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板——我們常常稱為電腦的平臺,是電腦中關鍵的部分,它整合了芯片組、各種I/O控制芯片、擴展槽、電源源芯片等部件。根據主板上各元器件的布局排列方式、尺寸大小、形狀、所使用的電源規格等,業界對主板及其使用的電源、機箱等制定了相應的工業標準,也就是“結構規范”。主板結構規范主要有AT、Baby AT、ATX、Mini ATX、Micro ATX、LPX、Mini LPX、NLX、Flex ATX、還有是比較新的Mini-ITX等結構。這里簡單介紹幾個常見的主板結構.
現在市面上包含了許多的主板規格。如ATX, Micro ATX ,Mini ITX, Embedded ATX等。我們先看看比較直觀的規格對比
主板規格以及大小比較
ITX 規格示意圖
主板實物比較
1、標準ATX主板(12'×9.6',305×244mm)
標準ATX主板
ATX(AT Extend)結構是Intel 公司于1995 年7 月提出的。ATX 結構屬于一種全新的結構設計,能夠更好地支持電源管理。ATX 是Baby AT 和LPX 兩種架構的綜合,它在Baby AT 的基礎上逆時針旋轉了90 度,直接提供COM口、LPT口、PS/2 鼠標接口和PS/2 鍵盤接口。另外在主板設計上,由于橫向寬度增加,可讓將CPU 插槽安放在內存插槽旁邊,這樣在插長卡時就不會占用CPU 的空間,而且內存條的更換也更加方便。
軟硬盤連接口從主板的邊沿移到了中間,這樣安裝好以后離機箱上的硬盤和軟驅更近,方便了連線,降低了電磁干擾。電源位于CPU 插槽的右側,利用電源單邊托架風扇,可以直接給CPU 及機箱內元件散熱。大部分外設接口集成在主板上,有效降低了電磁干擾,并改善了各種設備連線爭用空間的情況。
ATX結構的優點有:一、全面改善了硬件的安裝、拆卸和使用;二、支持現有各種多媒體卡和未來的新型設備更加方便;三、全面降低了系統整體造價;四、改善了系統通風設計;五、降低了電磁干擾,機內空間更加簡潔。
2、Micro-ATX主板(9.6'×9.6',244×244mm)
Micro ATX主板
1997年流行低價電腦風,市場上對于低價位的主板需求較大,于是出現了Micro-ATX的主板規格。這個規格是從原ATX規格修改來的,變成了244×244mm,減少了PCI插槽數目,借著印刷板面積的縮減和PCI插槽的減少來降低制造成本。
雖然減少了PCI插槽的數量不過對于性能完全沒有任何影響,對于不需要太高擴展能力的用戶,購買這種規格的主板是一個實惠的選擇。
3、Flex-ATX主板(9.0'×7.5',229×191mm)
FlexATX主板
FlexATX V1.0規格于1999年3月1日發布,其尺寸比Micro-ATX主板更小,其名稱取自英文“Flexbility”,意味著靈活、彈性的意思。使用FlexATX規格可以更節省成本,而且除了面積縮小以外,其他規格與MicroATX(版本1.0)以及標準ATX(版本2.03)相同,這表示FlexATX主板可以馬上適用于任何ATX或MicroATX機箱內。
過去的ATX以及MicroATX主板需要9個孔位,而FlexATX則縮減為6個。不過這樣縮減尺寸的后果就是擴充槽的減少,FlexATX最多有一到兩個插槽。
4、Mini-ITX主板 ( 170×170 mm)
Mini-ITX主板
這是今天要介紹的主角, Mini-ITX規范是由威盛提出的,威盛希望自家所提倡的Mini-ITX能夠成為未來的微型電腦的標準解決方案。Mini ITX規格尺寸之所以能這么小,并非設計上的神來之筆,而是拿掉了一些組件!邦^號戰犯”CPU插槽被去掉,而采用直接在主板上集成處理器的解決方法。
Mini-ITX主板的強項在于它小巧的尺寸和非常低的耗電量。它也可以輕松的集成到汽車或小型音響當中,要追加額外硬件也是可能的。至于CPU散熱方面則不須擔心,因為它的低發熱量通常只需要便宜的風扇就能搞定。
小結:
制造技術的進步使現在硬件性能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多數情況下我們并不需要太強的性能就能滿足我們日常的應用需求,這也是主板小型化的一個充分條件。對于那些需要搭建小型電腦平臺的用戶也不必再擔心由于性能要求而帶來過高的功耗。
隨著時間的推移,相信會有越來越多理智的用戶選擇功耗更低同時性能夠用的小型電腦。我們就以這兩年來流行的HTPC舉例子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