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慧聰研究院提供的監測報告看,創維、同洲、天柏、長虹、大連大顯、海信、四川九州等幾個品牌產品,在2005年市場上使用比較多。至于進入2006年以來有什么變化,目前尚未有詳細數據。
STB大熱,2006年似乎是STB作為先鋒,風頭正勁的時候。就單個企業而言,市場占有率的多少,也反映出市場競爭激烈狀況。
經濟學把競爭市場定義為:有許多交易相同產品的買者和賣者,以至于每一個買者和賣者都是價格接受者的市場。根據中國目前的數字電視STB市場情況看,STB的買者是地方網絡公司,地方網絡公司的數目是有限的,但他們面對千家萬戶。賣者,則是數以百計家STB生產廠家,其中不乏具有資金實力和技術實力的大型企業。這個競爭市場,并不完善。
經驗也告訴我們,當一個行業吸引無數資本蜂擁而至時,也必然有相應的企業在陸續退出。比如諾基亞在2004年7月退出STB市場。這也說明STB市場的風云變幻,并非“一切盡在掌握”。
調查問卷:用數字說話
根據慧聰網在4月份發放的調查問卷,如何看待STB市場前景和對STB的市場的預期問題,三分之一的人對STB的市場前景非常樂觀,并認為將來的幾年是STB獲得迅速發展的時間。
在收回的開放式問卷調查中,就STB市場的前景問題,不同的人有不同到看法和意見,將這些觀點總結起來,我們發現:只有7%的人對STB的前景不夠樂觀, 35%的調查者則認為:STB的前景非常好,7%的調查者認為隨著產業化的升級和需求的擴大,STB會越做越便宜。同時9%的人明確表示,在未來的2006年至2009年間,是STB大發展的時期。如圖一。
未來的2006年至2009年間是STB大發展時期
圖一
同時有16%的人對目前的STB現狀表示擔憂,認為存在魚龍混雜的情況,混亂的市場需要政府出面協調、監管,以利于市場良性發展。7%的調查者認為STB作為數字電視整體轉換的過渡品,終將被淘汰出局;表示看好數字一體機發展的人,在受調查者中占到5%。
圖二集中了STB整機市場上存在的問題。在問卷中,有22%的人認為,標準的不統一導致STB廠商面臨著制造難題,該因素的存在也是STB價格不能走低的障礙之一;認為價格偏高幾乎和對標準不統一的人數一樣多,占到了21%,看來STB的價格是使用者普遍關心的問題。
持“有差異內容的基本頻道不多”、“缺少符合當地市場的運營模式”,以及認為“國產芯片技術不過關”看法的調查者,各占問卷調查的7 %。這里,慧聰網認為,在各個現存的數字電視試點城市中,已經取得成果,獲得認可的市場運營模式各不相同,還是那句老話,“因地制宜”,靈活機動,克服困難,完成轉換。
此外,不少被調查者希望擁有中國自己的核心技術。有10%的被調查者對STB質量提出進一步要求。10%的被調查者對STB制造技術提出了意見和建議。
被調查者中還有一部分人認為,“收視率”是困擾有線電視數字化的問題之一,5%的人認為:在基本頻道之外,應該推出當地特色節目,以提高收視率。老百姓對STB的認可度,也是STB推廣方面存在的一個小問題,持此態度的占到被調查者的3%。
STB整機市場上存在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