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一屆的世界杯,帶來觀眾和球迷的不僅是酣暢淋漓的賽事,更是華麗的視覺盛宴。球賽本身精彩固然重要,不過,用什么設備看才能更好展現世界杯的魅力?每屆世界杯有不同的答案。
如果說1998年世界杯還是CRT電視唱主角的年代,到2002年,更加輕薄的平板電視開始登上舞臺。而2006年世界杯期間,各大熱門的酒吧和餐廳都不約而同將電視升級為平板電視。那么,2010年呢?
2010年南非世界杯,投影機成為了當仁不讓的主角。原因何在?屏幕大、更具真實感。投影機的大畫面優勢使之成為繼平板電視之后世界杯期間球迷的最愛。
對于在電視機前觀看比賽的大多數球迷來說,投影機可投射的100英寸以上影像,實現與真人1:1的畫面感,不亞于置身比賽現場。圖中的平板電視都淪為了配角。除了高價購買門票親臨現場看比賽外,相信沒有任何一種方式可以達到這樣的效果。
四年一個輪回,2002年,世界杯將平板電視推向了觀眾;2006年,平板電視開始了降價普及之路;2010年,平板電視已經普及的今天,投影機被推廣了觀眾。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這是否預示著投影機個人時代的到來?
對于大多數觀眾來說,他們對投影機的了解更多來自于會議簡報、博物館演示等商務、公共領域。
投影機的大畫面優勢何時能為廣大消費者個人所用?投影機廠商在家用領域進行了不斷的嘗試。
娛樂投影機:主打低價娛樂牌
娛樂投影機誕生之初并不被看好,大多數此類產品都是基于低端商務機進行了部分功能的優化和升級,最早推出娛樂投影就概念的廠商:明基、奧圖碼、優派等品牌甚至被認為“不專業”。不過,幾年后,這些品牌的產品已經在酒吧、KTV、個人家庭等細分市場占有了一席之地。存在即合理,這間接證明了娛樂投影機獲得了受眾的認可。2009年,紐曼推出的電視投影機更是將投影娛樂化推廣極致。
今年選擇在酒吧、KTV或者大排檔等場所看球賽的朋友可以大飽眼福了,因為今年投影機已經成為這些場合的最新添置的看球裝備。
高清投影機:將成主流?
與娛樂投影不同,高清投影從問世以來就是以個人家庭為目標用戶群。因此,在外觀、功能等方面皆向電視看齊。
隨著奧運會期間高清頻道的開播,高清類電視、投影機已經成為很多追求視覺體驗用戶的首選。而與電視相比,投影機的影院感,真實感更勝一籌。特別是2009年問世的萬元以下1080p投影機極大的降低了高清投影機的門檻。對于家中開通了高清頻道的觀眾而言,一臺高清投影機可以滿足他們世界杯期間的一切觀看需求。
LED投影機:電視終結者?
盡管如今的投影機燈泡已經越來越便宜,幾百元就可以買到原來售價兩三千元的燈泡。但大多數人依然糾結于投影機需要換燈泡這一事實。不過,隨著LED光源投影機的規模上市,這一問題將被徹底解決。
從 Infocomm2010展會上傳來的最新消息顯示,NEC已經推出了亮度達到2000流明的LED光源投影機。當亮度不再是瓶頸,可實現更大畫面、使用壽命長達10年的LED投影機大規模上市之時,或許是電視終結之時?
3D投影主導未來市場?
看過今年世界杯比賽的觀眾應該對索尼3D電視的廣告印象深刻。巴西球星卡卡做主角的這個廣告短片彰顯了索尼在3D電視領域的野心。作為世界杯官方合作伙伴之一,索尼3D電視的廣告也做到了世界杯賽場上。
作為下一代顯示技術,3D無疑成為了2010年賺人眼球的最熱關鍵詞。逢3D必火,甚至眾多的電影大片紛紛靠3D特效來吸引觀眾。就連本屆世界杯都首次采用3D轉播,只是國內由于硬件設備所限,球迷還無法觀看到3D版的球賽。
不過,在3D技術面前,這一次投影機比電視先行一步。(查看《四大主流3D投影技術解析》)。確切的說,電視實現3D顯示是2010年才開始興起,而投影機實現3D可以追溯到偏振式3D顯示技術的應用年代。上個世紀90年代末,3D圖形加速技術開始流行,基于此而流行的顯卡雙輸出設計讓采用雙投影加偏振鏡片的影像迭加3D顯示成為主流,此技術在相當長一段時間是博物館、展覽館主流的3D顯示解決方案。
而基于投影機更為簡單的3D顯示技術則由TI在2009年正式推出。此技術被命名為DLP Link技術。不需要兩臺投影機,不需要加裝偏振鏡片,甚至不需要紅外接收器,只需要一副偏振眼鏡即可。與其他3D技術相比,此技術實現了0成本附加。(了解原理)在2009年7月以后上市的DLP投影機理論上都具有3D功能。而具有此功能的投影機售價最低只要6000元,相比3D電視2萬元的起步價,3D投影機的優勢還是很明顯的。只是能不能抓住先機?這是考驗投影機廠商智慧的時候。
寫在最后:
世界杯小組賽仍在緊張進行中,接下來還有更為激烈的淘汰賽。充滿變數的南非世界杯讓看客們的心情跌宕起伏。看了本文的介紹,習慣了用電視或者平板電視看球賽的讀者朋友,不妨去體驗一次用投影機看球賽的經歷。眾多酒吧、KTV在這個世界杯前夕集體更新為投影,并不是偶然。當價格不再是瓶頸,只要你還追求大畫面臨場感,那么投影機則是當下滿足你的需求的最佳選擇。南非世界杯,投影機普及正當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