品進行合理的組合。A類產品即使明知它不賺錢,也必須投入,因為等它成為“金牛產品”時才投入,時機已然錯過了。對“明星產品”的把握就是對細分市場的前期投入。讓產品形成“梯次”,并且用“接班人”思路考慮問題,企業就會有續經營。
同時,如果廠商只高高在上做供應鏈上游的事情,細分市場的水溫就可能永遠摸不到,廠商只有學會整合上下游資源,了解用戶需求,踏實做好終端工作才能做到最好。而在不同歷史階段,工作進度的拿捏亦顯得異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