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葉落知秋,唇亡齒寒。源自美國次貸危機造成的全球性經濟危機正在向我們逼近。美林證券、雷曼兄弟控股公司、貝爾斯登銀行、摩根斯坦利、高盛,曾經是世界金融市場弄潮兒的美國五大投行,其中三個已經破產,高盛和摩根士丹利雖然未走上破產之路,但在股價暴跌之下,也已經宣布轉型為銀行控股公司,業務轉向保守,為恢復全球投資人和消費者的信心而艱苦努力中。
摩根斯丹利亞洲主席史蒂芬·羅奇指出,這場從股票到房產再到信貸的金融危機,正在醞釀著一場系統性風險的狂風暴雨,并對美國以及日益相互依存的世界經濟帶來影響。包括日本新上臺的首相麻生太郎等在內的各國政要也都紛紛指出,這是繼1929年世界經濟“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經濟危機,其對全球實體經濟的嚴重負面影響正在顯現和擴散當中。香港行政長官曾蔭權在其發布的最新施政報告中指出,這次金融海嘯是全球金融危機,其破壞力的廣度和深度,遠超過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復元期也會較長和艱巨。他坦言,由于事態仍在進一步發展中,此次危機對全球實體經濟造成的負面影響,沒有人能在現階段作出準確評估。
雖然對負面后果嚴重程度的估量各方有一定分歧,但地球人都可以看到的是,各國央行幾乎都已經步調一致地降息救市,包括中國在內的各國政府,正為避免深陷經濟呆滯不進的泥淖而積極行動起來。對于中國來說,全球一體化這桌盛宴才剛剛開席,還未舉杯,突然一陣狂風驟雨,杯盤狼藉,大家只能一邊收拾殘局,一邊重開筵席,重新分排座次入座。在經濟一體化席卷全球的今天,全球同此冷熱,更遑論從年初開始,中國本身由房地產泡沫將裂而引發的經濟下行隱憂。
二、金融海嘯對國內經濟的影響
房地產大佬王石,摞出“房地產冬天到了”的判斷,干脆利落斷臂求存,趁著對手還沒想明白,將手上房子狠狠降價促銷,換回現金落袋為安,自己一身輕便自顧爬山去也,哪管他萬科杭州分部受沖擊,網上一片贊聲還是噓聲。
王石的日子難不難過雖然只是房地產業的事,但作為國內專業音響行業,一樣有必要充分考量和分析,目前的國際國內經濟形勢對行業中長期發展的影響。
“國際金融動蕩給中國實體經濟帶來的影響首先會體現在外需放緩方面”,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副主任巴曙松作此論斷。事實上,支撐這一判斷的各樣事實,已經有目共睹。廣東省政協某調研組最近也針對此到珠三角地區眾多企業進行實地調查,其調查結論是,目前外貿企業、中小型企業的發展不容樂觀,各項利潤指標滑落得很歷害。以外向型企業為主的東莞地區,日前公布的第三季度經濟發展數據表明,該市2008年1到8月份的GDP是近10年來的低位,工業生產明顯放緩,工業總產值增長8.1%,同比回落11.2個百分點。特別是第三季度以來,受全球經濟危機影響繼續加重所累,經濟回落程度仍在加劇。報告指出,企業經營壓力加大,企業效益大幅下降,該市規模以上工業利潤總額今年上半年下降10%,至8月底降幅擴大為25.4%,有37%的企業出現虧損,虧損總額上半年上升14.8%。至8月底擴大為24.1%。
也許數字是枯燥的,最鮮活的案例就是最近東莞倒閉的合俊玩具企業,作為全球最大的玩具生產商,由于受人民幣升值、企業成本增加、金融危機等影響,6500多人的企業說倒就倒了,不能不讓眾多企業經營者心有余悸。
外需放緩已是一個不爭的事實。10月中旬在廣州開幕的第104屆廣交會,開幕首日就出現了客比主少的局面,媒體紛紛以《全球不景,廣交會清談開局》之類的標題敏感地報道了這一現象。據媒體報道,來自會展方的消息證實,廣交會首日,琶洲展館入場人數相比上屆客商明顯減少,參展商抱怨客商少了七成,尤其是原來的客戶大頭——歐美客商人數大減,據交易會前期統計數字表明,到會采購商中,歐美客商僅占37%。交易會冷清狀況甚至還使周邊的短租房市場出現了供過于求、租金下滑的現象。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杜鷹在最近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也表示,今年下半年以來中國經濟出現的下行趨勢,已經引起國務院高度關注,正在研究并準備出臺一系列的措施。10月20日),國家三季度經濟數據新聞發布會召開,受全球金融危機深化導致外需持續低迷等影響,三季度中國經濟增速進一步回落到10%以下,從而結束2006年初以來連續十個季度的兩位數增長。