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最初的產品設計追求,到現有的技術進步革命,都在推動超小型和輕薄化投影機產品的發展。如果把這些看成是投影機產品必然最終進入輕薄為主的時代的內部動力,那么平板等新興顯示技術在教育、商務和家庭影院市場的挺緊,就已經成為了投影技術小型化的最大外部壓力。
07年以來,大尺寸液晶顯示器開始在商用市場逐漸活躍。目前以商用上應用規模最廣泛的六十英寸產品為例,其出廠成本已經下降到3500元人民幣以下,并具有進一步下降的趨勢。從產品的主要功能和價格上,都已經可以和主流商務投影機媲美,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在產品的安裝和維護方面,一體化的液晶顯示器則更具有優勢。
2010年以來,全球投影機市場的增速進入慢車道,其主要原因就是液晶顯示產品的普及造成的。對于國內市場,雖然2011年開始已經超越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投影機市場,但是在平板應用領域、尤其是液晶平板商用市場的發展速度更是快于投影機產品。受到液晶打擊最大的領域,首先是家庭影院市場。其二則是教育市場。而工程市場,因其自身的特殊性,面授液晶等顯示產品的侵襲。
在未來,以OLED為主的新一代顯示技術將成熟。這種技術同樣屬于平板顯示領域。研究認為,OLED依靠畫質和未來3D打印技術形成的低成本優勢,將成為5到10年之后商務和教育投影機的最大競爭敵手。
大屏幕顯示器產品,無論是液晶還是OLED的競爭,這是在投影產業歷史上從未發生過的事情。倒退10年,2003年的時候最大的彩電產品顯示面積也不過36英寸,主要的大尺寸彩電是34英寸和29英寸的CRT電視。當時,大尺寸顯示方案只有數字投影和CRT背投電視兩種類型。在大多數商務教育市場,投影機技術成為最理想的解決方案。甚至,這一時期高端家庭影院也只能在背投電視和投影機之間做出選擇。這與現在液晶和投影機競爭,背投市場全面失守、家用影院市場投影逐漸弱勢的局面形成了鮮明對比。
通過審視平板技術的競爭,這個外部壓力,投影機廠商更可以發現投影機小型化輕薄化的必要性。和平板產品相比,投影技術能追求的優勢只能是大畫面的低成本,以及設備的易于移動性。
在大畫面領域,液晶等顯示技術成本依然很高,甚至完全不能實現客戶的顯示需求。這是專業工程投影市場能夠避免液晶的競爭的根本原因。但是,對于一般的教育、商務和演示需求,客戶畫面尺寸集中在60-80英寸范圍內,投影機和液晶顯示器的競爭卻不能避免。對于這一部分市場,投影機的唯一優勢就在于“可便攜性”。
因此,普通商務和教育投影機,包括娛樂產品的便攜化、輕薄化發展,不僅僅是投影機產品技術進步的必然結果,也是投影機產品和平板顯示產品競爭市場的必然需要,更是投影機產品在顯示應用上的一大特色:產品小,反而畫面大。
在未來投影機市場上,品牌廠商的主要發展戰略已經非常明確:一方面是高端高亮工程市場的進一步開拓;另一方面就是便攜產品、商務和教育產品的不斷小型化、輕薄化。抓住這兩條發展主線,是投影機廠商和品牌,在未來十年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的關鍵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