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B級硬盤已經誕生一年有余了,一年時間雖然不長,但硬盤卻經歷了兩次規格上的改進,速度提升、密度增大、價格下降,可以說TB級硬盤已真正進入了成熟期,即便如此硬盤依然是整個電腦系統中最慢的配件。那么對于硬盤來說是容量重要還是速度重要呢?現在購買TB級硬盤是否劃算呢?本文將為您獻上目前上市的七款TB級硬盤巔峰對決!
1980年,阿蘭.舒加特創立不久的希捷公司成功制造出第一塊5MB容量的5.25英寸硬盤,據說當時有董事怒稱:“誰會需要這么大的存儲空間?”在當年主流5.25寸軟盤的容量為320KB的時代,5MB確實是挺大的。
資歷稍老點的玩家可以回想下10年前,賽揚300A超頻的時代,5GB左右的硬盤已經足以海納百川了。可現在呢,連U盤都動輒4GB或8GB,高端玩家的內存容量就高達8GB甚至16GB,此時的硬盤多大才夠用呢?
硬盤發展也有點類似于CPU的摩爾定律,容量在不斷增大,價格也在不斷降低。盡管如此,你會發現存儲空間還是不夠用。原因很簡單,硬件在迅速發展可軟件也沒閑著,操作系統、游戲、電影、多媒體娛樂、應用程序的體積也在成倍膨脹。
大家不妨回想一下,Win98的系統只占大約200MB的空間,而WinXP專業版安裝后大約要占3GB左右硬盤空間。而到了Winvista的時代,筆者的vista Ultima版的Windows目錄就占了9.11GB。再拿常用的如Photoshop、Microsoft Office這樣的軟件來說,容量比以前也是增大了不少,就連騰訊QQ,隨著版本的更新,容量也是與日俱增。筆者的C盤25GB分區,裝完常用軟件后僅剩5GB。
除了操作系統和常用軟件,游戲玩家還必須面對一個噩夢就是:如今的游戲動輒以GB計算,你會發現一個100GB的分區根本就裝不了多少游戲。筆者舉三個簡單的例子,三款比較常見的游戲:OL游戲《魔獸世界》,占據空間9.17GB;OL游戲《大航海時代OL》,占據空間3.79GB;單機游戲《失落星球》,占據空間7.92GB。這三個游戲加起來,就超過了20GB容量,注意這僅僅是三個游戲,筆者想玩的別的游戲還有很多,不僅新游戲,還包括模擬器和ROM的大全。100GB夠干什么呢?
對于多媒體娛樂來說,文件本身跟幾年前相比并沒有太大的變化,甚至有更加精簡的存儲方式。3到5分鐘長度的MP3歌曲,通常是3MB到5MB容量;對于WMV格式的歌曲來說,容量往往更為精簡。而RMVB格式的出現和流行,使得人們觀看電影、電視劇、綜藝節目等更加方便:圖像清晰、容量相對小。但不同的是,我們獲取這些文件的渠道比過往大大豐富了,獲取的速度更加快了。現在1M的寬帶基本普及,不少人也用上了4M,下載500MB容量左右的RMVB只需要大約30分鐘。這樣的網絡條件下,制作節目源的人越來越多,我們可以獲取的資源也就越來越多。
不妨來個簡單的計算,假設一部電影的平均容量是500MB,拿時下流行的250GB硬盤來說,可以容納約500部RMVB電影。目前電視劇也是很多人的最愛,我們拿美劇舉例,假設1季10集,每集200MB,一共3季(受歡迎的劇種出到7季以上的不少),這樣一部劇集大約就要占據6GB左右的空間。另外綜藝節目、知識類節目也很受歡迎,拿很受歡迎的“我猜”舉例,一集大約也是500到600MB。這里我們還沒有計算MP3,一張10來首歌曲的專輯,如果是MP3格式通常容量在60MB左右,如果玩APE那么容量就得到200MB到300MB左右了,通常我們電腦里有個10GB以上的MP3目錄不是什么稀奇事。
存儲數據我們有很多種解決方案,比如傳統的光盤刻錄、或添置多塊硬盤都是經濟實惠的選擇,那么有什么理由選擇高貴的TB級硬盤呢?
● 光盤存儲費時費力
DVD光盤通?啼浫萘繛4.2GB左右,說大不大說小不小,存儲一些普通視頻或音頻是綽綽有余了,但假以時日您就會發現上百張光盤如何妥善管理就是個問題,需要東西查找起來不夠方面,刻盤、找盤、讀盤速度都很慢。另外光盤和光驅都是很容易壞的東西,筆者的一些朋友就刻壞了不少刻錄機,丟失了很多光盤,為此經?鄲啦灰选
任意一張損壞,都不能一睹蜘蛛俠風姿了
此外,如果您想用光盤保存HDTV的話,那可就麻煩大了,一部30GB的《蜘蛛俠3》需要用9張DVD來保存,也就是說看片的時候因更換光盤而被打斷9次,這比電視劇插播廣告還要討厭!
所以,很多人都在期待藍光刻錄機走向普及,可惜剛剛戰勝HD-DVD的藍光陣營態勢強硬,價格很難迅速下調,而且還面臨版權等問題,光盤的發展速度開始跟不上硬盤的腳步了。簡單易用的大容量硬盤漸漸受到越來越多用戶的歡迎。
● 小硬盤太多對系統造成負擔
大多數朋友在購買電腦的時候不喜歡在硬盤上多做投入,可能會選購一塊容量小較便宜的型號,時間久了發現不夠用,于是繼續添置硬盤。喜歡下載的朋友擁有四五塊硬盤并不夸張。這樣“分期式”購買硬盤經濟上看似會寬松一些,實際上卻對電腦系統造成了不小的負擔:
首先,多塊硬盤需要機箱有良好的擴展能力,如果是那種便宜機箱可能只能裝兩三塊硬盤,再多的話就只能隨便找個位置亂放了,這就對硬盤的穩定工作造成了隱患;
其次,硬盤的功耗、發熱、噪音都不可忽視,一塊硬盤的功率大概在20W左右,多塊硬盤費電不說,對于電源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您發現添置硬盤后電腦變得不穩定,應該就是電源不堪重負了。要知道稍好些的500W電源可比普通350W/400W貴多了。
最后,多塊硬盤的分區、盤符管理是個比較麻煩的問題,而且假如您想添置更多硬盤的話,可能會發現主板上的SATA接口都不夠用了……
綜上所述,硬盤還是少點好,關鍵要存儲密度高,1TB的硬盤體積和320GB一樣大,功耗發熱只增加一點而以。如果資金充裕,還是一步到位選擇“性價比”更高的大容量硬盤。
● TB硬盤價格其實并不貴
TB硬盤雖好,但有個非常現實的問題就是價格太貴,這也就妨礙了它的普及。其實如果我們算筆小帳的話就會發現,TB硬盤其實并不貴:
主流硬盤型號 |
基本參數/規格 |
零售價 |
組1TB |
1TB價格 |
7200.10 250GB |
SATA300/7200rpm/8MB |
395元 |
4塊 |
1580元 |
7200.10 320GB |
SATA300/7200rpm/16MB |
495元 |
3塊 |
1485元 |
7200.11 500GB |
SATA300/7200rpm/32MB |
730元 |
2塊 |
1460元 |
7200.11 1TB |
SATA300/7200rpm/32MB |
1550元 |
1塊 |
1550元 |
目前市面上出貨量最大的硬盤主要是160GB/250GB/320GB這三種型號,160GB針對入門級容量太小這里不作討論。如果我們拿希捷250GB/320GB/320GB這三種型號的價格和1TB做對比的話,就會發現1TB的性價比其實遠高于4塊250GB和3塊320GB(單碟160GB、3塊共計960GB),而且緩存也高達32MB速度會更快。
1TB只比兩塊500GB貴不到一百元,考慮到它比起兩塊500GB體積更小、功耗更低,因此也是值得投入的,當然前提是您需要1TB硬盤空間。
● 硬盤才是高清視頻存儲最佳人選
如果你是高清格式視頻愛好者,那么容量更是一場噩夢:不到30MIN的720P格式高清視頻就有可能占據2.5GB的硬盤空間!按照索尼的理論,存儲高清電影最好的介質是藍光驅動器,可目前藍光光盤和藍光驅動器價格驚人,且國內沒有正規渠道買到正版藍光電影盤。若采用遍地開花的DVD存儲高清,一部Remux的全碼率電影少則5張、多則8張DVD來存儲,不僅觀看時麻煩,整理保存也是個問題,許多品質一般的光盤經過一兩年就讀取不了。
720P的不到30分鐘高清視頻,容量接近2.5GB
硬盤則不存在這些問題,不僅整理方便,讀取拷貝速度快,只要使用得當,壽命比光盤長的多。其次,我們算筆帳,目前一塊1TB硬盤的價格只比三塊320GB的硬盤略貴,且容量大40GB,若這樣樣組裝下來,雖然初期320GB的費用較低,雖可以組成RAID加快電腦運行速度(這樣做無疑費電,硬盤運行時的噪音更大),但對于高端玩家來說,主板上的硬盤接口是有限的,TB級硬盤顯然提升的余地更大。
區區12首歌曲就占用了540MB
事實上,很少有人的硬盤專門用來放電影或MP3等,我們需要容量安裝操作系統,安裝我們常用的軟件,存放工作或者其它用途的數據,還有大得出奇的3D游戲,這樣下來你會發現其實硬盤根本就裝不了幾部電影、電視劇集還有綜藝節目。250GB甚至是500GB的硬盤,過一陣就完全不夠用了,你只好不斷增加你的硬盤數量。再過一陣你會發現沒法再添加硬盤,因為SATA的接口都被占滿了。
據筆者所知,目前效果已經十分震撼的1080p遠沒有達到視頻極限,作為新一代的UHD 2160p已經推出,區區16秒就占用了將近500MB,朋友你的硬盤夠嗎?
● TB級應用時代已經到來
所以,假如你是一個游戲、電影、電視劇、綜藝節目、無損音樂的綜合愛好者,硬盤容量問題一定始終困擾著你。好在隨著垂直記錄技術的出現,硬盤容量有一個較大的增長成為可能,滿足大容量空間需求的硬盤已經出現了,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講到的TB級硬盤。
去年自日立首發TB硬盤伊始,就有人預言未來幾年內TB級硬盤就能步入普及階段,沒想到時間過去了將近一年,TB硬盤普及的趨勢就初現端倪,目前硬盤的價格跌聲一片,TB級硬盤也從最初的將近3000元降到1500元左右,這個價位對國內普遍用戶而言已經到了可以接收的價位。
這些剩余容量夠用嗎?
目前硬件都講性價比,同樣硬盤也不例外。目前主流的TB硬盤均有節電技術,像西部數據的GP系列,可調整不同模式工作環境下的硬盤耗電量,這樣算下來,每GB的耗電量大幅下降。在我們享受大容量的同時,節能靜音都得到了提升。
綜上所述,對于有容量需求的玩家來說,TB級硬盤是頗具性價比的選擇。所以,我們組織了這次TB級硬盤的橫向評測。目前,市場上的相關產品并不是很多,我們大概找了日立、希捷、WD和三星等幾家主要廠商的產品!
●影響硬盤容量的兩大指標及其對性能的影響
關乎硬盤容量的關鍵因素之一就是碟片的存儲密度,通常體現到硬盤的單碟容量上。如果碟片數量不變,單碟容量越高,硬盤總的存儲空間自然更大。除了容量方面的因素外,在單位面積不變的情況下,存儲密度的提升還能提高硬盤數據的持續傳輸能力(磁頭掃過的相同面積區域的數據存儲量更大了)。目前受制于物理極限問題,硬盤單碟容量的發展遠沒有電腦中其它硬件發展速度快,希捷推出的垂直記錄技術為TB硬盤的降臨開啟了大門,本次測試的TB級硬盤中單碟容量200GB以上均是通過PMR(垂直記錄技術)實現的。
硬盤單碟容量近十年間的發展
目前的TB級硬盤均是多碟封裝,而采用多少碟片又主要取決于不通廠家硬盤的單碟容量。就TB級硬盤來說,目前主流的單碟容量有三種:單碟200GB、單碟250GB和單碟334GB。日立7K1000 1TB是最早推向市場的產品,采用單碟200GB設計,在碟片數量上則是日立慣用的5碟封裝。希捷的酷魚7200.11和酷魚ES.2的以及西數的GP系列硬盤則采用了更為成熟的單碟250GB設計,4碟封裝。而三星最新推出的SpinPoint F1,單碟容量達到了334GB,碟片數量也只有3碟。由于前文所述單碟容量對于性能的影響,334GB單碟容量會給硬盤本身帶來一些性能上的優勢,這一點我們將在隨后的測試中證明。而碟片越多,除了成本上的增加外,噪音、發熱和功耗這些指標上都將處于相對的弱勢。
最后我們講一下轉速的問題,理論上,轉速越快,平均潛伏時間越短,進而平均等待訪問縮短,帶來最直接的好處就是硬盤隨機I/O性能的提升。所以在需要高I/O能力的服務器端,硬盤的轉速普遍在10000rpm-15000rpm。但是高轉速帶來高發熱、噪音、震動等多方面的問題,進而影響到單個硬盤的存儲容量等(企業級存儲容量可以通過多個硬盤來解決,不通的陣列方式還有助于分別提升性能和穩定性等)。而在桌面級硬盤領域,犧牲單個硬盤的容量去追求高I/O是沒有性價比可言的。因此桌面級硬盤多年來一直是7200rpm。一些硬盤廠商也注意到了轉速夠用的情況下,如何減低發熱和噪音問題,因此我們可以注意到WD的硬盤標稱轉速是5400rpm,就是在某些時候降低硬盤的轉速,以獲得發熱功耗噪音等指標的下降。本次測試中,我們也會加入對功耗和噪音的測試。
三星Spinpiont F1作為目前業界規格最高的TB硬盤在本次測試中令人期待,單碟334GB的碟片,只用3碟裝便可實現1TB的容量,無疑碟片少發生故障的幾率也同比下降!作為TB級的標準,同樣配置了32MB緩存。
金色的貼紙彰顯品質
雖然采用3碟封裝,機身厚度仍達到了2.61厘米,可想硬盤內部空間相比多碟產品寬敞不少。在特色技術方面,三星硬盤的噪音控制一直表現都很好,這次攜NoiseGuard和SilentSeek技術應該表現不錯,后面的噪音測試我們會得到答案。
三星Spinpiont F1出廠即設定在SATAⅡ模式,無需用戶進行跳線設定。
日立的DeskStar 7K1000硬盤,業界推出的第一款TB硬盤,由于推出時間較早,所以并未采用先進的單碟250GB盤片封裝,采用5碟片設計,單碟容量為200GB,機身厚度達到了2.61厘米,配置32MB緩存!
結結實實的硬盤
由于采用5碟封裝,所以在運轉時不可避免的有發熱問題,好在此問題已被日立重視,在碟片附近,加裝了三層鋁制散熱片,可以有效減小熱量堆積,降低硬盤出錯概率。
D型口和SATA電源口只可插其一,否則....
筆者拿到的日立DeskStar 7k1000硬盤,日立在出廠的時候默認將硬盤用設置在SATA模式,而大家要開啟SATAⅡ模式,務必使用日立的官方的Feature Tool軟件修改固件將硬盤SATAⅡ模式設置為Enable。
作為垂直記錄技術產物的代表,目前希捷的TB產品是一對分屬兩個系列的雙胞胎—ES.2和7200.11。ES.2是7200.11的RAID版本,從硬件規格上看(外觀及性能參數)沒有差別,區別在于所采用的固件,作為希捷企業級存儲的主力,ES.2增加了PowerTrim節能技術,能夠每GB消耗電力同比降低輕載55%滿載20%左右。在規格上ES2和7200.11單碟容量均為250GB,4碟片設計,機身厚度為2.6厘米,配置32MB緩存!
雙胞胎兄弟外觀如出一轍
反向設計的電路板,有效保護芯片免受外傷
從標簽上我們可以看出兩塊硬盤均是OEM(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r)版本,若從此推斷的話,應該是希捷專為某品牌制造商制造,不知為何流通到DIY市場,而目前市售的希捷TB硬盤版本均是如此!
在希捷7200.11系列硬盤當中,希捷在出廠的時候默認將硬盤用跳線設置在SATA模式,而大家要開啟SATAⅡ模式,務必將硬盤接口處的跳線拔掉。
西部數據的GP系列硬盤,硬件規格(外觀及性能參數)完全一致,區別在于硬盤的固件!GP系列的硬盤均采用了Green Power技術,節能環保,其中IntelliSeek可以優化降低尋道功耗,IntelliPark可以在閑置時將磁頭撤出降低功耗,IntelliPower技術,它會根據工作負載智能調節硬盤轉速,其轉速可在5400rpm到7200rpm中自行調節?傮w上看IntelliPower、IntelliSeek 、IntelliPark三項核心技術旨在功耗盡量小、噪音盡量低的情況下獲取最大的磁盤性能。
GP系列標簽上的綠色凸顯其環保本色
電路板采用反向設計,無疑能保護芯片免受外傷
西部數據的GP系列TB硬盤單碟容量為250GB,采用4碟片封裝達到1TB的容量,機身厚度達到了2.54厘米,配置16MB緩存!
面向企業級用戶設計的RE2及DVR(數字視頻)用戶設計的AV在負載情況下均能達到7X24小時設計,比普通Caviar-GP 擁有更佳的可靠性!而兩者間的區別在于RE2對RAID有優化技術TLER(Time-Limited Error Recovery,限時錯誤恢復)RAFF(Rotary Accelerometer Feed Forward,旋轉加速前向反饋)而AV系列則是對流媒體,回放數字視頻時有更好地表現,以及對消費電子類的產品有很好的兼容性
看來西數對自己硬盤的兼容性有信心,本次送測的西部數據GP系列出廠時即設置在SATAⅡ模式,無需用戶調整設置!
TB級硬盤目前雖然還處于中高端價位,但中高端用戶大多還是采用南橋控制的SATA口連接硬盤,不會采用陣列卡,所以我們的測試平臺采用目前性能穩定性都俱佳Intel ICH9R作為測試平臺。
為避免測試時的噪音干擾,全平臺使用靜音配件
若擁有多塊硬盤,散熱問題一定要解決好,而線纜的梳理更顯重要。良好地線纜梳理能保證機箱內的風道不會受到影響。建議大家使用內部空間較大的機箱給硬盤做個安樂窩。
PCPOP.COM評測室 | |
硬件系統配置 | |
處理器 |
Intel QX9650 四核心, OC 4GHz(400×10), L2=12MB |
主 板 |
ASUS Maximus Formula, Chipset: Intel X38 |
顯 卡 |
技嘉靜音 GV-NX96T512HP 9600GT |
內 存 |
CORSAIR Dominator TWIN2X4096-8500C5DF 4x2G DDR2-800(3-3-3-8) |
硬 盤 |
希捷 ES.2 1000G 32M SATA300 希捷 7200.11 1000G 32M SATA300 西部數據 RE2-GP 1000G 16M SATA300 西部數據 AV-GP1000G 16M SATA300 西部數據 Caviar-GP 1000G 16M SATA300 三星 Spinpiont F1 1000G 32M SATA300 日立 DeskStar 7K1000 1000G 32M SATA300 |
電 源 |
七盟 FANLESS ST-600EAZ 600W |
顯示器 |
DELL 3007 WFP-HC |
軟件系統配置 | |
操作系統 |
Windows vista Unimate 64Bit SP1 |
DirectX |
10.1 |
驅動程序 |
Intel Matrix Storage Manager 7.8.0.1003 NVIDIA Forceware 174.74 |
產品方面,筆者收集了目前在售的所有TB級硬盤,囊括了全品牌TB級硬盤各個定位及階段的產品。包括單碟200GB、250GB以及334GB,測試方面,我們除了常規的理論和應用性能測試外,還加入了功耗及噪音測試。
筆者首先測試常用的HD TACH,我們可以看出三星Spinpiont F1憑借單碟334G的先天優勢力壓先前硬盤性能之王希捷ES2,平均傳輸率高達96.7MB/S
從測試數據上看,三星Spinpiont F1憑借單碟334G帶來的性能優勢力領先于競爭對手,尋道時間和持續傳輸率表現都不錯。希捷雙雄則穩坐亞軍位置,讓人出乎意料的是,規格更高西數GP的性能表現甚至不如日立,不過考慮后發現這也和其GP倡導的環保理念有關,可能在設計中犧牲了部分性能來平衡噪音發熱等問題。
傳輸速度峰值高達116.6MB/S
在另一款常用的硬盤測試軟件HDTUNE測試中,測試成績雖有不同,但各款硬盤的性能表現排名沒有變化,三星Spinpiont F1還是領跑,希捷雙雄則排在第二位。
測試結果可以看出,由于設計思路的原因,WD硬盤更加注重噪音、發熱、功耗等方面,轉速上有所取舍,因此在平均傳輸率上不占優。不過我們也可以注意到,測試圖表也證明WD硬盤在突發讀/寫速度上并不弱,相對于日常應用里隨機存取數據方面可以勝任,而且不需要全速運轉就能夠實現;谶@樣的目的,WD以獲取功耗和性能的平衡點為主要的開發方向,屬于著眼點不同,而不是技術優劣問題。
Sisoftware Sandra是一套功能強大的系統分析評比工具,擁有電腦你能想到的各種設備的測試方案,作為一款系統測試軟件,除了可以提供詳細的硬件信息外,還可以做產品的性能對比。
讀取高達103MB/S
根據Sisoftware Sandra的測試要求,筆者將待測硬盤進行格式化不分區處理,進而能夠得出讀取和寫入成績。
在Sisoftware Sandra的測試中,三星Spinpiont F1繼續領跑,希捷雙雄緊隨其次,由于Sisoftware Sandra過于偏重理論性,所以各款硬盤測試數據相比hdtach有所提高,總體上看各款硬盤排名沒有變化。
Futuremark最新一代基準測試軟件PCMark Vantage,結合時代應用專為Windows vista打造,可以模擬目前多數電腦的實際應用測試。PCMark Vantage可以衡量各種類型PC的綜合性能。從多媒體家庭娛樂系統到筆記本,從專業工作站到高端游戲平臺,無論是在專業人士手中,還是屬于普通用戶,都能在PCMark Vantage里通過得分了解自己電腦的各組件性能強弱。筆者的測試基于硬盤測試部分。
PCMark Vantage硬盤測試項目包括:Windows Defender、《Alan Wake》游戲、圖像導入、Windows vista啟動、視頻編輯、媒體中心使用、Windows Media Player搜索和歸類,以及以下程序的啟動:Office Word 2007、Adobe Photoshop CS2、Internet Explorer、Outlook 2007。
由于測試機制不同的原因,從測試總分上看,總體排名有了小幅變化,日立的7k1000得分反超希捷雙雄,而三星Spinpiont F1繼續領先。在八個小項比較中,與用戶切身速度感受最大的vista啟動以及啟動應用程序中,三星得分為18.3和15.95。該性能排序依次為三星、希捷、西數、日立。
以上的測試基于理論的測試,畢竟對硬盤來說,多數操作都離不開復制粘貼,筆者用能夠發揮硬盤最大拷貝能力的fastcopy軟件進行測試。測試不僅從硬盤間進行拷貝,還在硬盤內部也進行拷貝,以考驗硬盤拷貝性能。
高清影片珍珠港
目前處于高清時代我們,存儲高清視頻可以說是很平常的操作,為了體現各硬盤的復制粘貼能力,筆者特意選取了由MEPG2壓縮的總容量為38.5GB的高清珍珠港作為測試文件。
在硬盤間拷貝速度對比中,希捷雙雄這次終于揚眉吐氣,領先對手達10秒之多。而在硬盤內的拷貝速度對比中,三星Spinpiont F1憑借單碟的規格優勢,以741.47秒率先完成傳輸。值得一提的是,在拷貝過程中,不免產生硬盤寫入產生的噪音,而其中噪音控制較好的是西數的GP系列。
本次測試中,為求測試硬盤的噪音,筆者特意在凌晨進行測試,此時環境噪音為27分貝左右,為排除其它硬件對噪音測試的影響,系統使用全靜音配件,只有硬盤發出噪音!
在噪音測試中,測試數據詮釋西部數據GP的理念,噪音表現最優秀的AV-GP甚至接近于環境噪音,僅僅有32.1dB,而這還是在裸露的環境下測出的。三星Spinpiont F1緊隨其后,噪音控制的不錯,
也許有些人會說硬盤的噪音可以忽略,但根據筆者的測試,硬盤發出的噪音早已超過靜音散熱器!在完全裸露的6塊硬盤組成的系統中,雖然硬盤不是全速運轉,噪音甚至達到43.9分貝,此狀態下噪音已不能讓筆者忍受!好在還有機箱的保護,得益于全靜音配件,實測噪音只有30分貝左右。
一直以來,硬盤的功耗與CPU和顯卡都不在一個重量級,但是目前用戶的電腦中一般都有一塊以上的硬盤,尤其是那些追求性能(RAID0)及安全性(RAID1)的用戶做RAID后,硬盤的功耗成倍增加,不知不覺中從您錢包中會多掏一些電費,所以硬盤的功耗應該是我們所關注的內容。如果硬盤的功耗低一些的話,就不會對電源提出額外需求,也能夠更容易的控制溫度和噪音。下面我們就針對所有TB級硬盤進行功耗專項測試。
只要主機的供電來自于七盟專業級的FANLESS ST-600EAZ ,我們就能測出整個平臺的消耗功率,測試方法為先記錄系統盤加其他主機配件的功耗,在依次添加硬盤進而測試增加的消耗功率即為該硬盤功耗。
從測試數據看,日立由于5碟封裝的緣故,功耗高出其它對手不少,而西部數據所倡導的GP理念在此得到體現,在同為4碟裝裝的較量中占據很大優勢,即便是3碟封裝的三星也要甘拜下風,在這里不得不佩服西部數據的設計理念。
有句話對硬盤的概括說的很好“容量誠可貴,數據價更高”若真的硬盤掛掉了,對行業用戶而言會首先恢復數據,不過一般用戶想到的就是能夠得到迅速的維修硬盤服務,甚至是更換!
作為目前硬盤大哥大的希捷保修政策清楚明了,但并非所有產品5年質保!
西數數據的質保根據硬盤的類型分為5年和3年兩種,用戶購買時要看清型號。
下面的倆家日韓廠商,雖然兩家公司都是綜合類的IT企業,覆蓋業務廣泛,但是在售后條例上不像希捷西數兩家專業硬盤企業來的專業。
首先,筆者并未在日立中國找到相關硬盤售后條例,在日立全球多層目錄后尋找過才找到相關條例,這也為什么售后服務條例是英文的原因!售后服務中顯示其桌面級硬盤為三年質保!
在三星中國的網站上,筆者沒有看到相關硬盤售后的說明 ! 好在三星的產品中均帶有質?,從上面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金寶硬盤售后為5年免費質保。
雖然每家硬盤廠商的質保時間不同,但只要是盒裝正品都有良好的售后,三星和希捷的正品5年質保值得肯定,在此筆者強烈建議用戶購買盒裝正品,不要貪圖小利而購買散包產品而得不到該有的質保!拿三星的硬盤舉個例子,目前市場中白盤和金盤共存,差價在幾十元左右,其中白盤的來源大多是水貨,而由金捷諾正規代理的所有金盤才享有三星的5年質保。
硬盤是一種消耗品,售后服務是絕對不能忽略的問題,更好的售后除了能夠帶給消費者更滿意的使用效果以外,更能體現廠商對自己產品質量的信心和保證。
對于此次評測的TB硬盤產品,筆者都保持嚴謹與公正的態度進行測試,對每一款產品的評測都一絲不茍。在多數用戶眼中看似相同的硬盤其實也會因不同型號而實際表現不同,下面經過對評測的硬盤橫向對比中,筆者根據多方面(性能、噪音、功耗)的表現進行評估。
金色的標簽如同黃衫伴隨其領跑
無論是性能還是噪音,表現都十分出色的都是三星Spinpiont F1,無可爭議地超越先前的王者硬盤希捷,按照以前的慣性思維,三星的硬盤除了其獨有的靜音技術噪音表現好外,其他方面做的并不是十分出色,而這次TB之巔決戰中,憑借著單碟規格的優勢,不僅在性能表現搶眼外,噪音方面也有所突破,3碟裝和多碟相比噪音控制很不錯。
在本次評測的硬盤中,除了全能的三星Spinpiont F1,西部數據的GP系列也給筆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功耗噪音方面在測試中都占據第一,功耗方面甚至比其少一碟的三星Spinpiont F1表現還好。當然三款GP系列硬盤各有千秋,而將GP的理念貫徹最好的莫AV-GP莫屬。
在測試的7款頂級TB級硬盤中,可以說每款都是各品牌的形象產品,每款產品都沒有明顯的缺點,但在橫向比較中,每款硬盤還是有細微的差距。當然這些差距是每款硬盤優勢方面的一種擴大,實際上它們之間的各種應用都可以替換!只是這些小的差距會給用戶帶來更好地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