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到不惑之年的我居住在西部甘肅省張掖市,這是一座典型的農業城市。我居住在市中心的一個名叫“寶迪花園”的社區。雖在城中心,但環境卻很安靜。我的居室是一套180平方米的上下兩層的復式建筑,一層是一個40余平方米的客廳,客廳里一半的高度約6米,是兩層房子的高度,落地的窗戶近5米,所以整個房子就沒有單層樓房的那種壓抑感,在這兒聽音樂、看大片均感心曠神怡。與客廳相連的餐廳、廚房和一間居室、衛生間,面積為104平方米。二層是一間書房,一間貯藏室,兩間居室,一間衛生間。客廳中的一半是上下通的。二樓的書房我也布置成了一個小的視聽室。
這臺飛利浦電子管收音機是我進入社會工作后所買的其中一臺,這么多年來我對它寵愛有加,非常用心地保養,所以到現在還是非常新,而且也能正常工作。
回想起60年代初,我當時修讀專科學校。由于受專業影響,我深深地愛上了無線電。每當學校上完一段理論課后,就要集中實習。那個年代流行的全是電子管技術,我們從設計放大器、領材料,到燒制各種變壓器、焊接、通電、調試、出聲,均是自己親自完成……
60年代末進入社會工作之后,一次去北京出差,在東單的一家寄賣店里,我看到許許多多從沒見過的收音機、功放和開盤錄音機,后來才知這些全是外國駐華使館工作人員拿來變賣的,讓我開了眼界。后來,我選購了兩臺大型臺式收音機,一臺是保加利亞生產的,6燈調幅、調頻兩用機,另一臺是荷蘭飛利浦公司生產的10燈調幅、調頻兩用機,這些收音機雖然年代久遠,但到現在我仍在使用。
在改革開放以后,大量的外國影音設備進入我國,我最先接觸的是日本“建伍”、“山水”牌組合機,這些機的說明書中列舉的性能指標都很高,但實際聽起來聲音卻干巴巴的,沒有多大的樂趣。后來,我也使用了許多日系機,如DENON的高檔系列,AVC-AISR、AVC-AIXV、DVD-AIXV,總體效果依然沒擺脫日系機那種干巴巴的聲音特點。
天龍的高端器材曾經陪伴我渡過一段時間,因后期升級的關系,這些器材退居二線,作為后備器材之用。另外,我還收藏了Tannoy oxford古董音箱,聲音也很不錯
除了CD機、藍光機這些數字訊源,我還有LP唱盤。因為模擬聲音確實別有一番風味
到了2005年,我將原來的器材更換為英國NAD M15、M25、M55。音箱為全套JBL 4425,我對這個系統的音質非常滿意。同時,也配上了SANYO的PLA-E3000C投影機,幕布是美視GRANDEVIEW 120英寸電動幕,藍光機使用Pioneer BD-LX71,就這樣我踏上了家庭影院的道路,而這個系統整體的效果也非常好。
但隨著高清音頻的到來,M15前級的解碼對應不了新格式。因此,我在2011年將上述的這套設備(除NAD M25外)都進行了更新。CD機更換成KRELL KAV-2500CD、DENON DVD-AIXV作為備用,前級換成Anthem AVM-50V,藍光機更換成OPPO BDP-95,而投影機則換成JVC DLA-XC788,同時又增加了一對TANNOY 12英寸監聽音箱,專門聽古典樂曲。
換上支持高清音頻格式解碼的AV器材后,我的影院系統的聲音得到全面升級。另外,Tannoy監聽音箱則用來聽古典音樂
超低音音箱我使用了AAD的產品,它的價格并不算貴,但低頻效果相當不錯
環繞音箱也是全使用JBL 4425。而投影機則放在茶幾下面。另外,我在房間內種植了很多陰生植物,令室內增添了一份“綠色”
對于線材,我不怎么迷信。我之前也曾購過幾條名牌信號線,但這些線插起來很費力,插上以后幾乎拔不下來,還有一次連放大器的端子也一起拔了下來,讓人非常心痛。因此我現在用的信號線全都使用進口的7N線材,然后再配上Monster的插頭做成。我個人很喜歡Monster的插頭,它們的松緊程度適中,插拔起來很容易。另外,電源線我也同樣采用Monster的產品。因為我堅信,要想聽到好的聲音,看到好的圖像,必須有好的器材,這才是硬道理,僅用幾根線改變音質、圖像質量,這樣的做法并不科學。
器材旁邊的柜子上擺滿了我多年“發燒”過程所收集的各種類型碟片,它們都是我的精神糧食
樓梯也種上了綠色植物,大家覺得好看吧?
在聲學處理方面,我的房間在裝修時已經將喇叭線埋到了地板下。然后在地板上鋪上三塊厚純毛毯,既能實現聲音的多次反射,又能把喇叭線隱藏起來。另外,窗戶上都配有純麻做的厚窗簾,空余的地方養了幾十盆花草,既美化了環境也起到了吸收聲音的作用。
與此同時,我為了保持桌面整潔,特意把JVC-DLAXC788投影機放在茶幾下面,這樣調整好以后,在工作時也看不出來,同時也不影響機器的通風。HDMI線則從地毯下拉過來,而紅外線同步器安裝在茶幾前的一個書架上,這樣的使用效果已經很好了。
我不但喜歡無線電、聽音樂、看電影,還喜歡收集各類型的CD唱片和藍光碟,到目前為止,我已存有各種碟片3000余張,這都是我追求“發燒”過程中的“結晶品”。盡管在這個過程中花費了不少金錢、時間和精神,但我卻享受著這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