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面板作為液晶電視最核心的部件,整機百分之七十的成本來自于液晶面板的使用。自液晶電視進入市場以來,也一直受到各彩電企業和消費者的關注。液晶面板的生產和價格升降直接影響到液晶電視產品的價格幅度的變化!詳情>>
液晶面板漲價的話題從年初一直討論至今,面板價格也在行業的關注中一路飛漲,由價格上升造成的面板短缺早在今年3月份就已現跡象,如今32寸液晶面板已經從年初的275美元/片漲到333美元/片。而近日,據DisplaySearch表示,11月份32英寸液晶面板價格再次上調5美元!詳情>>
本土平板電視品牌辛苦打下的江山面臨被顛覆的危險。兩年前,本土平板電視品牌最多曾占據八成市場,令外資品牌望塵莫及,如今,外資品牌在一二級市場反超本土品牌,初獲區域市場主導權!詳情>>
DisplaySearch表示,10月份以及11月份為今年32"面板需求的最高峰,而因為6代線的產能仍舊吃緊,12月份過后32"面板的供應緊縮的現象也不會有舒緩的現象;目前已經有面板的買方預估這一波32"面板的高點價格還可達US0。而DisplaySearch也表示,因為2008年6代線的產能并無多大的增幅,因此2008年32"仍舊會維持供給吃緊…詳情>>
面對國內平板市場巨大的蛋糕,一個彩電企業如何才能在新技術、新產品層出不窮的條件下獲得競爭的勝利,無疑是擺在每個企業家面前的一個嚴峻課題。細細分析長虹和松下的失利不難看出,二者的共同之處是不能有效把握市場需求,選擇了錯誤的前進方向,結果在新的競爭面前敗下陣來。…詳情>>
今年年初,國家廣電總局下發關于《進一步加強和規范有線電視數字化工作的通知》,提出推進有線電視數字化,要注意傾聽群眾意見,尊重用戶的選擇權。對暫時不愿收看數字電視的用戶,要妥善解決。實施有線電視數字化整體轉換的地區,必須保留至少六套模擬頻道!詳情>>
十一前后,伴隨著日立42英寸全高清液晶電視的推出,又一個知名彩電品牌開始離開等離子電視的主要戰線,并倒向液晶一側。而在此之前,國內平板市場已經先后有三星、LG把等離子產品的主要市場方向放在了50英寸及其以上尺寸市場,而飛利浦更是直接退出了國內等離子市場,全力主攻液晶產品!詳情>>
一群群美麗的羚羊不斷被兇猛的獅子吃掉之后,茍延殘喘的同伴變得惶惶不可終日,結局是跑得越來越快的羚羊活下來了,跑得慢或者三心二意的羚羊則被獅子吃光了!薄詳情>>
不可否認,盡管國產品牌在平板領域已經取得了非凡的成績,但在技術以及品牌效應上依然不敵外資品牌,如果連價格這個保底的優勢都喪失殆盡,那么國產品牌只能退居二線,靠城鄉市場來維持生計了。顯然,這是任何一個國產品牌所不能接受的,所以,2007年年末,平板市場將上演一場決定生死的價格大決戰!…詳情>>
據信息產業部最新數據顯示,今年7-9月,我國彩電產量呈迅猛發展態勢。其中受產品升級影響和市場支持不足而產量下滑嚴重的CRT彩電和等離子電視均有回暖跡象,同時,液晶電視更是取得了較快的增長速度!詳情>>
在當前平板市場領域,隨著液晶電視市場的飛速發展,經過近兩年的積極拼殺,液晶電視已成為今天當之無愧地的平板電視領域霸主。而作為液晶最強勁的競爭對手--等離子,卻似乎已經滑落谷底,無法與當年平起平坐的液晶市場相提并論。同時我們也可以看出,在液晶電視銷量的劇增的情況下,等離子電視市場也正在一步一步走向衰落。…詳情>>
隨著顯示器件技術的全面升級,昔日如日中天的彩管行業如今日趨衰退。面對嚴峻形勢,我國最大的彩管制造企業彩虹集團正在啟動公司成立以來最深刻的一次“戰略轉型”,擬用5年時間實現從國內最大彩管企業向新興光電子產業的轉化,今年轉型伊始即實現贏利!詳情>>
利潤下滑、難覓明星產品、聞名世界的品牌亟待變得更酷……從廉價品牌變為亞洲最著名消費電子公司之后,三星電子為何需要再度升級? …詳情>>
近日關于“液晶面板緊缺”的話題甚囂塵上,起因是前不久DisplaySearch發布研究報告稱,明年液晶面板產能面積的年增長率為21%,但需求面積的年增長率為28%,保守估計液晶面板缺貨的現狀將延續到明年年底!詳情>>
盡管多數國產彩電企業今年第三季度的公告顯示贏利狀況良好,但有業內專家指出,由于財報中沒有公布具體平板電視毛利數據等關鍵數據,所以國產平板電視能否獲利還是懸念!詳情>>
十一黃金周,液晶電視、等離子電視平板電視等產品看似熱銷的背后各種暗流都在涌動。十一過后一些劣幕后問題被抬上桌面。售后服務、假降價、劣質產品,價格戰、價值戰的得失等等引發空前熱議。同時等離子退市的傳聞有一次被市場證明,并非是簡單的謠言………詳情>>
最近,中國家電產業巨頭長虹掀起了規模盛大的“萬人力挺長虹量子芯 爭創吉尼斯世界記錄”的活動,長虹網站上也有大量的相關宣傳文章。其中,“10位精微迭加處理、圖像畫面響應時間提高到4毫秒等級、千億次/秒的速度”成為描述“量子芯”技術的關鍵詞。不過,一位業內電視芯片專家對于這幾點提出了質疑,暗示“量子芯”并沒有宣傳中的那樣技術領先…詳情>>
經過幾年發展,液晶電視收獲了一個令人欣喜的數字:市場份額從2006年的30%上升到目前的近70%。不過,伴隨著市場份額的高速增長,液晶電視卻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屏”頸危機——全球液晶面板“缺貨”,這對缺芯少屏的國產品牌更是雪上加霜!詳情>>
新技術革命下的比較優勢——廉價勞動力和“非常善于做市場”失去優勢。在SMT時代,中國廉價的勞動力已經沒有辦法與機器賽跑!中國企業“非常善于做市場”,已經不能抵擋面向服務的計算(SoC:SystemonChip)時代的堅船利炮了!…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