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面板價格不斷下行,全球液晶面板業創紀錄巨虧,而中國的華星光電、京東方、南京中電熊貓等高世代線一投產就虧損,三星、LG不僅暫停在中國的液晶面板投資計劃,還將投資重點全面轉向AM-OLED。一時間,國內面板產業再次踏空的觀點成為主流。
曾竭力推動國內高世代面板投資的全國政協委員、中科院院士歐陽鐘燦提出,“中國面板行業的虧損是成長中必然經歷的陣痛期,中國在面板領域的投資要有戰略思維和產業化的"大國心態",而不能為一時的虧損而改變。”
面板投資不可急功近利
問:2011年全球面板業巨虧,與韓國、中國臺灣面板行業相比,大陸面板業的形勢是否更加嚴峻?
歐陽鐘燦:一直以來,液晶面板產業是韓國、日本、中國臺灣三足鼎立,幾乎壟斷了液晶面板產業所有的核心技術和絕大部分的出貨量,將產業話語權牢牢控制。然而,隨著我國電子信息產業振興規劃、戰略性新興產業決定等一系列利好政策的不斷頒布和實施,京東方、華星光電等企業積極奮進的“蝴蝶效應”使得原來的二國三地格局加速向三國四地的產業格局轉換。
縱觀全球液晶平板顯示產業的發展史,韓國企業是后進者,它們大致用了10年時間超越了日本企業。現居面板業全球前兩位的三星與LG都是經歷了多年虧損,才有了后來的超越。中國臺灣企業也是后來居上的成功案例,它們在追趕日韓企業的過程中,也是經歷了多年虧損,甚至四面楚歌的窘境。
問:中國面板出現“行業性虧損”是否前景堪憂?
歐陽鐘燦:全球液晶面板業有其獨特的、客觀的產業規律,每隔幾年就會出現“過山車般”的大起大落,而低谷期的顯著標志就是“行業性虧損”。目前全行業正處于由全球金融海嘯所引發的新一輪低谷期,由于全球經濟復蘇的不確定性,這輪低谷期被大大延長,一直延續至今。
這中間京東方、華星等國產面板企業是在“國外企業主導全球液晶行業”的態勢下異軍突起,它起步和成長時必須要經歷虧損階段,這是中國彩電行業向平板時代過渡所必須經歷的陣痛。
國外的輿論環境對這種“行業性虧損”的反應卻與中國的現實大相徑庭,例如韓國媒體對韓國顯示產業視為“韓國經濟的眼睛”而備加愛護。
中國正處在中期工業化進程中,與之相適應的是,我們要致力于建立一種產業化層面上的“大國心態”,要以大投入大產出的戰略思維,大力扶持高投入、高技術、高風險的先進制造業與高科技產業。但是,我國要做這樣的大而強的產業,就不要對短期內的虧損和不利而斤斤計較,
不能有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態,而是要重視戰略性的投入。
問:面板業是否將出現持續下滑的趨勢?
歐陽鐘燦:從宏觀環境看,由于全球經濟加速探底且增長乏力,持續不斷的歐債危機則雪上加霜,全球消費市場下滑明顯,短期內經濟走勢仍不明朗,產業需求增長不如預期。從行業環境看,消費疲軟導致行業勢態持續低迷,結構性和地區性產能過剩導致行業競爭與市場競爭更加激烈。
隨著整體經濟景氣的恢復,以及云計算、物聯網、徹底數字化和新型輸入等技術發展對應用的刺激,新的應用與需求層出不窮,未來面板行業的市場潛力還是值得期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