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數字電視短短七年的所有激情與困境,環網寬帶—一家并非中國規模最大的數字機頂盒提供商,卻能夠為我們一一呈現。
作為中國數字電視最早的參與者,環網寬帶經歷了中國數字電視產業中的起起落落:它曾經最早在有線運營商的推動下閃電般地進入數字電視行業;它也曾經參與具有標志意義的數字電視“青島模式”的改造。毫無疑問,環網寬帶雖然不是目前中國最大的數字機頂盒提供商,卻應該是中國數字電視界最重要的設備和解決方案提供商之一。
曾經,環網寬帶同中國所有數字機頂盒提供商一樣,陷入了同一種困境:國家政策不明朗,中間件軟件與條件接收系統千差萬別,用戶數量緩慢增長等局面,使得提供商無法通過規模制造的優勢來降低成本。而過高的產品研發和市場開拓成本以及數字電視內容的缺乏,反過來又制約了數字機頂盒產業的發展。
現在,國家廣電總局以及各地政府正對數字電視市場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數字電視機頂盒提供商們似乎看到了盈利的希望。環網寬帶CEO彭志強說,隨著各地數字電視整體平移模式的推行,以及政府方面各種有效政策的扶持,數字電視在未來一年中將真正跨入一個發展的高潮。
投身數字電視
作為前四通公司的高級計算機網絡技術開發和管理人員,環網寬帶CEO彭志強并非一開始就涉足數字電視產業。
1993年,彭志強從四通辭職后,與朋友一道創辦了環網寬帶,從事各種計算機網絡集成工程,在集成項目利潤還頗豐厚的時期完成了資本的原始積累。
接下來,環網寬帶調整方向, 將積累起來的資金和其他資源投入有線電視寬帶網數字產品的開發和服務。其時正當郵電和廣電爭奪寬帶網熱潮在全球興起,廣電數字網絡廣闊的技術和市場前景讓環網寬帶繼續高速發展。
幾年之中,環網寬帶就從一個幾百萬元的創業公司,成長為有線電視寬帶網行業的領先者,先后完成青島、煙臺、昆明、廣東、揚州、太原、寧波等有線電視網絡前端數字增值業務網絡工程。及至1998年,環網寬帶已經成為有線電視寬帶網行業不容置疑的領導者。
在確立了有線電視寬帶網的領先者地位之后,彭志強卻發現了環網寬帶自身的一些局限。因為有線寬帶網業務正面臨著來自電信運營商越來越激烈的競爭。
憑借在有線電視寬帶網方面積累起來的優勢,環網寬帶在關鍵時刻得到了投資商的青睞。1998年,在與多家風險和策略投資商接觸之后, 環網最終接受了一個加拿大的風險投資商的投資。這個風險投資來的正是時候,此次融資為環網寬帶帶來了發展資金,而且為以后幾年的大規模投資數字電視準備了必備的“糧草”。
在獲得足夠的資金并經過深思熟慮之后, 彭志強將環網寬帶的未來壓在了數字電視機頂盒軟硬件產品和集成業務上。“到1999年的時候,我們認為有線電視真正的優勢和潛力實際上就是數字電視,這是廣電發展數字業務的必由之路,而且這條路是非常寬廣的。”
環網寬帶選擇的這條路的確非常寬廣。作為數字電視產業中最商業化的部分,數字機頂盒無疑將是數字電視產業的第一塊大蛋糕。根據目前的資料,中國的模擬電視擁有量達到3.5億臺,有線電視用戶9000萬戶。到2015年,模擬電視機的擁有量將達到4億臺。由于屆時將完全停播模擬電視,而機頂盒又是這數億臺模擬電視接收數字信號的必需品,蛋糕之大可想而知。
環網寬帶在有線電視寬帶網的積累幫了自己一個大忙。環網寬帶當時的一部分客戶, 作為中國數字電視服務運營的先行者, 在廣電總局整體平移政策出臺前, 就局部地開始推廣數字電視業務。作為當時國內為數不多的最具競爭力的數字機頂盒廠家, 環網寬帶搶占先機獲得了首批機頂盒定單,而且訂單高達上億元人民幣。
然而,在接連獲得融資和大訂單之后,全心撲入數字電視領域的環網寬帶卻遇到了許多他們預料之外的問題。
數字機頂盒的前期調研及開發,幾乎抵消了大訂單帶來的收益,而中國數字電視市場的啟動之慢也超出了他們的想像。
不賺錢的大訂單
和賺錢的小訂單
意料之外的是,上億元人民幣的大訂單并沒有給環網寬帶帶來相應比例的收益。相反,來自青島的一個小訂單不僅帶來了收益,而且引出了以后著名的數字電視“青島模式”。
第一個大訂單的收益幾乎全被數字機頂盒前期調研及開發所抵消掉了,這是彭志強和他的團隊當初沒有想到的。
在接到首個訂單之后,彭志強帶領自己的團隊去了美國,尋找適合中國市場的數字機頂盒產品。他們首先拜會了當時數字機頂盒領域的兩大巨頭公司:科學亞特蘭大和摩托羅拉。
然而,比他們想像更糟的是,美方不僅態度冷淡,對他們所描繪的極具潛力的中國數字電視市場毫無反應,而且拒絕透露關于數字機頂盒方面的技術,甚至都不肯為中國市場做出技術上的修改。
無奈之下,彭志強和他的團隊放棄了從美國引入成熟數字機頂盒產品的打算,轉而向上游的芯片和系統提供商尋求合作。
彭首先找到了著名的數字機頂盒芯片提供商BroadCom。幸運的是,BroadCom同意了同環網寬帶的合作。然而,即使在芯片產品中,同樣需要做出適合中國市場的技術修改,因為原始芯片的條件接收系統(CA)并不支持國內的有線電視網絡。
接下來彭和他的團隊得到了數字機頂盒軟件提供商Liberate的支持,最終為開發中國版的數字機頂盒找齊了最主要的原料。
在回憶最初的數字機頂盒的開發過程時,彭志強稱環網寬帶簡直是在做一個跨國公司才能做的事情。“對于剛剛進入數字機頂盒領域的我們來說,我們當時需要做的方方面面的事情簡直是太多了,包括機頂盒和前端的所有東西要做,甚至用戶管理系統還要自己開發,因為沒有配套的東西。除了芯片去買之外,其他的東西都要自己去開發。”
當然,這樣的全程運作并不是沒有好處,其所磨礪出來的數字電視集成能力,使得環網寬帶突破了一個簡單的數字機頂盒制造商的局限,使其在以后的數字機頂盒業務發展中處于更有競爭力的地位。
這種競爭力在青島的訂單中得到了驗證。2003年,環網寬帶數字機頂盒在青島有線電視網絡中心的數字電視系統一期招標中勝出。在短短一個月時間之內,環網寬帶即幫助青島有線電視網絡中心完成了計劃中的數字機頂盒的安裝及調試工作,而環網寬帶在這次訂單中也獲得了不錯的收益。
然而,在青島有線電視網絡第二期的招標中,本已掌握先機的環網寬帶卻遭遇意外。青島本地兩大數字機頂盒提供商海爾和海信的意外介入,使得一向穩健的環網寬帶不得不退出。海爾及海信介入的方式是,作為數字機頂盒提供商它們自己先承擔了用戶購買數字機頂盒的費用,爾后通過收取數字電視用戶月費的形式回收資金,同時政府也給予了一定的扶持。這就是后來著名的數字電視“青島模式”,為國內數字電視的整體平移提供了一個示范性的案例。
一向穩健的環網寬帶在權衡利弊之后,退出了這種承擔過高風險的競爭。事實證明,這種將機頂盒的資金壓力轉嫁到數字機頂盒提供商的整體平移方式并沒有受到提供商的歡迎。彭志強稱,青島模式為數字電視的整體平移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但是考慮到自身面臨的巨大資金壓力,環網寬帶并沒有和運營商進行這方面的合作。
一個意義重大的插曲
在苦苦等待和探尋國內數字電視產業開啟的時機和方式的同時,環網寬帶將觸角延伸到了數字機頂盒軟件開發領域—早在2001年環網寬帶就與世界最大的機頂盒軟件公司Liberate成立了合資公司。雖然到目前為止,這次嘗試并未取得如何輝煌的成果,但是彭志強將與Liberate的合作看成環網寬帶極為重要的一個動作。
作為上世紀90年代知名的網絡公司,Liberate的前身NCI公司曾經因為做網絡計算機對抗微軟而聞名。在網絡計算機失敗之后,NCI轉向數字機頂盒軟件的開發并成立Liberate,取得了極其輝煌的成功,成為數字機頂盒軟件領域的絕對領導者,美國有線電視的機頂盒的大部分軟件都在使用Liberate的產品。
環網寬帶能夠和Liberate合資應該感謝他們自己最早地進入數字電視行業。2001年,當時在美國風光無限的Liberate打算進入中國市場,在當時很少的幾個數字機頂盒提供商中選中了環網寬帶作為合作伙伴。Liberate本來打算對環網寬帶直接進行投資,然而當時直接投資繁雜的手續和漫長的時間使得急于進入中國的Liberate打消了這一念頭,轉而與環網寬帶成立合資公司。
除了投入相當數目的資金之外,Liberate帶給環網寬帶最有價值的還是技術上的進步。合作開始之后,環網寬帶派出大量技術人員赴美學習交流,而且Liberate也有技術專家常駐中國指導。“通過與Liberate的合作,使得我們在數字電視方面的能力,以及我們的整個技術水平,有了一個很大的飛躍。更關鍵的是,給我們帶來了很多的數字電視新的視野,數字電視應該怎么去做,它的軟件怎么開發。”直到現在,彭志強還是對與Liberate的合作津津樂道。
2002年,合資公司在廣東省有線電視網絡股份有限公司的數字電視中間件招標中戰勝眾多對手,第一個在國內大型數字電視運營商中開始使用Liberate中間件。
當然,由于美國網絡泡沫破滅的影響,Liberate在全球包括中國的戰線大幅收縮,合資公司并沒有取得輝煌的成果。但也許損失的只是Liberate,而環網寬帶已經獲益良多。
先圈地后生存
生產規模化似乎是國內數字機頂盒提供商們最頭疼的問題,增長緩慢的用戶數量使得大規模的生產失去意義。在記者提出如何解決規模生產的疑問時,彭志強坦言目前并沒有任何一家數字機頂盒提供商能夠完全解決,唯一的機會在于提供商自己積累足夠規模的客戶,然后才能實現規模化的生產。
當然,中國數字機頂盒提供商們并非沒有能力規模化生產。據著名咨詢機構iSuppli的調查顯示,目前中國已有約80家數字電視機頂盒生產廠,到2005年全球機頂盒出貨量將達到5,900萬臺,其中中國機頂盒產量為2,900萬臺,占全球總數的49%,將成為數字機頂盒最大生產國。然而,這么龐大的數字并不是中國數字電視繁榮的映射,絕大部分的數字機頂盒都銷往國外,這些并不是國內數字電視的“真實”數據。
同樣是iSuppli的統計數據,截至2004年5月份,中國的數字電視用戶只有27萬,從需求來講國內數字機頂盒的市場遠未開啟。彭志強承認,作為國內領先的數字機頂盒提供商,環網寬帶目前數字機頂盒的年產量也僅為10多萬。當然他們并沒有做出口業務,而是專注于國內市場。
形勢似乎有了轉機,近來在各地政府貼息貸款等政策的推動下,數字電視的整體平移取得了較快的進展,為數字電視用戶的規模化奠定了基礎。而根據消息人士稱,國家開發銀行也準備拿出相當數量的貸款支持廣電的整體平移。
環網寬帶同樣是整體平移的受益者。日前,環網寬帶正式成為了昆明有線電視網的數字機頂盒提供商。重要的是,昆明市當地銀行提供的長期貸款使得購買數字機頂盒的資金一步到位,完全解決了購買數字機頂盒的資金問題,消除了數字機頂盒提供商的風險。
當然,由于各地在數字電視相關標準方面的不統一,使得爭奪有線電視運營商成為數字機頂盒提供商們生死存亡的關鍵。因為只有爭取到足夠多的有線電視運營商,才可能在數字機頂盒提供商自己的標準下進行規模生產。
根據彭志強的介紹,目前全國共有30多個城市使用了環網寬帶的數字機頂盒產品和服務。環網寬帶的專注似乎得到了應有的回報,隨著漸成規模的客戶數量以及整體平移的繼續推進,規模生產已經不是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