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2019年1月以來,威斯康星州正在經歷零下52攝氏度極寒的考驗。當州政府宣布進入緊急狀態的同時,該州有史以來最大的制造業項目也進入了“緊急狀態”!
去年,美國總統特朗普親自參加了威斯康星州富士康百億美元工廠的“開工儀式”。但是,大屏君早已指出,那次開工并不是實際意義上的“液晶面板廠”開工,更多的是終端項目、輔助項目和研發辦公項目等的“投入”。
未解問題個個很棘手
果不其然,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座寄托了美國重新振興制造業期望的工廠,接二連三的出現新問題。對此大屏君加以如下總結:
第一, 人的問題。2018年有新聞傳出當地沒有足夠的工人可供使用,富士康不得不在美國全國范圍招工,并傳說可能從中國大陸引進工程師。這讓大屏君想到了曹德旺美國玻璃廠遇到的“工人平均年齡較高”、“招工不足”和“工會刁難”等問題。
第二, 除了關鍵的人的問題外,富士康威斯康星州工廠也面臨所謂“民主政治”的陰影。該工廠的建設據說享受了數十年、高達30-40億美元的各種政府優惠。而美國黨派政治的不穩定性,讓這些優惠可能并不“長期合法”。例如,最近有消息說郭臺銘計劃今年晚些時候與威斯康星州新任民主黨州長托尼•埃弗斯(Tony Evers)會面,討論相關協議的修改。
第三, 配套產業鏈問題。無論是顯示終端產品,還是顯示面板,都是一個漫長產業鏈的中間品,需要很多的外周配合。這方面,美國企業實力并不差。如,康寧是玻璃巨頭、3M是化學薄膜巨頭、應用材料是裝備巨頭——然而,富士康工廠卻極度缺乏相應的“配套企業”意愿建廠的新聞。沒有配套工廠和上游組件,液晶面板廠即便建起來,也是只會不斷賠錢。
對于以上三點,大屏君認為,只要有一條不能解決,這個百億美元工廠就面臨前所未有的風險。
同時,大屏君認為,籌措足夠的100億美元的現金,也是富士康美國工廠的一大難題。一方面,富士康在國內廣州已經建設一座投資近500億元人民幣的超級顯示工廠、并還積極涉足更為吸金的半導體制造領域,其手頭并不寬裕。另一方面,美國融資系統太依賴直接融資,而直接融資的項目多少要具有“獨特優勢”——像制造業回流這種“跟在東亞企業后面”的項目,直接融資的難度更高:并不像國內相關項目,一上來就是從政策性銀行到商業銀行的大筆貸款支持。
——如果沒有足夠的資金,顯然老郭這件事情也干不成。種種難關之下,富士康美國威斯康星州工廠究竟會何去何從呢?
正常項目調整,還是“以拖待變”
如果說上文大屏君提到的各個問題都是“外部性”的,還是能通過各種努力化解的,但是下面這個問題可就是嚴重的內部性的了:
2018年富士康的威斯康星州工廠開工之后,各種項目變更的傳聞接連出來。首先是10.5/11代線變成了6代線——如果月投入玻璃基板張數一樣,二者的投資差異為數倍。且6代線在未來的大尺寸彩電等顯示產品上“沒有效率優勢”。全球市場范圍內,也已經數年沒有新建設的6代液晶面板線——現在新的6代顯示面板線,一水的OLED技術,主要針對手機、車載顯示、PC等市場的需求。
接下來,今年1月份,郭臺銘的特別助理胡國輝說了一段意味深長的話:“在人工費用相對較高的美國,制造先進電視顯示屏的成本非常高昂。就電視領域而言,我們在美國沒有立足之地。”對此,行業專家分析,美國威斯康星州項目已經蛻化成:“技術中心”——涵蓋研究設施、包裝和組裝業務,而不是專注于液晶面板。即不再具有“顯示制造業中最關鍵的環節”。而至于最后的“組裝業務”具有多少的“制造”性特征和多大規模,也就不得而知。由此,大屏君特別想問“說好的制造業回流呢?”
胡國輝稱,富士康最終的工作崗位中,約四分之三將在研發和設計領域,而不是藍領制造業。——大屏君的理解,富士康美國項目已經成為“另一個蘋果模式”。基本不關乎制造業。而且即便是這個最近、最新的“簡配版”;完全達不到百億美元投資承諾的威斯康星州項目也很可能“進一步縮水”。
媒體報道,富士康本月早些時候重申在威斯康星州創造1.3萬就業崗位的計劃,但同時稱“已放緩招聘節奏”。更為令人驚訝地是,一名公司消息人士稱,目前這一數字可能僅為不到1000人。后者有可能意味著2018年開工之后的各種進展“并不如人意”。
大屏君認為,以上這些變化是不是最終的“版本”現在也不能得出結論——甚至,富士康的戰略到底是“應實調整”,還是“以拖待變”都未為可知。至少在如下的邏輯下,現在這個項目的確有些“尾大不掉”:新上任的威斯康星州民主黨政府,一直認為該項目“投入產出”不劃算;項目投資規模和含金量降低;威斯康星州政府的投入產出模型重估、優惠協議重議;項目中雙方的信任度下降;反對者抓住更多的“理由和證據”……大屏君似乎看到一個“下坡路上的雪球”!
最新的消息是,富士康未能實現2018年威斯康星州的就業目標:只聘用了178名全職員工,而不是原定的260名,因此未能獲得最高950萬美元的稅收減免。
回到原點:威斯康星州項目是政治決策還是經濟決策
對于富士康威斯康星州項目的未來,現在能夠“高度看好”的人越來越少。這不僅僅是基于最近十個月的事件發展,甚至是基于這個項目最初的“初心”!
2018年初始,美國特朗普政府加強了“國際經濟斗爭”,一系列貿易戰接踵而來。眾多國際資本巨頭被美國政治攜果,作出過或多或少加大美國投資的“承諾”——富士康項目也是其中之一。這讓這個項目一開始就具有很強的政治色彩,而非完全按照經濟規律做出的決策。
這就是說,美國特朗普政府的經濟進攻的強硬態度,才是決定富士康投資美國的“心理承受力”的關鍵因素。而且,如果美國真的關起門來自己過,那么這種工業巨頭也勢必需要在美國“布局設點”。而一旦美國經濟進攻戰受阻、或者強度下降,富士康項目設立的“前提合理性”也就會動搖、乃至于消失。
大屏君認為,富士康威斯康星州項目即不能逃脫經濟規律的制約,也不能越過政治問題的考量——本身就是“套了多重枷鎖”的項目,具有風險性和波動性雙高的特點。這也就決定了該項目的成功率要遠低于“正常的完全基于經濟規律的商業化面板工廠”項目。
“特殊歷史階段下的特殊產物。”有了這樣的判斷,大屏君甚至覺得哪怕一百億美元都投出去,技術、產能、當地政策都到位,只要現在這樣的特殊的、畸形的、違背全球經濟規律的美國特朗普政府的“政策”回歸正常,這個工廠依然會前途未卜。所以,多多變數、多多瘦身、多多減量,不失為富士康的明智之舉。在這個項目上“涼涼”也許是最棒的“褒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