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影響削弱,經營能力考驗商顯企業競爭實力
◎技術“相對過剩”帶來的同質化問題
近年來,市場競爭壓力的不斷加大已經成為多數商用顯示企業的共識。其中,產品的同質化問題最為突出,直接導致企業差異化競爭力的缺失。有觀點認為,這種同質化,一定程度上是由技術“相對過剩”導致的。
以小間距LED為例,當前P1.2為行業主流規格,而P1.0及以下的產品,事實上已經處于可量產的階段,但當前階段的高價格對于應用普及形成一定阻礙。另外一個原因是,由于選擇小間距LED顯示屏的用戶多數是將其用于大幅面、非近距離的應用,對于絕大多數項目而言,高清分辨率 已經可以滿足較遠距離觀看的需求。在4K尚未全面滲透時,更小間距產品自然就被視作超出需求的“相對過剩”技術。
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液晶拼接領域,盡管1.8mm、1.4mm拼縫產品已經問世,但目前3.5仍是市場主流。
那么,我們的技術真的過剩了嗎?也不是。對于OLED、micro-LED為代表的新型顯示技術,市場表現出了極高的關注度和消費熱情。因此,可以說,這種相對的技術過剩,本質上是顛覆性創新的不足,或者可以看做是,質變之前的量變積累階段。
◎運營能力構建新的“差異化價值”
目前階段而言,技術和產品的進步對于企業競爭力的影響力逐漸減弱,那么,如何走出同質化競爭泥潭就成為商顯企業共同面對的課題。
投影時代網專家認為,當前商顯行業競爭,正在從技術主導逐步轉向經營能力主導。具體而言,企業項目能力的發展,PPP模式,金融手段,運行性經營等非技術性實力的比拼,影響力日益增強。也就是說,企業差異化競爭實力也即差異化價值的營造,逐步向以品牌為依托的綜合運營能力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