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音箱是整個音響系統的喉舌,對音箱的正確選用是至關重要的。選購音箱時,有兩點必須明確:一是音箱選購必須是價格與性能二者折衷考慮,或者是質量等級與成本之間的考慮。單只專業音箱的價格可以從幾百元到幾萬元,進口高檔音箱售價高達幾十萬元的也有,這些高檔音箱的性能當然比一般大眾化的產品優越得多,不能拿兩者作簡單比較;二是形式與用途的考慮,也就是說,按不同的使用目的選購不同的音箱。
音箱選購
1.選好性能指標
首先查閱音箱說明書中的有關技術參數,如有效頻率范圍、阻抗、靈敏度、額定功率、指向性、失真等。在查閱說明書時應注意,有效頻響范圍在國際IEC標準中有嚴格的規定,但有的廠商卻只標出頻率響應范圍,不提供頻響曲線的變化情況,也不說明此頻響范圍是按何種標準測得,因此這樣提供的頻響參數毫無意義。
例如有一對音箱標明頻響范圍為30Hz~20kHz,但實際上低頻在70Hz以下就明顯衰減了,在30Hz可能已衰減了20dB,而高頻也只能平滑伸展到14kHz。相反,另一對音箱頻率范圍標明為40Hz~16kHz士3dB,盡管看上去后一對音箱的頻響范圍沒有前一對寬,但事實上后一對音箱比前一對好,因為它的頻響曲線標明只在士3dB范圍內變化,因而平坦得多,另外在額定功率的指標上也要注意,各國乃至各廠在功率值的標定上往往很不一致,有的標明是短期最大噪聲功率、峰值承受功率、音樂功率、瞬時承受功率,因此數值往往比額定功率大許多倍。而各國的測量方法和標準也往往寬嚴不一,例如,日本的JIS標準往往要比國際IEC標準寬一些。因此,選購時必須弄清是按什么標準測試,標明的是額定功率還是峰值承受功率,音箱的功率要考慮聽音廳堂的大小和一定的功率儲備。
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條件下,通常選擇功率大的音箱,因為這樣的產品有功率余量,在大功率放音時不易引起失真。音箱阻抗應與放大器匹配,過大過小都不好,特別是不能過小,以防損壞設備。音箱靈敏度也不宜太大或太小;可選100dB/W/m左右的聲壓級或更高一點比較合適,音箱的頻響主要選其下限,因為高時一般都可達標,而低音達標較難,應選40Hz以下作為下限標準。
2.音箱靈敏度與功率的關系
決定音箱輸出聲壓級有三項重要的因素:音箱的效率、音箱的承受功率和放大器的輸出功率。大家都知道,音箱的效率愈高,放大器推起來就愈省力,露天演唱會現場所有的PA音箱就是高效率音箱,它們的音量大得驚人。在800m3空間,音箱聲壓級至少要有110dB。若音箱的靈敏度為95dB/W/lm,放大器也必須擁有2000W的輸出功率才能使音箱推出如此大的聲壓級。相對地,若將音箱換成靈敏度為105dB/Wilm,放大器只要有200W的功率就可以了。與前者相比,放大器的最低輸出功率要求及音箱的承受功率都只需要前者的十分之一。
3.確定好投資比例
由于音箱在音響系統中所處的重要地位,對它的投資比例也應是最大的。若自己組合音響,音箱的投資占音響系統投資的30%~50%比較合適,這樣才能確保放聲質量。
4.根據用途確定喜愛的音箱
音箱的種類很多,各國音箱的音色特點也不相同。
一般來說,歐美音箱的音色和音質較好,日本音箱與之相比要遜色些。具體說,英國音箱的特點是有感染力。如B&W音箱音色質樸、淳厚;天朗音箱擅長表現人聲;猛牌音箱以優美、寬松的聲音取悅于人。著名的Rogers公司暢銷世界的LS3/5A監聽音箱以“小而好”取勝。這些音箱的音質都是其他音箱所無法代替的。美國音箱強調音響性,瞬態感強,音色凌厲:如JBL,BOSS等音箱均是如此。德國音箱注意音響與音樂的兼容性,MBL音箱在這點上極為突出。日本音箱以價低取悅用戶,外觀比較華貴,近年來為提高音質也作了不少的努力。國產音箱中有些名牌產品的質量也呈上升趨勢,如南鯨、飛樂等廠家的音箱有物美價廉之稱。
從上述特點看,組建專業音響系統應該選用動態強勁的音箱,諸如JBL等。而用于單純欣賞音樂時,應該選用音質優美的音箱,如B&W,MBL等名牌音箱。
5.仔細檢查外觀
音箱外觀應莊重大方,不宜太花哨。選定型號后仔細檢查外觀,是否有劃傷或開裂等情況,還要檢查接線插口是否牢固,防護網罩有無松動等。
6.認真試聽
對選用的音箱,應認真試聽。最好用準備與之搭配的放大器推動試聽,以獲得第一手資料。試聽時,應播放自己所熟悉的樂曲唱片,品種可多一些,如管弦樂、聲樂、電子樂等,看其對哪類音樂重放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