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投影市場曾經長期是投影產業第一大獨立市場:不過2014年開始這個局面被交互平板所改變。在液晶顯示技術大型化和低成本化的競爭下,教育顯示2016年已經有6成江山失手。
但是,教育投影行業的這種“衰退”格局,卻特別彰顯了激光投影的價值。2016年,教育市場占據激光投影銷量的6成,在教育投影總銷量版圖中,激光產品占比超過一成,滲透率為投影行業激光總滲透率的兩倍多。按照年增長率看,2016年教育激光投影銷量是2015年的3倍左右。所以,行業常說“教育是激光”最大亮點。
為何激光投影在教育市場能推廣的如此之快呢?從市場決心看,傳統電子白板和投影廠商需要一個技術和產品對抗液晶平板的攻勢,這個時候激光技術擔任了救火隊長的角色。從顯示效果看,激光的高顯色性能的確對于改善傳統投影機在光線環境下的體驗有很大幫助。從市場格局看,激光技術是傳統投影渠道商推出自主品牌產品的一個“千古良機”。從市場消費習慣看,教育市場依賴于“大招標”,這有利于新技術產品快速打開局面。從價格趨勢看,教育市場采購集中、訂單規模大,形成了價格和數量規模的良性互動,即教育激光投影機單價更低。
但是,教育采購的高增長也有其內部結構性問題:價格比較低、競爭慘烈。教育市場激光產品均價只有家用市場的半數、低端工程市場的四分之一到六分之一。在今年的沖量“大作戰”中,教育產品的中標金額往往比預算額度低2成:而工程市場這個比例只有1成。
所以,2016年教育市場,激光產品雖然大豐收,但是卻很難說“顆粒飽滿”。即滿蒼癟谷子的故事,不僅僅是傳統投影教育市場的問題,現在這個“病癥”也出現在教育市場。這也是教育市場激光投影“能否繼續高歌猛進”的最大變數。
對此,業內人士認為,核心問題在于成本與數量的平衡。或者說,價格下來之后產品規模一定要上去,且成本要在必要的盈利線之上。對此,激光教育投影產品的真正對手不是“傳統投影機”,而是交互平板、是液晶顯示技術。而后者在2016年第二季度末開始,進入一個漲價周期。
2013-2015年液晶平板在教育行業的高歌猛進,更多力量來自于價格下滑;現在液晶平板價格進入上漲通道,這必然給教育投影產品以“休養生息”的機會。從這個角度看,2017年是比較有利于激光教育產品沖數量的。且,在激光顯示行業整體成本下降的背景下,教育產品的價格還可以再“壓一壓”。
精品因素和自身因素相結合,2017年,教育市場,激光產品擔起半壁江山,總規模達到十余萬臺是完全有可能的事情。不過,對于平板顯示和投影顯示在教育市場的競爭而言,這輪液晶漲價不是“較量的終結”。隨著2018年之后包括新一輪8.6和11代為基準的大尺寸液晶線投產,以及印刷OLED的成熟,更激烈的“激光投影PK平板”長征之路已經可以預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