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彩電企業1季度報告已經都交出。其中一個最大的亮點是經營現金流凈額同比大增:四川長虹增長183.65%、創維數字增長214.99%、康佳集團在收入下跌一成背景下也增長了6.45%、海信電器同比增長189.38%……或者說,不管銷售額下降與否、均價下滑與否、利潤增幅大小、銷量波動如何神秘的“經營現金流凈額”在彩電業界幾乎無例外的大增。這一數據趨勢究竟代表了什么呢?
奇視點:一季度國內彩電行業經營現金流凈額同比皆大幅增加。請問這是一個什么樣的數據?這個數據行業性的增長,代表了何種意義?
蕭蕭:經營現金流凈額是企業經營活動健康程度的關鍵指標。一般情況下,這個統計數據就是企業現金流入和流出的差額。彩電行業整體性的“經營現金流凈額增加”,說明整個行業“手握”現金量的增長。
導致行業企業經營現金流凈額增加的原因很多,例如上游進貨的減少,或者庫存周期的加快等。就個人而言,我認為一季度這個數據的集體發威,大致表明自去年二季度開始的行業“去庫存周期”已經取得階段性成果。這是行業大周期調整到一個轉折點的信號。
奇視點:彩電業的“去庫存周期”是什么?這個周期有什么意義?
蕭蕭:彩電行業和其他行業一樣,上下游供給是波動中的動態平衡。即有明確的過剩周期、不足周期;也有明確的漲價或者降價周期。
例如,2014年彩電行業上下游從面板到整機基本都處于供應不足周期和漲價周期。其中2015年第一季度是這一周期的終結。這一春節銷售季的銷量增長了9%左右,但是緊接著的2015年第二季度,即清明——五一銷售季,銷量同比就出現了大幅下滑。兩個季度波動達到15個百分點以上。接下來2015年第二和第三季度,彩電產品價格大幅下滑。典型的例子,9月份55英寸產品銷售均價下降超過16%;全年32英寸OPEN cell面板價格從九十多美元下降到六十來美元。
這些事實表明,彩電業上下游的波動性還是很強的。2015年三四季度的產品價格下滑,對于終端品牌而言,首要的任務就是清理庫存——因為庫存產品往往是價格高的時候的上游采購。其次的任務是加快產品的市場流轉:即上游采購要盡量分成批次采購,避免一次積壓太多“過剩”的面板資源。
這兩個方面的變化是需要時間來調整的——這個調整的時間和過程就是“去庫存周期”。2016年一季度,國內彩電市場銷量同比增長3%左右,價格下滑8%左右,企業經營現金流凈額大幅增加,所代表的就是“去庫存周期進入尾聲”。同時,企業的經營質量對于“價格下降通道”而言獲得了巨大的提升——手握現金。
奇視點:您談到了一個“去庫存周期”的尾聲,那么是不是接下來就會有一個“加庫存周期”呢?
蕭蕭:從企業經營角度看,“去庫存”的主動性會更強,“加庫存”的觀望性會更強。去庫存結束,經濟周期自然會進入加庫存階段——但是,加庫存的強度卻未必會很劇烈。
加庫存的強度受什么指標影響呢?主要是價格指數。只有上游資源和終端市場表現出最終的價格企穩或者上升趨勢的時候,企業才會真正進入加庫存狀態。或者說,如果一季度表現出的彩電終端價格的下降趨勢繼續,哪怕上游面板市場價格企穩、甚至上升,彩電企業還是不敢輕易啟動加庫存過程。
也可理解為“去庫存”“加庫存”中間會有一個過渡期。這個過渡期可長可短。其指標主要是上下游供給的價格趨勢。
奇視點:也就是說一季度的數據不足以預測未來二季度的市場走勢了?
蕭蕭:對的。因為一季度的數據擁有很多內在矛盾。最顯著的是企業去庫存的完成與終端產品的價格下降(8%)。
如果,終端產品價格持續下滑,上游市場價格下滑,彩電企業依然不敢加庫存;哪怕上游市場價格上升,只要終端價格依然下滑,彩電企業也不敢輕易加庫存。
而從終端市場的基本規律看:一方面,大經濟環境并未改善;另一方面價格戰的主力,“互聯網品牌”還有可能加碼。同時,上游市場的規律看,由于本土面板產業的產能擴張還在繼續,也很難言說“上游過剩”時期已經結束。加上前幾年行業引入的新技術,如金屬氧化物TFT、4K等的成熟度的提升,使得行業同質化競爭加重,也會影響上游價格走勢。
這些復雜因素結合在一起,很難預測二季度彩電市場的具體走向。
一季度的數據唯一準確能說明的情況就是彩電產業整體經營狀態的改善。包括終端和上游面板企業的經營狀態都在改善。
奇視點:你的觀點是短期內市場發展還少不了混亂,那么企業們對此怎么看呢?
蕭蕭:企業的想法很簡單,就一個中心“賺錢”。現在看到的聲音是,上游面板企業,尤其是去年業績波動比較大的臺系企業都在說“形勢轉好”;終端市場也有酷開這樣的公開發生說“低價”模式的不能持久和結束。
某種角度看,這樣的聲音符合一季度的實際情況——畢竟去庫存基本完成;但是些聲音也并沒有全面落地。例如,新興互聯網品牌還需要依靠價格優勢占領份額、站住腳跟;全球大尺寸面板產能還在增加——雖然有顯示單元大尺寸化來消化,但是二者能否平衡還是未知數。
或者說,企業們的想法是好的,但是實際市場情形不容太過樂觀。尤其是在中國經濟處于一個“L型的中期經濟危機”底部的基本面,不是短期能反轉的;同時全球經濟形勢也不容樂觀。這樣的宏觀背景下,彩電業界多算一下風險和不利因素,沒有壞處。
奇視點:料敵從寬,這是基本原則。那么在這樣的大格局下會不會有些突出的、逆向的亮點呢?
蕭蕭:從企業角度看,肯定有些企業會有經營上的成績亮點。比如創維一季度的關鍵數據都是快速增長的。從產品看,也會有亮點,如大尺寸產品的市場份額的增加等等。
此外,OLED作為新技術的“滿產滿銷”、“供不應求”應該是一個特別值得關注的點。這個也代表了未來產業革新的趨勢。不管終端、上游還是消費者,對OLED的興趣都是日漸濃厚的。一定意義上,OLED會獨立于整個彩電行業的大周期規律,在未來兩年內始終處于“加庫存階段”——因為他是一個供給不足、供給小于需求的品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