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到28日,第76屆教育展在重慶隆重舉行。作為本屆展會最火熱的關鍵詞“智慧”二字幾乎出現在了所有參展企業的“展牌”上,可謂“蜂擁而至”。以至于也有專家提出疑問:不去思考自己處于產業鏈那個環節,而簡單蹭熱度,這樣的智慧風口是否已經過熱;以及真正的智慧教育應該如何實現。
不談數據談智慧都是“耍流氓”
對于智慧教育的定義,行業企業目前還沒有“基本共識”——更多的時候,智慧教育被視為教育信息化的“高級階段”。即用人工智能處理教學信息,實現更深層次的應用和規律探索。
因此,行業專家指出,智慧教學得以實現的基礎是“信息化”、技術保障是“人工智能”,核心特征則是教學過程和環節的“數據化”:沒有數據的產生、存儲、應用,就沒有教育智慧化。所以,一個企業的產品能否真正具有“智慧教學意義”,還是只是為其做外圍配套,就在于其能不能“與數據直接有關”。
例如,76屆教育展,索尼展出了首款基于人工智能(AI)技術的視頻分析處理設備——增強分析單元REA-C1000。該設備可以對來自攝像機的輸入信號進行分析,并自動提取所需內容對象,做實時特征比對,采用運動/人臉檢測和顏色/形狀識別技術,將視頻內容“標準化”、“數據化”,去創建具有實踐意義的數據集合,為進一步的價值挖掘提供素材。
從最初的“遠程視頻播放”,到目前的“人工智能視頻分析”的進步,教學場景的“數據化”得到了第一次“高效開發”。業內專家指出,對視頻和音頻原始素材的人工智能處理,是目前人工智能技術發展最快速和最成熟的方面。基于大的產業格局和發展階段的有效供給,二者的應用也必然成為智慧教育的“主要抓手”和“爆點應用”所在。
但是,只是產生數據,并非智慧教學的真實意圖,數據的存儲與應用才是關鍵。這就涉及了“教學云”服務體系與平臺的建設。——傳統的教育云端,被認為是“存儲教材、教學課件”等內容的“倉庫”;而智慧教學過程中,“云平臺”不僅存儲數據、還負責深入和復雜的數據計算。例如,將一個學生一個學期的課堂行為特征進行歸納總結,提出針對性的教學改進:這種“時空跨度大、個性化針對性強”的數據應用,必須依賴于“大數據”的匯集,進而需要在“云端完成”。
“信息化是連接起來、數據化是購買建筑材料,而云端的處理能力和功能目標則是‘最終的建造’,”行業人士指出,智慧教育未來的核心應該在“云端的應用”,而非課堂內的輸入輸出設備。——從這個角度看,教學市場還缺乏真正“重量級”的智慧應用創新。而且,那些連基本數據都不太談及的“智慧教學概念”,無異于“耍流氓”,行業人士如此表示。
智慧教育革命不會“一日而就”,定力和耐心很重要
76屆教育展上,廠商們對智慧教育的熱情固然值得肯定,這代表了行業已經對未來方向“達成空前共識”。但是,如果僅僅是概念炒作,那么其實踐意義就要大打折扣。
行業專家表示,智慧應用總是需要“去中心化的應用端,與中心化的技術端”相結合。應用端的輸入輸出系統高度成熟,這是教育展上廠商們熱衷教學智慧化概念的原因:但是,作為核心的另一部分,中心化的技術端卻剛剛起步。
例如,教學智慧化應用有兩個基本場景:第一是,橫向的,一個班級、學校或者地區內的“同一時期教學狀態研究與分析”。這需要建立一個具有一定規模、一定數據挖掘深度,具有成熟的教學科研模型支撐與計算分析技術支持的“智慧化網絡”。這種應用不是簡單一兩個教室,或者幾個學校的應用能夠有效支撐的。這種應用必須是具有較大規模和較高統籌性的智慧教學體系才能實現的任務。
第二個典型應用場景的“基礎要求更高”。即,針對具體學生的縱向的、長期的學習規律和效果研究,以及進一步的教學指導。這種應用的實現,不僅僅需要的是“教育科學和信息技術的進步”,也需要針對具體學生積累“足夠長時期的基礎數據”。后者需要的是一個成熟,且得到較長時間應用的“智慧教學體系”。
“百尺高樓不可平地起!”智慧教育的愿景雖好,熱情雖高,但依然要尊重基本的事物發展規律。智慧教學不可能是終端設備廠商的單打獨斗,也不會是應用技術廠商的獨立運作,智慧教育需要更為系統的組織和平臺化運行。后者也意味著行業規則的改寫,政府作為主體的采購方式的轉變。
從賣產品到賣系統,智慧時代供給必然升級
76屆教育展現場,雖然智慧二字曝光率最高,但是真正引發行業轉折和升級的突破點卻在另外幾個字,即“解決方案”!
“智慧教育與教育信息化的有何差異呢?智慧教育是教育信息化的最高級階段:具體看就是智慧教育一定是復雜化、規模化的信息化應用。”行業人士指出,傳統教育信息時代,廠商們有的賣網絡、有的賣存儲、有的賣終端產品——只要能夠連接工作就可以。而智慧化時代,應用體現出高度交互和錯綜復雜的特征,應用具有高度軟件化趨勢,廠商們的“分段各賣”的商業模式必須改變。
因此,76屆教育展成了“解決方案商”大會。大量廠商紛紛涉足“多元化的硬件群組和服務體系”,集中構建“一站式滿足區域智慧教學網絡實踐”的供給體系——智慧教育首先帶來的不是“教學革命”,而是教學技術和設備的“供給革命”。
展會現場,創維、海信、索尼、奧威亞等都充分展示了基于音頻、視頻數據技術的智慧教育解決方案“端、云”供給體系。設備涉及顯示、互動、視音頻處理、視覺采集、云端實現、管理平臺、多元化單功能終端設備等產品體系,并提供包括電信、云平臺、AI軟件等在內的生態服務打包方案。
“未來市場會分成‘解決方案商’競爭和‘獨立設備商’競爭兩個層次,并可能形成‘智慧教育’運營服務商嶄新陣營。”面對行業生態模式的轉折,行業專家指出,這將是教育設備與技術供給產業從未有過的一次巨大變革:僅僅考慮學校教育就會有如上三大不同競爭格局和層次;如果在考慮個人教學、家庭教育的連接,智慧教育體系和產業的龐大與復雜今天還不能“想象”。
總之,2019年76屆教育展,為智慧教育的未來展示了“冰山一角”。然而,就是這個冰山一角已經是巨大的金礦,是緊扣顯示、視頻、AI、通信+5G、IOT等多個熱門行業的巨大機遇。與會廠商們亦正通過不斷的產品創新,為行業提供日益進步和成熟的智慧解決方案,教育采購產業從未有過的空前大變革正在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