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投影市場中,民族品牌的優勢日漸擴大。其中,工程顯示市場在2022年迎來了一個加速質變的時刻。激光工程投影顯示,本土品牌加速崛起和外資巨頭加速滑落,成為行業發展的大趨勢。2022年上半年工程投影行業的整體需求低迷,亦加速了市場格局的轉換節奏。
工程投影市場縮量與更激烈的競爭
根據RUNTO最新發布的《中國大陸激光投影市場分析季度報告(China Laser Projector Market Analysis Quarterly Report)》顯示,國內激光工程投影市場出貨量完成4.3萬臺,同比下降20.0%。這也是激光工程投影成為一個獨立產品線以來,國內市場首次出現半年度銷量數據大幅下降的局面。即便是2020年上半年嚴重疫情下,激光工程投影市場也沒有這樣的大幅下滑。
從外資品牌角度看,RUNTO數據顯示,外資投影陣營中極具代表性的,也是擁有自主光閥技術的兩大領袖,愛普生、索尼在2022年上半年成績不盡如人意。二者在工程市場的出貨量均發生了50%以上的同比下滑。其中,愛普生還有可圈可點的家用智能投影市場幫助其維持行業大佬角色,索尼因為戰略上多年來堅持退守高端的方案,在工程市場的下滑,對其投影產品線的整體影響更為劇烈。
對此,行業分析認為,原因有兩個方面:第一是,疫情和宏觀經濟形勢對工程激光市場不利。2022年上半年,以上海疫情為代表,國內疫情反復情況增加,大幅影響了文旅等市場對工程投影的需求。同時,全球經濟結構開始從歐美QE向歐美加息轉變,全球經濟在收縮與通脹主線下伴隨疫情和俄烏沖突的更多不確定性,也傳導并影響了國內工程投影需求面的結構和變化趨勢。2022年經濟大環境的內外復雜度,超過2020年是基本共識。
第二是,激光工程投影機也迎來了“首個”自身周期性向下因素。過去三年恰是工程顯示從汞燈向激光的快速轉變時刻,激光工程顯示形成了“大發展”的格局。但是,也帶來了市場透支效應。結合一些細分市場,如教育等的周期性調整,以及LED直顯等競品顯示技術的因素,2022年行業發展出現低谷本就是“意料之中”。實際上,長期以來,投影工程顯示行業都具有增幅低、市場規模穩健的特點——2021年為代表的激光工程大發展,突破了行業長期規律,顯然會積累一定的“存量過!眴栴}。這些問題在2022年的表現就是,市場從成長到下滑的周期性調整。
“內外周期,不利因素疊加”!行業人士認為,激光工程投影國內銷量上半年的2成下滑,宏觀經濟因素和激光工程顯示自身的周期性因素基本各占一半。兩大不利因素的重疊,讓市場的數據有點超過預期,但是卻不改激光顯示技術是工程市場重大方向性創新的大趨勢。但是,總量小了、增量沒有了,市場競爭必然更為激烈。
結合2022年新一代激光光源在產品效能、成本、體積等方面的進步,2022年上半年也可謂之激光工程顯示“最強競爭”時刻。在這樣的背景下,國內品牌商,由于缺乏足夠的國際市場份額,無法像外資品牌那樣“國內損失國外補”,必然需要在國內市場有限基本盤下“決死一戰”:國內創新激光投影品牌的戰斗意志遠強于“有些三心二意”的外資巨頭,這導致國內工程激光顯示市場“民族品牌”加速崛起。
歷史性的轉折,工程投影市場C位易主
據行業數據機構奧維睿沃(AVC Revo)《中國大陸激光投影市場研究報告》顯示,2022年上半年,在工程激光投影品牌格局中,光峰科技以銷量份額17.9%、銷額份額16.6%位列第一。而2021年光峰的成績是行業第三。
特別是第一季度的市場成績中,光峰、視美樂、索諾克拿下激光工程投影顯示市場三甲,徹底改變了此前外資品牌在國內工程投影市場處于絕對主導的地位的歷史!辽僭阡N量數量能力上,中外品牌的實力對比已經在國內市場發生了歷史性的傾斜和顛覆。
整體上,在2022年上半年,競爭性的工程投影市場,本土品牌已經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和勝利。外資品牌則在加速失去陣地。用業內人士的話說就是“2020年,商用投影市場外資品牌5成以上速度下滑的事情再次發生”——而同樣的事情,在過去的教育和家用投影市場也曾出現過。即,2022年上半年的工程投影市場成績說明,但凡是自由競爭的投影市場,本土品牌都已經取得了“領先優勢”。
對此,有分析認為,外資品牌在國內投影市場的策略正在出現前所未有的大分化。其中,是不是要擁抱國內創新品牌的新玩法,成為重要的戰略分水嶺。包括夏普的智能投影、優派的智能和家用布局、愛普生的智能家用、明基的智能商用布局充分代表了“擁抱國內市場規律”的趨勢;而索尼、NEC、松下等品牌,則更為側重于在優勢市場“積極耕耘”,集中的表現就是其份額向更高端產品線聚焦,日漸喪失更多的規模優勢。
后者在2022年上半年的工程投影市場中格外表現出“下滑”趨勢。很多業內人士已經看到了國內投影市場進一步洗牌,特別是在工程顯示市場進一步洗牌的可能。
工程投影競爭更復雜,本土品牌前路漫漫
“獲得自由競爭性市場的重大轉折性勝利”,但是這不是本土工程投影品牌能夠“放松”思想的時刻。實際上,工程投影市場遠不像商教或者家用市場那樣“單純”:
首先,工程投影存在一個走量型的自由競爭細分區間。例如高教市場、大型會議市場、文旅市場等。這些區間,更多依托技術、服務和成本的競爭力取得市場勝利。這也是本土品牌現在真正占據了優勢的市場。第二,工程投影行業也存在上游產業鏈制約下的的準壟斷市場。例如,日系投影中索尼、NEC的數字電影放映機;再例如DLP投影陣營中20000流明以上亮度市場產品等,都受到光閥資源制約,形成了穩定的品牌格局。第三,在需求端,工程投影也存在一些“品牌慣性”比較強烈的領域。例如大型體育場館市場等。這些市場的投影品牌選擇可能還會受到“賽事管理機構和贊助商格局”等的影響。
除了以上第二點和第三點依然是本土工程投影品牌突破的難點之外,在海外市場本土品牌的成長亦受到巨大制約。一方面是本土品牌是否具有足夠多的上游資源,如光閥的支持,能夠有效拓展海外市場;另一方面是,本土品牌在自身的資金力量上,是不是能夠有效運作海外市場,特別是考慮到工程投影高度依賴本地服務和集成伙伴的特點,更為本土品牌的出海提出了重大考驗。
以上分析可以看到,外資品牌中一些選擇“退守”高端的策略是有產業型基礎的。不僅是上游資源上的優勢,也包括海外市場的優勢,讓一些外資品牌不愿意在更低利潤比下和本土品牌比拼數量型市場,其在自由競爭的細分領域日漸萎縮,可能是一種常態。但是,這些品牌是不是最終會在國內工程投影市場消失,更多的還取決于國內本土品牌在“更高端”和“海外市場”能走多遠。
綜上所述,雖然2022年上半年國內工程投影市場,在本土激光技術品牌的多年努力下,發生了歷史性的轉折。但是,本土品牌在工程投影顯示利于依然處于“實力積累”過程之中,且將長期處于這樣一個發展階段是基本規律。本土品牌真正在所有高端產品線和海內外市場同時占據工程投影C位,還需要更多的努力和突破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