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特館的超大高清屏幕、石油館的4D電影……世博會上展示的科技亮點,成為公眾熱議的話題。昨天,記者就世博展示科技采訪了同濟大學教授、多媒體行業協會前會長陳福民,他表示,上海世博會展館對多媒體技術的應用規模,遠遠超過愛知世博會。盡管從技術本身來看,上海世博會并沒有出現全新的多媒體技術,但很多展館將多種技術與文化、藝術相結合,讓人們感受到了展示科技產業的美好前景。
4D電影:看到花時能聞到花香
在很多展館中,游客都可以看到4D電影。據介紹,4D電影是在3D立體電影的基礎上加環境特效、模擬仿真而組成的新型影視產品。在觀看過程中,觀眾可以感受到風暴、雷電、下雨、撞擊等與立體影像對應的事件。 4D的座椅具有噴水、噴氣、振動等功能。因此,4D電影會讓人產生身臨其境的感受,讓影片變得更加精彩、刺激。
陳福民教授表示,除了石油館的4D電影《石油夢想》,世博園內還有很多4D影片值得關注。在中國省區市聯合館,遼寧館播放長約8分鐘的遼寧風情4D影片 《鋼韻海津話遼寧》,其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觀眾要戴上專用眼鏡,能感受到座椅的搖動和雨水的飛濺。吉林館也播放4D電影。在山崩地裂的場景中,座椅會隨著劇情的變化而上下左右晃動;當片中出現水汽撲面而來的場景時,觀眾也會感覺到水汽的蔓延,衣服也變得有點潮濕。在影院的銀幕兩側,還設有兩組泡泡機和噴霧機,它們會根據劇情的需要噴放。
走進臺灣館,四樓的“全天域球幕劇場”有不少4D特效,讓觀眾看到花的時候能聞到花香,看到海豚跳躍的場景會有海水飛濺之感。美國館播放的4D電影《花園》,采用了先進的影像技術,觀眾在觀看時會有一種深入一個美國女孩生活的感覺,還能體驗雷電交加的震撼場面。
全息投影:40余件玉器嘆為觀止
全息立體投影技術也是多個世博展館采用的展示技術。它能使立體影像出現在空氣中或特殊的立體鏡片上,和普通三維圖像不同的是,全息投影呈現的圖像具有“視差”,視差的存在使觀眾可以通過前后、左右和上下移動來觀察圖像的不同形象,感覺有一個真實的物體在那里。
在四川館,“城市的歷史和文明”展區的假山上有一個環形膜投影裝置,就采用了全息投影技術。通過這個投影儀,游客能看到三星堆遺址的多種珍貴文物,如大眼闊鼻的金面罩青銅頭像、身材頎長的青銅立人像。
在廣西館的“鉆石空間”展區,設置的全息影像系統能讓游客看到廣西首府南寧的地王大廈、南寧大橋等標志性建筑的立體影像。它們還可以上下翻轉,并不斷由小變大,給人以強烈的視覺沖擊力。
來到震旦館,那里是世博園里應用全息技術最多的展館。40余件珍貴玉器通過我國自主研發的全息影像技術,逼真地呈現在200多平方米的展區內,令人嘆為觀止。
霧幕成像:穿過霧氣步入“大明宮”
在世博展館中,霧幕立體成像技術也得到了較廣泛的應用。它是一種空氣成像技術,利用海市蜃樓的成像原理,借助空氣中存在的微粒將光影圖像呈現,并用一層很薄的水幕墻代替傳統的投影幕,讓游客能在水幕影像中穿梭,達到真人進入視頻畫面的虛幻效果。
巴基斯坦館就有這樣的水幕墻。在該館一樓展廳內三個圓形池的中間,三個佛像的影像被投射到了水幕上,使得佛像在光影中忽隱忽現,營造出一種神秘的氛圍。而在西安大明宮案例館,館內的霧幕成像系統利用噴射的霧氣作載體,通過投影的照射,在空中形成了看得見卻摸不著的360度全息環繞立體影像,呈現出大明宮的全景。游客從霧氣中穿過,猶如穿越歷史大門,步入華美的唐朝皇宮。
陳福民告訴記者,五年前他去過愛知世博會,那時只有少數展館有多媒體展示,而本屆世博會上,多媒體展示被大量展館采用,在技術應用的廣度和深度上取得了突破。 “我想,這對上海在后世博時期發展展示科技產業,將起到一個積極的推動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