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2020年歲初,回顧2019年投影產業的風雨征程,不能說“毫無坎坷”。但是,“不經歷風雨怎么見彩虹”!
“每一次深蹲,都是為跳的更遠。”投影產業正在孕育新的變革、新的機遇、新的成長點。通過對2019年行業市場的分析、對現一階段市場供給的薄弱環節和消費者需求的把握、通過對過去數年企業戰略的“順藤摸瓜”,可以看到2020年行業渴望爆發的那些熱點。
家用投影的核心價值是大屏幕、大屏幕的基礎技術需求是高亮度:所以,買投影就是買亮度。這是市場客觀需求,也是技術升級的關鍵方向。
2019年LED智能投影推出了1900流明級別的新品,讓這種私人大屏視聽產品的效果更上一層樓。不過,這一亮度距離最新的低價格激光投影機,米家激光投影儀2400流明,或者傳統汞燈家用機的3000+亮度還有差距。
尤其是在2019年,大眼橙、當貝、騰訊系、小米系等產品,紛紛將更高亮度、更低價格作為主要賣點:1200流明產品,年底價格下探2900元的背景下,高亮度產品還在承當品牌們“加強盈利能力”、“提升品牌形象”、“擴大市場份額”的重大任務。
預計2020年,1900流明的亮度產品,會從2019年少數派,變成普遍產品。這將顯著增加頭部品牌的產品技術壓力。在這樣的背景下,LED智能投影能夠在亮度上再創新高,即有市場的需求、也有競爭的必要,更符合頭部品牌的戰略戰術定位——尤其符合行業發展進入存量市場后的“硬體驗”博弈競爭需求。
然而,技術提升不僅僅是“需求”說了算,更要尊重技術科學的規律。LED光源性能是否能進一步升級、散熱系統的效能可否滿足更高亮度的需求、0.47英寸光閥在超2000+亮度上的工作穩定性問題,都是“行業技術壁壘”。
可以說,LED光源投影亮度越高,技術突破的難度就越大。這一規律使得我們也不太敢于斷言2020年,超2000流明的LED投影能夠出現。但是,如果真的沒有“亮度新高”,那么傳統亮度產品之間的“同質化”競爭就會更劇烈、價格廝殺也會更慘烈。
“或者是亮度新高”、“或者是價格新低”,或者兩者兼有:無論哪一個都是這個時代消費者的福氣——后買的總是更好,這一點在智能投影市場短期不會改變。
2019年是激光投影產品“價格變化最大”的一年。尤其是年中,愛普生5999元的三片式2000流明3LCD家投,和年底的米家5999元2400流明激光投影儀,更是刷新了產品價格新低。
為什么激光機型要走低價格路線呢?答案很簡單,無論是家用、教育,還是商用市場,但凡能夠走量的細分領域,無一不是價格敏感性市場,無一不是低價格產品占據市場主導:2500元以下投影產品,占據投影產業銷售規模超過6成。
這些低價格產品之中,LED智能投影更是“市場大頭”,家用的主力,也是激光投影未來海量市場增長的潛力點所在。
那么,激光投影機要搶占LED光源產品份額,就必須與LED產品“同價同質”:這方面,激光投影依然差最終的臨門一腳。例如,以2400流明的米家激光投影看,每流明價格為2.5元。極米1900流明的H3,每流明價格為2.6元。
看起來,似乎激光最低價格已經和LED投影最高價格“接線”。但是,實際上,在LED投影產品線中,1200流明,3300元才是主流價位——折合每流明2.75元,價位還要高于激光投影的最低價格。
這就形成了一個顯著事實:激光投影機在家用市場的劣勢不是“質量和體驗同比價格”,而是“總價格”。即,激光產品通常總是亮度更高,所以價格更高,進而距離消費者的價格接受中樞距離更遠。行業專家指出,激光投影機需要在總價格上與LED產品看齊,——也就是突破4000元價位產品線布局瓶頸。
某種意義上,2020年激光投影機市場能否海量增長,主要就看能否實現這一突破:2019年激光投影教育市場萎縮、商用市場依然增長如蝸牛、工程市場雖然火熱但是總量有限、數字放映機市場就更沒有數量價值了,同時這一年激光電視增幅大幅放緩——這些壓力下,2020年激光投影價格大幅下降,還是很有必要的。
因此,可以大膽猜測,最晚在2020年底,激光家用投影與LED投影的高端產品總價相當,同時亮度稍高。即,一個高端家用智能投影市場,激光產品有微弱優勢的格局不是不可能出現。這將是即家用智能投影儀出現之后,家用投影市場又一次迎來重大結構性變革的時刻。
2019年教育投影行業跌幅首次出現雙位數,10%,這超過了此前行業的預期。教育投影未來如何走,如何“回暖”成為行業最大的“懸案”。
從本質規律看,教育市場依托于政府采購,是典型的“政策市”。2014-2018年,國家三通兩平臺、義務教育薄弱校改造、教育資源全覆蓋、區域教育信息化試點、國家精品課程等項目是教育市場需求增量的關鍵。而這些政策中多數都進入了尾聲,且造成大量足夠飽和的市場透支效應。這是教育投影行業2018年下半年以來市場萎縮的關鍵。
不過,政策市的萎縮并不可怕:因為政策只是導致需求的波動、需求的集中與分散結構的變化,而不會導致長時期內的總需求變化。但是,教育投影的危機,還來自于交互平板的崛起——后者作為技術替代型競爭者,蠶食的市場份額很難再回來。
兩個層面的因素影響,似乎導致2020年教育投影行業難以回暖——這是主流的市場判斷。不過,也有非主流的人士認為,2020年是教育投影產業的一個嶄新起點:5G+教育和5G+教室。教學媒體信息化的新“方案”將是教育投影的回暖機遇。
行業人士指出,5G時代,教學智慧化和多媒體,會從“傳統平面”時代,變成立體的“虛擬現實”時代。后者對顯示設備的多樣性、可設計性需求大幅提高,非常有利于投影以嶄新的應用方式,回歸高級AR教室的建設中心位置。
“液晶交互設備的崛起,反應的是內在技術迭代對市場的供給結構影響;5G新應用則反應的是外在的場景技術迭代,對需求側的結構性影響。”2019年5G已經商用,2020年5G更多的應用方案落地,包括教育市場究竟有多大的創新、多少的創新,將決定教育投影的未來走向。
即便,2020年教育投影不能回暖,也不意味著這一年“毫無建樹”:5G+教育中的投影定位,必然是2020年以后投影產業的重大創新課題。
2020年視聽產業的中心議題離不開5G。上文中專門提到5G可能是教育市場“行情回歸”的重要轉折點和賦能平臺。實際上5G的能量不僅如此,5G很可能是整個投影產業的賦能因素。
例如,國家廣電網絡提出2020年5G廣電網要商用。與此對應的是激光電視、家用影院投影機、LED智能投影等家用投影市場必然進入5G時代。行業專家預計,投影行業第一批家用5G投影產品很可能在2020年中期,或者雙十一市場上出現:消費者2020年的投影選購可不要捉急哦!
再例如,商用投影市場5G+商務的必要性,可要比家用市場更為突出、也要比教育市場更容易“跑在前列”。依賴5G技術的、全方位的物聯化、智能化的商務投影機,在數字會議和數字辦公中的融入性,是無與倫比的。5G智能商務投影機,不是一個預想的技術方案,而是一個正在走來的現實。
相比較而言,工程投影市場似乎沒有必要推出5G工程投影機:至少除了物聯網產品管理外,工程投影5G化的必要性很低。但是,這并不是說5G不能促進工程投影市場的發展。以高帶寬、高實時性為特征的5G網絡,核心應用之一就是“視頻”——這其中當然包括工程投影視頻應用。
在5G時代,視頻的應用可行性會顯著增強、成本會顯著下降。這必然推進工程投影應用場景的豐富化,帶來工程投影機市場更多的增量發展。
總之,投影與5G的關系非常緊密。這一邏輯的核心是5G與信息化、智慧化和視頻應用的關系非常緊密。視聽產業一定是5G技術發展的最大受益者之一。而且這種受益覆蓋了生產、服務、消費等眾多領域和環節。
“從未有過哪個通信技術的進步,像5G這樣與投影機市場關系如此緊密過。”行業專家表示,2020年圍繞5G場景的投影應用創新和直接應用5G技術的新型投影機產品創新,都是可以預期的熱點之一。
對于投影技術而言,近年來的新技術突破雖然不少,但是光閥產品卻一直“原地踏步”。這成為投影產業進一步發展的重要短板。
以占據國內市場銷量絕大部分的DLP投影技術為例,TI的DMD光閥產品,最新的產品是2017年終端上市的0.33英寸1080P光閥。——該產品技術其實是在2016年就已經推出的。
且從核心結構看,2016年TI推出5.4µm微鏡間距、17度傾角產品之后,表征技術精細度的“微鏡間距”指標就沒有在進步過。最近推出的DLP5534-Q1、DLP3034-Q1產品,在核心指標上則是7.6µm微鏡間距、12度傾角,可以說是“貨架技術在新應用場景下的組合”而已(比如面向汽車透明顯示需求)。
類似的問題在LCOS和LCD光閥上也有出現:即最小的像素間距還能不能進一步縮小——這直接關系到4K和8K時代,投影技術的可實現性和產品經濟性。雖然,理論上只要采用更大尺寸的光閥,就能解決8K等問題,但是這意味著成本的大幅增加。
另一方面,似乎光閥產業對“抖動”超高清非常熱衷。例如,德州儀器上一輪微投光閥產品就是以抖動增密像素為核心。包括0.33的1080p和0.47英寸的4K。其中,在小尺寸4K產品上已經是雙向抖動振鏡技術——TI和JVC都有采用類似技術的產品。
雖然抖動技術可以很好的解決分辨率提升的問題。然而,一但從單一方向抖動變成雙向抖動,這種技術提升分辨率的空間也就被用滿了:也就是說如果像素個頭不能縮小,最小的8K光閥也會對應今天大眾投影機中“最大個頭”的產品(大個頭意味著高成本)。
所以,面對超高清市場,行業人士一直在關注核心光閥能否突破。尤其是數年沉默之后,2020年是不是“新光閥的春天”很值得期待:因為4K和8K視聽時代正在借助5G加速走來。
2019年商務會議投影市場可謂之“稍稍松了一口氣”。因為2018年“瘋長”的會議平板,后勁不足,市場成長速度大幅下降。
“無論大尺寸液晶產品價格如何下降,會議投影機在大屏方面的價格優勢依然如故。”行業專家指出,一方面投影價格的確實惠,另一方面高端會議需求的規模畢竟有限。這是2019年會議平板價格比2018年更低、品牌更多、尺寸更大的背景下,增幅大幅下滑的原因。
從180%到不足3成,會議平板的增幅變化之快超過了所有的“預判”。這當然有利于商務投影機在2019年的市場發展,讓商務投影市場此前高懸的一顆心可以暫時落地。
但是,對于2020年市場格局或許并不會“更好”。一方面,即便會議平板增幅還會下降,但是在絕對基礎提升之后,增量不會很少。另一方面,在5G市場的競爭中,也許有彩電產業背書的會議平板產品很可能“拔得頭籌”,這對于會議投影是一輪新的“應用習慣威脅”。
即,會議投影產品的競爭優勢在于價格低廉、消費者接受更低成本的產品,原因在于“缺乏新的應用玩法”,古老的顯示應用上,當然要注重性價比。而5G時代的新會議模式,可能打破既有的產品應用習慣和方式,從而為市場選擇帶來嶄新的價值維度。
或者說,2019年投影與液晶在會議市場的競爭,圍繞大屏和成本兩個維度。2020年,及其以后,很可能要增加5G應用創新這個新維度。競爭復雜性的增強,必然帶來變數、必然削弱競爭參與者的既有優勢價值。
所以,能不能再5G會議時代打造更適合、更好用的會議投影機,這是會議市場投影產品“壓力”變化的關鍵。也是2020年作為5G應用鋪開的第一年,會議投影的創新看點之一,更是應對強勢的會議平板產品的必要戰術。
近5年來投影行業的品牌創新處于歷史高峰:在LED智能投影和激光技術的加持下,工程與家用市場的成長,驅動了投影行業參與品牌數量的翻番。
但是,2019年這一趨勢幾乎停滯。激光投影已經沒有新的加盟者,激光電視除了2018年開始運作的華錄外也沒有新進品牌、LED智能投影的新品牌基本也都可以追溯到2018年的決策:例如峰米在LED投影上的布局。
行業專家甚至預計,2020年開始,比較長的一個時期內,投影行業不會再有新的品牌加入,甚至會進入品牌整合淘汰階段。
從創業角度看,只有一個行業有“高增長的預期”,或者有“現實的高增長”的時候,才能吸引更多的玩家。2019年投影行業的細分市場,要么是增幅大幅下降,要么就是負增長。缺乏成長性的共識、存量博弈下的品牌和供給過剩,足以嚇阻任何企圖分食的創業者。
從競爭角度看,5年的創業加盟大軍,形成了一批“規模有限”“品類不全”“特點不明確”,甚至還處于燒錢狀態的品牌。這些品牌都面臨存量市場時代“淘汰”的挑戰。
且更為重要的是,隨著投影行業占據銷量絕大部分的零售家用和零售商務市場,向5G、AIOT轉型,市場結構會越來越趨向于贏者通吃。比如,LED智能投影,“米家和峰米的小米生態系”、“百度與極米”,“阿里與堅果、天貓魔屏、優派”,還有目前規模較小的大眼橙與騰訊系等,構成了“AIOT”陣營之爭。
或者說,從過剩品牌的淘汰看,現在不僅僅是有些品牌實力過小、行業總供給過剩這樣的壓力,也包括行業發展的生態化趨勢下,市場需求更高的品牌集中度這種視聽產業智慧應用的規律。
所以,2020年投影圈不會有新品牌的加盟,而類似于暴風、微鯨這樣的淘汰品牌會更多。這是一個有出無進的年頭。而且這一趨勢可能會持續數年。
8.投影與 LED屏PK的升級
投影的敵人是誰?這個問題一直沒有很好解決:如果說液晶在教育和商用搶了投影的飯碗;那么投影在家用市場的三四百萬臺,是不是也在搶液晶電視的飯碗呢?
但是,與液晶的相愛相殺,并不符合投影與LED大屏的關系:從工程市場LED室內大屏崛起以來,無論是背投拼接、還是正投工程,小間距LED大屏一直都是對投影的“單方向”追殺。
因為,液晶顯示,本質是以“中小尺寸精細畫面見長”;投影顯示則以“大尺寸、震撼性”見長。二者有著顯著的價值區別。所以,愛恨交織,競爭中互有勝負手。
相反,投影和小間距LED比較,兩者都是“擅長于大屏幕”,市場重疊非常之高——幾乎小間距LED的室內應用七八成,都是此前投影機產品的天下。此前,小間距LED顯示產品市場范圍有限的原因,無外乎兩個:1.產品技術水平有限、2.價格實在太高。
2019年,阿爾泰已經突破0.38毫米間距指標的小間距LED屏幕巨量轉移技術——這種技術水平,不用說是突破大屏應用市場的限制,就是和液晶正面抗抗也未必會輸。同時,利亞德100英寸4K LED大屏,售價下降到79999元,價格按照單位顯示面積算,只有2018年的三分之一。
LED大屏的新技術在不斷突破、價格底線也在不斷突破。該行業專家更是認為,小間距LED市場的持續增長,必須依賴于價格的持續下降。而隨著行業制造經驗的豐富,成本下降、價格下降是一條不可能逆轉的道路。2020年,P1.2間距及其以上的產品,都會進入“廉價”時代。
所以,2020年小間距LED大屏和投影機大屏、特備是工程與準工程應用產品的競爭會進一步升級。工程投影作為投影板塊穩健成長的細分市場、行業利潤貢獻最高的板塊,未來如何贏得和更多的、更便宜、更小間距的LED屏的市場較量,是一個重大戰略問題。
2020年的抗光幕會降價嗎?這是一個“5年期待”的老梗。甚至,這個問題,行業內人士都已經不愿意再提。
過去5年,激光電視銷量不僅僅增加了10倍,價格也下降了6成。但是,作為激光電視的必備組件,高水平光學抗光幕,卻“鮮有”市場變化:1.價格幾乎沒有下降、2.技術升級也幾乎是零。
“激光電視廠商‘燒錢’沖出來的市場,最后抗光幕成為摘桃子的人!”行業內人士一直在吐糟,抗光幕不僅拿走了激光電視家用產業的大部分利潤,而且成為行業繼續發展的阻力:激光電視想要做大做強,必須價格下降,讓普通百姓能夠更高的接受。而抗光幕價格居高不下,正在成為行業普及的最大阻力。
當然,“死熬著”不降價的抗光幕廠商也有他們的理由。一方面,光學抗光幕很多專利技術掌握在日本、歐洲少數企業手里面,人家有壟斷價格的底氣。另一方面,這些光學抗光幕的很多核心技術專利,有效期快到了,現在降價有可能“規模市場沒撈到”“既有的高利潤效益也沒了”。
所以,這是一個真正的兩難境地:激光電視普及需要低價格的產品配套;抗光幕企業的利益決定了他們必須在專利期最后幾年走穩妥收益的路線。——事情就是僵在這里,左右為難。
但是,作為激光電視的對手,大尺寸化的液晶電視、價格越來越便宜的小間距LED電視,不會“心慈手軟”。時間拖得越久,激光電視能夠做大的空間越被擠壓:或許,這是2020年激光電視行業,尤其是配套的抗光幕價格“動一動”的理由。雖然希望渺茫,但是還是希望抗光幕能夠降價。
2019年國內機行業銷量再次迎來歷史性新高:大約525萬臺左右。其中,智能投影機產品線,(含家用、汞燈、LED光源、激光光源)成長量超過1百萬臺。
但是,如果與2018年的成長性:31%的增長率,435萬臺的成績比較,2019年的投影成長性已經明顯下降——增長率不足21%。這個增幅也不如2017年25%。行業專家表示,2015年以來投影機行業的一輪發展行情已經走過最高峰。
因此,行業預計2020年投影機產業的增長率可能只有14%左右,與2016年相當,或者更低。2021-2023年可能增長率不足一成,甚至增長停滯。這種成長性的變化,核心是家用板塊的天花板效應。
2017、2018、2019三年,家用投影板塊的增量在百萬臺上下。其中2018年是歷史高峰,高達130萬臺的增量,幾乎相當于十年前整個投影產業的一年國內市場銷量。但是,以激光技術、智能技術、LED光源驅動的家用投影產品,以及高清大屏為概念的家用價值,正在進入新發展階段。
一方面,投影機技術進一步提升面臨瓶頸、產品價格也難以大幅下降,三年來家用機型的均價不降反升,而且家用需求表現出一定飽和趨勢;另一方面,大尺寸液晶電視加速普及、大屏投影的必要性下降,小間距LED屏幕也可能進入家用彩電市場,產品競爭在變得激烈。
這就形成了家用投影產業2020年成長的三大特征:1.內生性因素不足、2.外部競爭性因素加強、3.高起點市場自身天花板效應更強。
同時,結合工程市場本身具有的緩慢增長態勢,以及商用和教育市場的萎縮趨勢(2019年下滑超過5%),2020年投影行業國內總量很難再跨越一個百萬臺級別的臺階。投影行業進入一個存量競爭為主的階段,甚至在此前一些領域透支性成長下,出現局部規模萎縮,都是行業規律可以支撐的結論。
綜上所述,2020年的投影機產業可以值得期待的東西不少,但是缺乏“量能里程碑式”的進步點。更多的數年來一直在呼喚的新進步,比如光閥、抗光幕等依然處于難產狀態。更為重要的是,行業成長和競品挑戰在增加,5G即是機遇也是挑戰,多方面的不確定性成為預測2020年投影行業格局的最大變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