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微投行業最大的大戲不是銷量翻番這件事情,而是統計數據到底注了多少水!是一成,還是半數?總之是,那些高高在上的行業數據,并沒有得到業內人士的廣泛認可。尤其是年中以來的某某品牌之間的抄襲戰、刷單戰、雙十一,雙十二第一之爭,更是不輸“羋月傳”宮廷戲的波瀾壯闊。
但是,作為嚴謹的行業人士,人們更在乎的是微投為何增長?首先,微投是一個特殊的時尚消費產品,代表了一定的消費文化,比如時髦、科技和電影等,這些消費文化近年來一直快速增長;第二,微投取代了大部分娛樂投影機的價值,LED光源讓微投“天生麗質”。對單片液晶、SVGA娛樂機的取代,是其最大的既有市場。第三,國內投影的家用產品消費能力低于歐美,所以同比歐美本應是家用機的份額,成了微投的,這部分市場至少是二三十萬臺每年的規模。
所以,微投市場的增長是成長性因素、替代性因素和國內市場特殊結構性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這是“成長無疑”的定律。
2015年,投影行業對微投成長性的判斷已經空前統一。明基、宏碁、LG等傳統企業紛紛加大產品投入力度,新興微投品牌也創新不斷,以至于在年末市場形成了一個700流明為代表的新一代微投產品“劃代指標”。
所以,一個微投行業群雄涿鹿的時代才剛剛開始,以性能提升代替價格戰和粉絲營銷的產品競爭趨勢已經出現。對此,必須鄭重的告訴每個微投企業,無論2015年成績如何,2016年都是嶄新的起跑線,戒驕戒躁是根本。
但是,創新依然難以避免微投行業“低層次”競爭的命運。因為參與者真的是太多了。價格戰這個武器貫穿了2015年全年。新品發布也更多的體現在營銷價值上,而非創新進步上。領頭羊企業對風投資金的“燒錢”效應也在繼續。這種行業態勢并不是健康的。而且,微投亦不同于其他科技產品,有巨大的潛在需求量:微投更多的是時尚玩具,不具有必須性。這決定了微投始終是窄眾市場。
在一個只能是窄眾市場的產品線上,去玩大眾消費品上的燒錢游戲和同等烈度的價格戰,最終對產業的傷害將是更為嚴重的。但是,即便人們在2015年以前就已認清了這一點,卻還是無力阻止這種情況的出現。這是微投這個細分市場的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