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電通過了一個181號文件”,四川通信設計院副總工程師程德杰博士不久前告訴IT商業新聞網記者,“這個文件打通了互聯網內容服務商越過當地廣電直接到用戶屏幕的通道”。
根據廣電總局近期下發的《持有互聯網電視牌照機構運營管理要求》(廣辦發網字[2011]181號)文件顯示,以往規范互聯網機頂盒的叫停方式此次得到了轉變,變成了“鼓勵運營”引導該產業的發展。
薄薄一紙文件,卻是廣電總局“從禁止到允許”態度大轉變的證明,也被媒體解讀為是扶正了一向被認為是“地下產業”的互聯網電視機頂盒。但IT商業新聞網記者通過了解發現,這個“扶正”并沒有想象當中的那樣簡單。
IT商業新聞網了解到,廣電總局在文件中規定,“互聯網電視內容服務平臺只能接入到總局批準設立的互聯網電視集成平臺上”,“內容服務平臺不能與設立在公共互聯網上的網站進行相互鏈接”,不得與網絡運營企業的相關管理系統、數據庫進行連接,即不管是智能電視還是機頂盒等電視機附屬產品,若想接入互聯網電視,必須與牌照持有者合作。
文件并且規定,集成機構所選擇合作的互聯網電視終端產品,只能嵌入一個互聯網電視集成平臺的地址,終端產品與平臺之間是完全綁定的關系,集成平臺對終端產品的控制和管理具有唯一性。
之前,廣電總局對互聯網電視的態度模糊不清,部分網絡視頻內容服務商趁機借助灰色渠道切入互聯網電視屏幕。對于眾多的用戶來說,互聯網機頂盒的誘人之處恰恰在于在線視頻觀看和直接下載視頻庫內容。現在持有互聯網電視集成業務牌照的公司包括CNTV、百視通、華數等6家企業,均隸屬廣電。奧維咨詢平板顯示研究中心總經理彭健峰表示,從近期的銷售數據上來看,互聯網電視的滲透率已經從一年多以來在20~30%之間徘徊的局面,從四季度開始迅速拉升到40%。在這些背景下,廣電希望通過此舉達到控制電視機終端的目的明顯。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對于機頂盒廠商而言,一方面是內容監管,另一方面帶來了新產業鏈,讓機頂盒廠商有更多機會與成熟的平臺運營商合作,獲取更多優質內容,和平臺服務,結束一直以來機頂盒尷尬的終端身份,從而打開一個新的市場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