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9日,第72屆中國教育裝備展于福州市海峽國際會展中心盛大舉行。今年展會上,激光光源的應用可謂大放異彩。為此,投影時代網(PJtime.com)記者對ALPDTM激光顯示技術發明者和領創者光峰光電產品總監吳希亮先生(以下簡稱吳總)進行了采訪,請他就激光投影技術發展以及在教育等行業的落地應用與行業分享觀點。
光峰光電產品總監吳希亮先生接受投影時代網記者采訪
技術領跑,產業布局謀先機
從近年來的各類視聽相關展會不難發現,“激光”已經成為一個熱度最高的關鍵詞,業界甚至有“無激光,不投影”的說法出現。那么,在日益激烈的競爭環境下,光峰光電是如何保持自身領先地位的呢?針對這個問題,吳總表示,其背后有多方面原因。首先在于ALPDTM激光顯示技術的先進性。作為該技術的發明者,光峰光電在該領域的研發已經有十年以上的深厚積累,目前已擁有超過一千項全球專利,其中80%為發明專利。同時公司亦不斷推陳出新,目前已全面升級至ALPDTM3.0。
領先者總會被模仿,自光峰ALPDTM激光顯示技術問世以來,模仿者日益增多。盡管市面上的激光顯示產品在外行看來并沒有太大差別,但其背后可以很有“門道”的。吳總指出,當前激光的大熱引發了相關產品的“扎堆”上市,但是一旦經過對比,就會高下立現。比如,一些企業為了繞開光峰在激光顯示核心層面的專利采用了添加紅光LED光源的方式,而這種非純激光的做法,就會形成木桶理論中的短板效應,拉低亮度標準。事實上,ALPD技術正是光峰行業深耕十年的技術“精華”,即最優路線,其不僅在同等體積下做到了亮度最高,更在亮度、效率、色彩、散熱、整機噪音控制等方面獨具優勢。
除去技術的先進性外,光峰在產業層面的先行也為自身帶來了先發優勢。吳總介紹,就整機層面來講,一些企業由于產業鏈某些環節的缺失,更多停留在整機整合層面,無法形成系統性的設計,使得整機性能指標也不盡完美,更無法滿足用戶的客制化需求。而光峰則擁有從發光材料到熒光粉色輪,再到光源、光機、整機的完整產業鏈條,可以針對用戶的特定需求從產業鏈全程進行針對性的研發優化,設計整合,以及及時調整。
不僅如此,光峰在激光光源落地應用層面也走在人前。從最早電影放映機高端應用推廣開始,伴隨行業的成熟和應用下沉,光峰也相繼完成了各領域產品線的完善。當前,公司已形成從激光電影放映機到激光工程投影機,到激光商教機,激光電視,激光拼接墻,激光微投等的全系列產品線布局,具有滿足細分領域用戶多元化業務需求的核心實力,坐實了公司在市場中的領跑地位。
匠心堅守,實力顏值兩不誤
就激光顯示技術而言,近年來就出現了單色激光+熒光粉色輪,雙色激光,RGB三色激光,混合光源等多種方案,面對日益豐富的技術路線,光峰是如何進行抉擇的呢?吳總指出,其實雙色激光并非全新的技術,ALPDTM3.0中已經采用雙色方案,該方案被運用于高端電影放映領域,光峰也是該技術最早的應用推動者。但是雙色激光本身是一把雙刃劍,引入紅色激光,可以改善色彩表現,但是由于紅色激光的溫度穩定性不如藍色激光,因此在熱處理、光學設計、解決散斑等問題上,都需要花費很大的工夫去研究解決。目前一些品牌為了改善色彩表現或者繞過光峰專利在產品中引入了雙色激光方案,但是在紅光穩定性、壽命、散斑等問題上仍無法完全克服,同時帶來體積變大、成本上升的問題。
而經歷潛心研發,光峰在電影放映機的應用上已經成功攻克了相關難題,更積極探索多元化產品線布局。同時,仍可保證產品具有理想的性價比。吳總指出,光峰第一代產品定價較高的原因在于由國際巨頭代工以及進口稅費等帶來的高成本,為推廣帶來了一定阻力。但是,自第二代產品開始,公司已完全實現整機自主開發,包括光機、鏡頭、光源、ID都是如此,從而大幅拉低了成本,使之達到普通消費者也能接受的標準。吳總還透露,公司一款消費級新品將在兩三個月內重磅推出,其性價比也將是前所未有的。其核心原因正是關鍵技術的自主化,不但能將所有環節做到極致,更可將性價比做到最優。也正是這種前瞻性技術研發,極致的細節追求,以及最親民的定價,使得光峰在面對眾多仿品競爭時更有底氣。
展會期間,投影時代網記者注意到,與前代產品相比,光峰在外觀上更具設計感。對此,吳總介紹說,產品初期,公司將精力更多集中在產品性能的完善上,而采用合作的方式由外部團隊提供產品設計,這也的確帶來了產品外觀不夠完美,內外不匹配的問題。公司注意到了這個問題,自小明微投開始,公司組建了自己的設計團隊,其中不乏具有多年從業經歷的知名設計師,自此,可以說,光峰產品的顏值終于和實力相匹配了。就以小明舉例,其采用了金屬一體成型外殼,簡約時尚,極具設計美感,做工亦在同類產品中首屈一指。光峰未來的產品,將不僅在核心技術和性能配置上為行業樹立標桿,ID設計上也將同樣驚艷,這也是光峰對產品細節極致追求的體現。
教育助力,用戶需求不脫節
具體到教育行業,作為3LCD和DLP雙線并行的光峰,在技術層面又是作何考慮的呢?對此,吳總表示,公司目前以DLP技術為主線,但在教育領域則主打ALPD+3LCD方案,這種選擇背后的原因主要是考慮教育用戶的使用特點。
具體來講,3LCD技術最大的優點是不存在色彩分離問題,以及DLP有的彩虹效應。對于教育用戶,特別是中小學生而言,其視覺發育尚不成熟,對于光線的影響相對更加敏感,這方面,3LCD對視覺疲勞的影響更小。此外,由于教育演示通常以PPT或黑白課件為主,對于畫面對比度要求并不苛刻,使得3LCD在對比度上的短板不會有太大影響。因此,針對中小學教育產品以3LCD為主。而對比度更高,亮度更高的DLP技術則主要針對高等教育階梯教室等大中型應用,量需求而定。
當前,業界一種觀點認為,高亮度正在成為一種趨勢。吳總指出,這的確是目前行業發展的一種導向,光峰也順勢而為,推出了新品S3系列,亮度覆蓋4200流明至5200流明。不過,事實上某些特定環境應用,對于高亮度并沒有特別的需求,亮度過高反而帶來刺眼的問題,而如果適當降低亮度,還可以有效延長使用壽命。單純追求高亮度,可能并非用戶的需求推動,而是競爭趨勢。為此,在S3系列中,光峰特別增加了護眼模式,機器可以智能調節亮度輸出,以達到最佳的舒適觀看效果,這也是順應教育智能化發展的趨勢而為。在技術路線的選擇上,光峰在追求技術領先性的同時,更加注重用戶的細節需求,即以用戶為導向,從而加快技術落地應用的進程。
攜手共贏,智慧方案助教育
當今的教育行業,智慧導向日益凸顯,那么,光峰是如何看待智慧教育的發展呢?吳總認為,教育智能化,教育資源的共享必定是未來的趨勢。未來的教育行業,將走向云端化、同步化、資源共享,以及更加便利的交互。內容將走向云端,而各種顯示硬件作為智能終端,再加上交互體驗,使得所有人身處不同地點都能共享到同樣的教學內容。例如同步課堂,其功能類似于商用領域的遠程會議,不同地區的學生都可以看到同一位老師講課,可以是實時,也可以是課件形式,方便大家隨時看。當前我國大力推進教育信息產業化,就是力爭解決教育資源不均衡的問題,把最有限的資源最大限度地做到資源共享。對于企業而言,也應該順勢而為,將產品和方案盡力做到最好。
這方面,光峰早有布局,目前針對不同的教育環境應用,已形成了智慧課堂及校園的整體解決方案,涵蓋了常態化的同步課堂、班班通、輕錄課、未來教室等。吳總指出,光峰的優勢主要在于光源光學整機設計制造,而在大數據云端互聯領域并不十分擅長。光峰將持續專注自己的優勢領域,在整體方面層面與其他合作伙伴形成優勢互補,通過強強聯合為用戶呈現完整的解決方案。針對用戶的新需求,推出新的方案,降低用戶使用門檻,以“一站式”方式為教育用戶提供最大化的便利和應用升級。
這種方案化的需求升級,同時也帶動了企業層面競爭的升級。吳總指出,當前的行業競爭,已經從以往硬件時代的整機競爭,延伸到了配套硬件、軟件、交互互聯等方面,進而上升到了只能解決方案的競爭,可以說競爭層次又提高了一個等級。相信伴隨教育信息化的推進,許多企業都已經感受到了這種趨勢和壓力。新的競爭環境下,企業必須在硬件和軟件配套商堅持雙重高標準,更加注重以解決方案克服用戶用戶難點,提升使用體驗。
進軍教育,自有品牌布棋局
眾所周知,光峰自去年開始切入教育市場,采取了合資公司等方式。對于這些舉措背后的戰略部署,吳總指出,公司最初從電影放映機市場切入,彼時對于教育市場尚不熟悉,因而采用了合作方式。但光峰的目標比較長遠,公司瞄準的是自有品牌,原因在于,自有品牌可以完全自主掌握,自主規劃。而合資方式,由于雙方立場不同,對于一些產品或市場的推進速度就會想相對較慢。但是,市場不等人,競爭對手更不會等人。因此,公司目前采用雙渠道策略,目標也是盡可能在市場上迅速普及激光化應用。由于推進速度不夠快而使先行者被仿品淹沒的事例在很多行業已經給出了慘痛的教訓。因此,光峰在品牌方面也有這樣一層考慮。
當前,在品牌建設層面,光峰的首要任務是以最快的速度把品牌樹立起來,確立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壁壘,讓真正原創的技術和應用為消費者熟知和認可,讓領先的技術真正轉化成提升生產力,帶動智慧化應用前行的馬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