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小米不是第一個進軍虛擬現實的手機廠商,而是錘子(華為不算,華為只是投資了暴風影音),對于羅永浩進軍VR行業,我個人是不看好的,雖然錘子是第一個高調宣布進軍VR行業的中國手機廠商,招VR人才的招聘啟事貼了出來,對于媒體的提問毫不遮掩。不得不承認,羅永浩的眼光獨到,看準了VR行業是下一個風口,但也就僅此而已罷了。
做VR不同于做手機,做手機只要花錢買硬件找個代工廠加工組裝就行了,之后貼牌上市,坐等收錢,回籠資本,獲取利潤,進行下一輪生產。得益于中國完整的產業鏈、技術、人才、銷售渠道、龐大的市場等,做手機的門檻大大降低,任何人都能做手機,只要你今天肯花錢,明天根據你喜好命名的手機就能上市面對廣大消費者了。
做VR的話,困難重重:
市場認知度
作為中國消費者,人人都知道三星發布了S6,卻不知道三星也發布了gear VR,使用S6的不知道gear VR,本是同根生,為何互不知。我們想象這么一個場景:孫子戴上剛買的gear vr,估計會被長輩罵得夠嗆,:“你小子,把手機就放在眼睛前面,不怕是視力下降戴眼鏡嗎?”,然后長輩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把孫子的gear vr給扔了。這場景雖夸張,卻反映了當前中國市場不知道VR為何物的尷尬。想做VR,你得先讓中國大眾知道它才行。沒有小米的營銷實力,羅永浩市場認知度這關有點懸。
人才問題
VR作為新興行業在大部分人都不知道的情況下,有多少人會去從事這未知的行業,學校、市場尚未培養或者培養了一些這方面人才,可是上哪去找呢,大部分人都是業余的,業余的人能做好產品嗎?這是一個問號。
研發時長
中國市場的VR設備都是千篇一律的、低價的。沒有讓人驚訝的看點,產品很難被消費者所喜愛,更別提突出重圍了。因此要注重創新研發,但談研發何其的困難,在如此浮躁的中國市場大環境下,做個安靜的美男子都不容易,更何況枯燥的研發呢。研發的時長肯定不短,等你研發出新玩意,市場說不定興起其他的東西啦,你的東西過時啦。
財務資金
培育市場認知度花錢、招人才花錢、研發花錢。錘子作為小公司,第一代產品,銷售不暢,產品積壓,新出的錘子堅果手機銷量能否突破千萬,在已成血海的千元機市場前景堪憂。錘子的資金鏈在我看來是緊張的,再花錢投入到不成熟的VR行業中,市場盈利前途未卜。
進軍VR行業恐成壓垮錘子科技的最后一根稻草,羅永浩要慎重考慮,且行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