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影時代“打造大屏產業升級版”專題策劃之系列報道】過去的十年,是國內大屏產業高速發展的十年。無論從產業規模、從業企業數量、技術門類、本土產業自主化程度、應用市場需求上,都邁上了一個嶄新的臺階。對過去十年發展歷程的回顧,將有助于在更為細膩的層次上,把握大屏產業的發展規律,促進國內大屏顯示產業的科學、有序、協調發展。
行業升華從弱到強的蛻變
2002到2012年,這十年是國內大屏產業由弱到強的十年。僅以核心顯示系統銷售額看,2012年已經突破60個億:這樣的一個數據,對于十年前的大屏產業根本不敢想象。而如果擴大到整個大屏應用系統的外周市場,其關聯領域的銷售額還會在這一數據的10倍到20倍以上。
目前國內本土大屏市場的代表企業,多數也是在這十年間崛起的。例如,GQY雖然成立于1992年,但是業績真正開始快速增長卻是近幾年的事情。另一家代表企業威創更是僅是在2002年才成立,不過目前已經連續9年保持行業銷量領先。威創和GQY還在09年和10年成為了“創業板”上市公司,被認為是中國最具發展潛力的中小型科技巨人企業之一。
如果說威創和GQY是DLP拼接市場的代表企業,那么長虹、創維就是平板拼接的代表企業。這兩家巨頭同時也是國內、乃至全球主要的彩電和家電生廠商。不過,他們介入到商用大屏幕,尤其是拼接市場的時間卻僅僅在4-6年之間。與其背景類似的企業還包括眾多的國際巨頭:三星、LG、夏普。這些企業所代表的國際平板拼接和商用顯示產業的高速發展也只是近幾年的事情。
品牌林立,“大”品牌林立的產業格局,是十年來大屏行業由弱到強的發展成果的最好證明。
十年前,大屏市場還很難有一家企業能夠在全國范圍內開展市場營銷活動。那個時期行業內普遍的現象:有了項目找人,找到了人再找產品。國內企業從事的主要工作是外資供應商的搬運工。在產業體系上,從核心部件、到整機設備、再到系統集成,甚至營銷環節都面臨著嚴重對外依賴的窘境。
“除了市場是我們自己的,很少還有其它東西是我們自己的”。這是一位資深的老大屏人發出的感慨!但是,市場就是一個行業發展的基本動力,是一個行業成長的最關鍵因素。有了市場,就不愁國內大屏行業的發展沒有前景。
從2002年開始,北京市的地鐵建設全面提速、地面交通的信息化管理水平也應奧運會即將召開,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在文化、教育、政府和國防領域,北京市也是全國大屏采購的重點區域。僅僅是這一個城市,過去十年,在高端控制室顯示系統上的市場需求,就足以支撐起一家全國性的大屏公司,甚至比擬2002年全國大屏市場的容量之和。
而與北京市的市場機遇類似的還包括上海的世博會、廣州的亞運會、西安的園博會等等,以及眾多的全國性信息化、安防、國防、交通工程。比如,鐵路系統2006年通車里程7.5萬公里;1985到2006年20年新增通車里程僅2萬公里;而2012年鐵路通車里程已經高達11萬公里,其中高鐵達1萬公里。——交通行業的快速發展體現在各種交通手段上,公路、空運、海運空前繁榮。這為大屏產業提供了巨大的市場機遇。
緊抓過去十年國內經濟和基礎建設發展的黃金十年的市場機遇,通過增強企業的創新能力、研發和制造水平,將市場與企業的戰略結合起來,成為了過去十年國內大屏產業發展壯大的關鍵。
10年前,擁有自己的專利,尤其是核心系統性的專利的國內大屏企業鳳毛菱角。而目前,幾乎所有大屏企業都擁有硬件發明專利、新型實用技術專利和軟件著作權。十年前研發和創新對于大屏產業還是一個陌生的“戰略”,而現在大屏行業已經視研發創新和新品推出速度為企業的關鍵競爭力和生命力。十年前銷售收入突破億元的大屏企業幾乎為零,而目前億元以上銷售額的企業已經達到十余家,甚至領頭企業已經步入10億元銷售額門檻。十年前國內大屏產業所有核心部件都依賴進口,核心技術掌控在外方手中。而目前拼接處理器產品基本實現國產自給,光機、光源和平板面板也能實現國內產業鏈自給。甚至更為核心的LCOS背投芯片、計算CPU、PDP和LCD拼接面板這類產品也已經能夠在國內尋找到替代性產品……
市場進一步擴大、企業實力進一步增強、自我研發和創新能力顯著提高、核心部件自給能力顯著增強、本土企業市場占有率超過7成,涉及國家安全領域的產品基本實現自給、主要高端客戶市場自主品牌占有率超過8成……這十年間國內大屏市場行業成績、企業成績斐然。這為未來我國大屏產業進一步做大做強,甚至走向國際市場,成為中國經濟由低端制造向高端創造轉型的一個有力支撐點,奠定了堅實的產業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