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說到,想看3D藍光影片就需要整套3D家庭影院的設備(3D電視+3D眼鏡+3D藍光播放機+3D藍光碟片)支持,那我們是不是可以認為3D效果的好壞就要看整體設備性能怎么樣,對于這個看法我個人并完全不贊同,理由是現在外資品牌的新品3D藍光播放機其處理芯片其基礎性能幾乎相同。另一方面,雖然外資品牌都有各自的3D電視,但其配備的快門式3D眼鏡卻不盡相同,而且戴上后的效果參差不齊,高品質的3D眼鏡很少被50Hz的家用燈泡影響,好的3D眼鏡偏色少、透光度高,佩戴更舒適,但這些都只代表了在3D視覺的享受過程中是否舒適,順暢,并不具備影響3D效果好壞的能力。
所以,在排除前兩者的可能之后,作為顯示終端的3D電視承擔起了3D效果好壞的大任。既然是3D電視,那么是否有什么關鍵性的因素可以讓我們判斷它3D顯示優劣?答案是:有。根據日本3D產業相關研究結果來看,在相同客觀條件下,決定3D顯示效果好壞的關鍵因素在于“單幅畫面完整再現所需要的響應時間”,在這一點上,主動式發光的等離子明顯要優于被動式發光的液晶,所以在我們之前對兩者測試的過程中深刻感受到3D等離子所展現的3D畫面,更立體,更清晰,更具臨場感和縱深感,而且開啟96Hz之后幾乎沒有Crosstalk,這一切都是因為快速響應使得3D等離子可以在超短的時間內完成左右幀每一幅均以1920×1080的全高清分辨率快速再現,當然平板電視的縱深感的優劣也取決于電視機在色彩表現方面的層次感,不論對于2D還是3D電視,色彩表現力優秀的產品,其畫面景深感也更強。反之,如果一臺平板電視的畫面看起來很平面化,那么我們也可以推斷它的色彩表現能力不會很好。
當然,以上所說的只是在欣賞藍光碟片時好壞主要取決于3D電視,未來中國也將逐漸加強3D廣播節目內容,屆時決定3D效果的因素除了3D電視本身之外,可能更看重的是3D節目源,包括了拍攝質量,后期制作時視頻工程師對于3D畫面的修正,比如:3D圖像縱深感的校準,色彩和亮度的統一等等。不過個人覺得這還離我們有一定的距離,畢竟2010年國內才剛開始在重點城市普及數字信號傳播。離3D成熟還有一段艱苦的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