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日立公司14日發布的業績預期表明,由于平板電視業務持續低迷,2007財年(2008年3月底結束)公司將虧損700億日元(約合7億美元),為連續第二年出現虧損。…詳情>>
我公司PDP項目于2005年開始籌建,在對該項目進行充分論證的基礎上,通過與彩虹集團合作并收購韓國ORION PDP公司,已經掌握PDP關鍵技術知識產權。其中,韓國ORION PDP公司擁有一支十余年從事PDP研發的技術團隊,并擁有數百項PDP技術專利…詳情>>
記者在現場看到,長虹此次參展的等離子產品機型多、尺寸全,從32寸到65寸全系列均有亮相。據數字電視接收設備和性能標準工作組組長劉全恩介紹,等離子是數字電視最理想的顯示終端,在接收數字高清信號時不需要經過D/A數模轉換。…詳情>>
長虹集團企業策劃部部長何克思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時強調,長虹等離子(PDP)屏項目今年會如期投產,長虹“在奧運會前讓國人用中國產的PDP屏看奧運會”的目標不變。…詳情>>
日前,有韓國媒體報道稱,韓國逮捕了LG電子公司一位前任高級工程師鄭某,他被指控在2007年2月擔任長虹技術顧問時,向中國泄露了等離子面板制造技術。…詳情>>
3月11日,長虹集團控股的四川虹歐顯示器件有限公司對外發出聲明,稱其與“LG等離子機密技術泄密案”無關,不會受到此事影響。…詳情>>
備受業界關注的“長虹卷入韓國某企業等離子機密技術泄密事件”昨日有了新的進展,長虹集團旗下的四川虹歐顯示器件有限公司向本報發來五點鄭重聲明,表示長虹完全具備PDP(等離子顯示屏)項目的自主研發、建設能力…詳情>>
長虹集團下屬公司四川虹歐顯示器件有限公司昨日發布一份聲明稱,公司鄭姓員工系前韓國LG公司職員,但該員工從未向公司提供過任何與LG公司有關的資料。…詳情>>
3月11日下午,長虹就“卷入LG等離子機密技術泄密案”發布澄清申明后,業內反響劇烈。這實際上折射出包括等離子在內的平板電視核心技術中洋之爭已達到白熱化地步。…詳情>>
長虹集團旗下的虹歐等離子項目正進入量產前的最后階段,然而,一樁由LG電子訴訟引發的商業間諜案卻讓其蒙上了一層陰影。…詳情>>
據市場研究公司 Displaybank最新發表的研究報告稱,2008年1月全球等離子模塊出貨量為115萬塊,比2007年12月減少了13%。由于出貨量的下降,2008年1月全球等離子模塊的銷售收入下降到了5億美元,比2007年12月下降了21%。等離子模塊的平均銷售價格為439美元…詳情>>
虹相關負責人表示,進軍PDP屏是長虹充分考慮自身、行業乃至中國制造業之后做出的一個戰略抉擇。長虹將以此為起點,實施兩個戰略:一是在引進消化吸收的基礎上實現量產;二是在量產的基礎上,聯合國內產業,建立政府支持下的“中國PDP屏產業集群”。…詳情>>
3月4日,在深圳舉行的2008中國消費電子市場年會上,賽迪顧問發布2007-2008年中國平板電視市場研究年度報告,由于長虹在中國等離子彩電市場表現突出,市場占有率持續攀升,組委會特將年會最高獎項“2007中國平板電視市場年度成功企業”大獎授予長虹。…詳情>>
因為50英寸以上的等離子電視售價太高,遠非一般普通老百姓可以承受,所以我們主要聊的是42英寸以下比較適合大眾家庭的等離子電視。因為先天的缺陷,等離子電視的分辨率不可能達到很高,目前大多數42英寸以下的等離子電視采用的都是普通等離子屏(分辨率852×480,41萬像素)和較高分辨率屏(分辨率1024×768,79萬像素),即使是在那些天價的大尺…詳情>>
日本的PDP陣營實質上將蛻變成一個陣營。目前,日本國內有三家企業生產PDP,分別是松下電器產業(松下等離子顯示器)、日立制作所(富士通日立等離子顯示器)和先鋒。各公司采用的都是將生產的PDP組裝到自己公司品牌電視中的垂直模式。…詳情>>
松下一直是等離子電視市場的主力軍,憑借著擁有生產大量等離子電視的生產能力,在等離子市場占據著一定的市場份額。不過從松下目前等離子市場銷售來看,卻不容樂觀,尤其是在產品質量和售后服務方面,頻頻出現問題,投訴一起接一起,松下電視已經受到了不少中國消費者的質疑。…詳情>>
先鋒(Pioneer)是全球重要的等離子電視制造商,從2007年的銷售業績來看,先鋒在全球等離子電視機市場的份額為7.3%,排名第五,但是這并不能掩蓋先鋒在等離子電視業務上大幅虧損的,…詳情>>
好不容易買了一臺平板電視回家,可以沒幾天就只能做個擺設,不能觀看,那可真叫人著實郁悶。萬維家電網自從2月18日開展315有獎征文活動以來,就不斷的有受到網友關于松下42英寸等離子電視42PV60C的相關投訴,由于屏幕中出現擦痕、電視機就不能開機甚至屏幕出現裂開等現象,只能將電視無奈的作為擺設品了。…詳情>>
對于解決平板電視高能耗的問題,顯然不能靠號召人們走出家門、遠離電視或者每天少看一小時電視來實現。李鐵男指出,如果平板電視不能從技術上解決問題,不斷增加的銷售數量所造成的能源負擔將會成為這個產業的絆腳石。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