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關村在線光存儲頻道原創] 又是一年花開時,各大光存儲廠商為了爭奪市場份額,且為今年的生意贏得好彩頭,年后都競相推出了自己的最新產品。市場表現就是,無論是常規的DVD刻錄機,還是具有巨大發展潛力的藍光產品都迎來了行業新品發布的小高潮。
光存儲市場將何去何從?
但這新品發布的背后,又存在著何種不為人知的信息,國內廠商又占據何種地位?下面就跟隨編輯看看我國的光存儲現狀。
一個行業的發展定不能離開市場環境的影響,光存儲就是在這一規律的影響下逐步發展壯大,且隨著用戶的需求慢慢轉型。今天編輯將就國際與國內兩種環境的影響來分別詮釋中國光存儲市場的現狀。
藍光碟片
☆國際背景分析
從國際大環境來看,光存儲市場可以用喜憂參半來形容,首先大部分用戶都看好藍光,可大家對于現有的光存儲產品卻又持有“雞肋”的想法。如根據日本JVA的調查結果顯示,去年日本市場DVD、BD、UMD以及卡帶的銷售額總共為30億美元,這個數字較之08年下降了4.2%。這里要提醒大家的是,這個數據已經是連續5年的下滑;不過可喜的是09年日本藍光銷量漲幅246.9%,而且國外的藍光銷量在其它國家也是成幾何級增長。
藍光銷量增長
而據其它機構統計,全球2012年度用于錄制電視節目的藍光光盤的需求預計將達3.1億張,約為2009年推算數量的7倍,且國內外可播放藍光光盤的錄像機和電腦將不斷普及。好消息如此,但不看好藍光發展前景的人也大有人在,如微軟Xbox及娛樂部門高管史蒂芬·麥基爾就表示,Xbox360不會采用藍光DVD光驅。它們將有可能力挺數字媒體,而不是藍光DVD光驅。
國際環境影響下的藍光在矛盾中壯大,編輯認為高清內容的迅速普及影響了大部分消費者的購買意向,未來藍光普及不成問題,其癥結所在有可能出現在細節操作上。
看完國際環境,我們不能不提下國內市場的“小氣候”,因為一個產業的發展在國家里有其政策,產業布局,消費者購買力,用戶認知度,硬件環境等等的影響,而這些才是直接影響消費者購買與否的關鍵。
☆國內背景分析
通過BT傳播的高清電影種子信息
09年年底國家打擊非法網絡資源之前,用戶可能會對藍光發展普及之路持有懷疑的態度,因為正如微軟官員所講,流媒體才是趨勢,相關政策出臺后,國內網絡盜版市場要正規了許多,不過消費者將會選擇另外一種生活方式,如果要欣賞高清大片,那藍光硬件的購買將不可避免。
國內藍光資源的發展
網絡整頓并非藍光普及之路的明朗,而這僅僅是國內政策帶來的影響,其實國內藍光普及之路還有更長要走,如擁有我國知識產權的CBHD也在和國際上主流的BD爭奪份額,和多年前的HD與BD爭奪戰相比,國內此類戰爭還在繼續,CBHD在高清市場上攻城略地,爭取了不小的市場份額,產品種類也在逐步加強中。
CBHD加之BD產品的居高不下,直接影響了國內消費者的購買欲,標清的影響在持續,何時踏上高清普及之路呢?
大環境下的高清之戰結束后,無論是光存儲廠商還是內容提供商都加大了BD的發展,硬件產品的性能提升,多領域的拓展應用,外加制造成本的降低首先促進了高消費水平用戶的選購。且隨著產業的進一步發展,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將能買到更多、更強、更廉價的產品。
☆藍光速度飆升
藍光性能的提升不僅僅是表現在刻錄機上,其易耗品,如盤片的刻錄速度,存儲容量也都有顯著提高。
12速藍光刻錄機
目前主流的光存儲廠商都推出了向下支持12×BD-R,2×BD-RE,支持16×DVD±R,5×DVD-RAM,8×DVD±R DL,8×DVD+RW,6×DVD-RW,48×CD-R,24×CD-RW刻錄的產品。
☆多種藍光產品面世
橫向發展的藍光產品
除常規的光存儲產品外,廠商也加大了不同產品線間的擴展,如集成了藍光播放機的液晶電視等等,讓消費者花一次錢可以買兩種產品的形象屢見不鮮。
☆產品價格持續下調
最近業界傳出消息,臺系光存儲廠商宣稱目前PC用藍光驅動器的OEM廠商報價已經降至70-80美元,和主流DVD產品差距進一步縮小,消費者購買力將在未來時間內會有很大提升。
雖說我國云集著眾多屬于自己的OEM廠商,但國內藍光發展程度并沒有國外快,編輯認為這和我們的硬件使用環境與消費者購買習慣有關。
☆藍光產品性能偏低
從國內藍光發展狀況來看,我國的藍光產品性能還處于低速時代,尤其以藍光刻錄盤為典型代表,2速的產品隨處可見,4速碟片算是不錯的選擇。
4速藍光刻錄盤
另外,國外普遍發售的12速藍光刻錄產品在國內卻不多見,只有少數幾個廠商推出了類似的產品。
☆國內廠商競爭力不足
產業之爭
另一方面,國內廠商主導的CBHD卻出現了乏力的癥狀,這和為數不多的廠商加入與內容提供商碟片資源的擴展有關。雖說中國版高清播放機上市價格已經跌破1500元,雜牌甚至標價700元;碟片價也由早期近200元下降到100元以下。但不慎明朗的前景與資源相對少很多的碟片阻礙了國內企業的發展,消費者購買信心明顯不足。
透過產業環境與產品布局的對比,我們可以看到中國光存儲市場發展還是有待提高的,雖說我國擁有建興、明基、華碩、微星、臺電等廠商、有TCL、華錄等碟機商的產品問世,且有很大的OEM市場訂單被國內廠商所完成,但這并不代表我們有眾多優勢于一身。
光驅光頭
我們以光存儲中的光頭和主控芯片為例,目前全球的大部分光頭都出自三洋、日立之手,而主控芯片則有聯發科技(我國臺灣)、NEC、飛利浦等廠商生產。簡短的一句話就能夠曝露出我們的問題癥結。
建興光電科技新廠投產
雖說如此,并不能代表中國的光存儲真正走到了窮途末路。以建興為代表的國內光存儲大廠還是有諸多事情可做,在擁有大量訂單的基礎上我國的廠商可以加大研發力度與品牌推廣。因為目前沒有并不代表未來沒有,華為的成功或許值得借鑒。另外我們看到未來產品的高度集成將會成為主流,怎樣開發出更多擁有附加價值的產品或許是未來拓展之路。
前段時間有媒體報道,美國家用電器零售商對索尼、三星電子、東芝、LG電子和一些子公司提出了聯合訴訟,指控這些電子廠商聯合操縱美國光驅市場的價格。這個訴訟還指控這些光驅廠商利用貿易組織論壇開會和討論一些協議,人為控制CD、DVD和藍光光驅在索尼PS3和PC等產品中保持很高的價格……
國內藍光產品
以上內容是近期內國外組織的訴訟,國際上對于這種售賣方式顯然火氣較大。不過相比國外我國的光存儲現狀有著非常不同的局面,國內的廠商大多以代工為主,產品成本控制非常出色,但產品核心技術待提高。擁有國內話語權的CBHD也占據市場份額,不過它們還在受到各種各樣的困擾。有問題不能代表沒潛力,夾縫生存中才能體現力量,不過破殼一舉究竟在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