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音箱:
很多人覺得迪廳就應該大音量,多上音箱,多用超低音,其實不然,什么事兒都有個度,超了就適得其反了。
首先要保證足夠的功率,超低音一定要選18寸的產品,因為喇叭單元越大,低音淺得越深,大功率工作時會讓人有褲腿發抖的感覺。第二要保證中低頻夠勁,他的功率比例應該是整個系統里最大的,喇叭要選反映速度快,有力的那種,最好用12寸的產品。接下來就是中高頻這一段,它占的比例不是很大,只要能聽得清楚就行了,功率過大會使人覺得很吵,短時間內就會覺得心煩氣躁,使促使客人離開的罪魁禍首
二 擺放:
這個問題絕對應該單立個話題討論。在迪廳里無非是兩種擺放方式,一為分散式,多數都是將音箱吊掛在舞池四周;二為集中式,將音箱圍成一個圈,喇叭向外吊在舞池中央上方,亦稱為吊籃式。鑒于施工難度很高,這種方式較少采用。
有很多地方將超低音箱子也成圈的放在舞池周圍,這樣會減小低音功率,并且會出現明顯的波峰和波谷,有的地方低音奇大,聽起來含糊不清,有的地方低音很小,聽的聲音癟癟的。最好的解決辦法,將低音箱子盡量靠近舞池成一排擺放,如有困難呈扇形也可以,但堅決不能有成圈或兩只箱子對著放的情況出現。再將低音音箱后面一米處砌一堵硬墻,高度要超過音箱,這樣你會發現低音功率仿佛大了一倍并且清晰有力了。
有的地方為了美觀將吊裝的音箱成圈掛在舞池上方,的確很漂亮但一點不實用,畢竟我們是用音箱來重放音樂,而不是用來裝飾。簡單有效的辦法:將音箱分為四個點吊裝,舞臺兩側和舞臺對面兩側,把音箱分成四組,這樣調整起來也會很方便。
三 器材搭配:
1 音箱: 前面已經說過音箱的選擇,在重申一遍:超低音必須選18寸的產品,舞池上方的吊掛箱子盡量選雙12的產品,考慮到文藝演出,應在舞臺兩側加15寸3分頻產品。
2 調音臺:這個是整個系統最為關的環節,一點都來不得馬虎,曾看過一套很好的設備,功放和音箱都為進口的大品牌,不知為何配了一?***的*產調音臺(為避免爭議,作者略去?字),效果不說大家也清楚,亂哄哄一鍋粥,沒的聽了。在迪廳里使用的通道比較少,也用不到編組什么的功能,就必須選一款進口大廠的產品,價格也高不到哪去。但應注意:很多品牌以*產化,質量和品質亦差了很多,選擇要慎重!
3 周邊:這一塊余地大一點,可放手選擇性價比較高的產品,壓限器是必須的,除非你想沒事兒就換喇叭。效果器必備,進口的和*產的價格差不了多少品質卻差好多,盡量選進口的。
4 功放:*產的技術已完全過關且質量可以,應盡量選用,除非錢多咬手或硬來充門面。
四 調音:這個很關鍵
1 擴音方式,很多人認為立體聲比較高級,在擴音時都選了立體聲方式,其實不然,在迪廳擴音時選立體聲會有好多弊病。按迪廳的音箱擺放方式,根本無法分清哪個是左聲道,哪個是右聲道,采用立體聲只能是一團糟,不會有好的效果。單聲道也不行,那樣會丟掉很多音樂細節。我在迪廳調音時選的是混合單聲道,把兩個聲道的信號輸進調音臺,單路的聲像鈕打到中間,讓兩個輸入信號同時混進調音臺左右聲道,使四組音箱得到同樣的信號,擴出同樣的聲音。
2 均衡調節,特別要注意低音部分,不是低頻越大越震撼!相反有些環境下要衰減低頻頻段來提高音樂清晰度。稍微提升中頻頻段,使音樂感覺稍微靠前,讓中音感覺結實有力。高頻的調整很重要,適當衰減,讓高音聽起來清晰而不刺耳為準,必要時將全頻箱子的高音摘掉幾只再試,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3 壓限器調節,這個非常關鍵,最簡單的一種方法:將壓限器輸出調到最小,將功放音量全部開到最大,調節調音臺輸出到0分貝,調節壓限器輸出,聆聽現場聲音直到音箱滿負荷工作,感覺現場音量是否足夠,如果可以,定住壓限器輸出,將所有功放音量鈕調小2個分貝。如果感覺音量不夠,應視情況增加音箱。
4 MIC的調整,這個也很關鍵,在調音臺稍微提升中頻使聲音聽起來結實有力,稍加效果讓聲音圓潤,最好加激勵器讓聲音更有穿透力。讓MIC的聲音比音樂稍大,以能聽清楚為準,不要太吵
五 這次我們說一下如何在迪廳里同時滿足演出和跳迪。
1 要兩套完全不同的系統。(此為有的是錢沒地兒花的老板加**工程師的產物,不在討論之列)。
2 前面說過,要在整個系統里加3分頻的箱子,這就是專門為演出準備的。如果有使用很多型號音箱經驗的朋友會深有體會,2分頻的箱子擴人聲和3分頻的根本就沒法比,沒有經驗的朋友亦不必去再試了,因為結果是一樣的。
3 調整:在主系統里加2部均衡器,要串聯。將其中一臺(假定為均衡1)旁路,用另一臺(假定為均衡2)來調整迪曲的均衡曲線,調好后將均衡2旁路,再用均衡1調整演出的均衡曲線。要注意,現在應該把舞臺對面的音箱關掉,視具體情況將超低音關掉一部分,這個步驟很關鍵!
4 使用:演出時使用均衡1,并把該關的箱子關掉,均衡2旁路;跳舞時使用均衡2,把箱子全打開,均衡1旁路即可。
5 行動:照此方法調整,會發現諸如演唱效果不好,沒高音,嘯叫等毛病會不見了,而且工作變得很輕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