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問,你構想中未來的數字家庭影院系統會是怎么樣的,相信很多朋友都會說那將是一個相當智能化的統一整體,影院中每個環節能夠很好地連接和配合,用戶可以通過一個遙控器控制整套影院系統的工作狀態,同時享受到優質高效的視聽感覺。一套完整的家庭影院系統包括信號源、放大器、視頻顯示終端(如電視、投影機等)和音頻輸出終端(如音箱)幾部分,當然,它們之間要建立良好的對應連接和信號傳輸,還必須依靠傳輸介質。傳統的傳輸介質,就是我們經常提及的各種各樣的線材,而這里我們要著重介紹的是另一種新型傳輸手段——無線傳輸技術。
相信不少朋友在家庭影院裝修的時候都會為視聽布線的問題煩惱過,既要考慮當前的器材連接需要,也要為將來可能進行的升級或者室內布局變動預留調整空間,同時線材的選購也是傷腦筋的事情。那么,為什么不考慮徹底拋開布線煩惱,來組建一個無線的家庭影院呢?下面,筆者就和各位網友共同來學習組建無線影院的基礎知識,同時來關注了解一下目前無線傳輸技術在家庭影院中的應用和發展。
未來的家庭影院會是什么樣的呢?
無線影院的信號傳輸方式
在無線家庭影院的組建中,目前主要有三種信號傳輸方式:紅外線傳輸、藍牙傳輸和Wi-Fi傳輸。
紅外線傳輸是一種短距離無線傳輸技術,發展歷史可以追溯到1974年,它是利用人眼看不到的紅外線波段的電磁波來傳送數據的,通訊距離在0-4米之間,傳輸速率最快可達16Mbps,通訊介質為波長為900nm左右的近紅外線。
不過紅外線傳輸受空間限制條件較大,例如信號對應接收角度比較小,一般在30°左右,同時收發雙方之間不允許有障礙物阻隔,而且在不同類型或者品牌設備之間會存在串擾現象,其中一個遙控器發出的指令除了被對應設備接收以外,還可能同時被第三方設備錯誤讀取和解析,發生誤操作的情況。
其實,紅外線傳輸技術很早就已經廣泛應用在家庭影院設備中,最常見的就是各種家電產品的遙控器,該技術目前已經發展得相對成熟。
藍牙(Bluetooth)傳輸也是一種短距離無線傳輸技術,是1998年由愛立信、諾基亞、東芝、IBM和英特爾五家大公司在聯合開展無線通信技術標準化活動的時候提出的,1999年被微軟、摩托羅拉、三康、朗訊公司大力推廣開來,其數據傳輸通過RF 2.4GHz載波進行,有效傳輸速度為721Kbps,最高數據傳輸速度為1Mbps。
藍牙傳輸沒有角度和方向的限制,在半徑約15米的范圍內信號都能有效覆蓋和傳輸,會在物體間發射、繞射,不會被墻壁或其它障礙物阻隔。但是目前藍牙技術發展仍然有一定局限性,例如容易受干擾,產品成本較高等。
目前藍牙傳輸在手機等通訊類的電子產品中應用較廣泛,但是在家庭影院的使用中尚處于嘗試摸索階段,能夠完整配套使用的產品更是寥寥無幾,而且價格不菲。
無線家庭影院將不再停留在高端概念產品階段
Wi-Fi(Wireless Fidelity)傳輸又稱為無線保真傳輸,其實這是一種無線傳輸規范,物理層定義在2.4GHz的ISM頻段上。目前Wi-Fi技術定義了多個標準版本,其中應用比較廣泛的IEEE802.11b最高傳輸速率為11Mbps,IEEE802.11a為54Mbps,更高級版本的IEEE802.11g+速率更達到108Mbps。
除了傳輸速率更快以外,Wi-Fi傳輸較前兩種技術的優勢還在于其覆蓋范圍更廣,100米以內可以實現優秀的傳輸質量,通過最新的Wi-Fi交換機能夠把通信距離擴大到數公里。此外,由于Wi-Fi傳輸在信號的安全性、保密性、準確性方面定義了更加嚴格具體的標準,因此可以確保用戶指令能夠被系統更高效準確地讀取和作出反應。
目前Wi-Fi傳輸是無線家庭影院的一個熱點發展方向,從播放機、功放,到電視、投影機、音箱等設備都已經出現對應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